概述
高磷血症是血液中磷酸盐含量增加、超过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在肾功能衰竭排磷困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细胞损坏后磷转移入血、维生素 D 过量和摄入过多等情况下,可发生高磷血症。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沉积变化、维生素 D 代谢障碍、肾性骨病的重要因素,与一些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根据肾衰竭、化疗、补充磷制剂等病史,结合手足抽搐等低钙血症表现,以及检查血磷升高等,医生常可做出诊断。
建议采取低磷饮食,选择磷/蛋白比值低的食物,如蛋清。多食用豆类、谷类和蔬菜等磷吸收率较低的食物。少食用坚果类、饮料、乳制品、动物内脏、蛋黄、菌类等高磷食物。
服用磷酸盐结合剂,限制磷酸盐的摄入。经饮食限制或药物治疗,一般可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近年研究表明,新型的磷结合剂镧制剂,能有效降低血磷水平,并不引起继发骨损害和高钙血症,是一种相对较安全的磷结合剂,尤其适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
经常做血液检查和完整电解质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症状
高磷血症有哪些症状?
早期没有特异性的表现,如果高磷血症持续过久,可以影响钙水平,使血钙降低,继发低钙血症,出现手足抽搐,还可能因肾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而出现少尿等表现。
高磷血症并发症有哪些?
高磷血症刺激甲状旁腺,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质钙化障碍,这在幼年患者中会造成佝偻病,成年患者则出现尿毒症性骨病,如纤维性骨炎、骨软化症、骨质疏松、骨硬化症等;还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
病因
高磷血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肾功能衰竭排磷困难。多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至 30 ml/min 以下时,肾脏排出磷减少,血磷升高,继发性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骨盐释放增加。
骨中的磷释放增加,磷排泄减少。某些因素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甲状旁腺激素溶骨作用增强,使骨中的磷释放增加,可导致血磷升高。一些因素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时,因尿排磷减少也会导致血磷增高。
细胞损坏后磷转移入血。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细胞破损时,如高热、中毒等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常伴细胞分解代谢亢进与崩解,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淋巴瘤、白血病接受化疗时,由于细胞崩解磷逸出至血循环。
维生素 D 过量。由于肠及肾小管吸收钙磷增加、骨动员钙磷入血,可引致血磷和血钙升高。
摄入磷和肠道吸收磷过多。婴儿以牛奶喂养时,由于牛奶中磷钙含量远高于人奶,故婴儿血磷可升高。成人口服磷酸钾或维生素 D 时,亦因吸收过多而致病。
哪些人易患高磷血症?
慢性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易患高磷血症。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慢性肾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出现手足抽搐、腰背痛(骨质疏松)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肾脏内科
营养科
医生如何诊断高磷血症?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高磷血症。
病史。有引起高磷血症的病史,如肾衰竭、化疗、静脉或口服补充磷制剂等。
临床表现。出现手足抽搐等低钙血症表现或上述其他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液中磷浓度成人高于 1.61 mmol/L,儿童高于 1.90 mmol/L。
针对高磷血症,通常会进行如下检查。
血电解质检查。可发现血磷增高,可伴有血钙降低或血清 pH 降低。
肾功能检查。
若肾功能正常,则测定尿磷酸盐排出。
若肾功能减退,则考虑为肾功能衰竭所致高磷血症。
尿磷酸盐测定。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尿磷酸盐排出增加,考虑磷酸盐摄入增加、肿瘤破坏或肿瘤治疗后的高磷血症;尿磷酸盐排出减少,则考虑可能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影像学检查。骨骼 X 线检查可能会有骨质疏松表现。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是否有什么不适?
是否有肾脏、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病史?或接受过什么治疗?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自行用过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高磷血症?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一般治疗
若肾功能正常,可通过补充生理盐水,使磷酸盐经尿排出增加,以降低血中的磷酸盐。
限制磷的摄入。磷主要来源于蛋白质,摄入量通常与蛋白质的量及种类密切相关。食物中的磷分有机磷和无机磷,无机磷可被人体完全吸收,无机磷主要存在于食品添加剂中,高磷血症患者应不食或少食含无机磷过多的食物。KDIGO 指南建议,对伴有高磷血症的慢性肾脏吧透析患者,磷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 800~1000 毫克/天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得少于 1.2 克/(千克·天) 。
接受饮食指导与管理。对患者饮食进行科学指导和管理有助于血磷水平达标。通过设定血钙、血磷等的目标值,对控制血磷水平的各个环节进行反复评估、整改,对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控制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
药物治疗
含钙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醋酸钙,主要不良反应为高钙血症,醋酸钙的效果优于碳酸钙。
含铝磷结合剂。含铝的磷结合剂现已淘汰,仅用于其他方法无法控制的高磷血症,疗程宜短。例如氢氧化铝,治疗疗程 4 周,最多不超过 12 周。氢氧化铝常可引起便秘,有时尚可升高血中铝的水平,导致铝中毒。
非铝非钙磷结合剂。如司维拉姆、碳酸镧、烟酸、考来替兰,需注意,司维拉姆无论是胶囊还是片剂,均应整片吞服,不可咀嚼。
镁制剂。口服醋酸镁可将血磷浓度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也不会发生高镁血症,但大剂量镁盐可致腹泻。
透析治疗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控制血磷水平。可增加血透时间及次数,慢性高磷血症患者通过延长血透时间(每周 6~7 次,夜间睡眠时血透 8~10 小时)也能有效控制血磷。每次血液透析能除去磷 32.5 毫摩尔(1.006 克),腹膜透析每天能清除磷 9.9 毫摩尔。
透析消除磷并不理想时,也需口服磷结合剂。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在降低血磷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中医采用含有碳酸钙成分的中药来降低血磷水平、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病进展,促进肾脏对磷的排泄,利用冬虫夏草、西洋参等药物保护肾脏,联合大黄、牡蛎、蒲公英及制附子灌肠并配合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延缓肾病进展,达到降低血磷的目的 。单味中药海螵蛸中碳酸钙成分含量高且价格便宜,能代替含钙的磷结合剂显著降低血磷水平 。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高钙和(或)高磷血症,建议择期行甲状旁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切除术可纠正高磷血症,显著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水平,改善骨代谢异常 。
综合治疗
在治疗高磷血症的同时,往往还需要兼顾血钙水平、PTH 水平、有无心血管疾病及软组织的钙化等因素,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磷结合剂的优势,联合其他药物综合治疗。
例如,高磷血症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 时,在控制磷摄入量的同时,可服用磷结合剂降低血磷水平,如碳酸钙、醋酸钙、司维拉姆、碳酸镧等降磷药物。对于血磷或血钙水平明显升高者,应该暂时停止服用钙剂,避免转移性钙化加重,可选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如司维拉姆、碳酸镧,在不升高血钙水平的同时显著降低血磷水平 。当血磷、血钙及 PTH 水平均升高时,可服用盐酸西那卡塞。
日常注意
多数轻度患者通过饮食限制可得到有效控制,药物治疗也可得到较好疗效。
遵医嘱准时服药,按时检测血生化指标,必要时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
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严格低磷饮食,选择磷/蛋白比值低的食物,如蛋清。多食用豆类、谷类和蔬菜等磷吸收率较低的食物。少吃高磷食物,如坚果类、饮料、乳制品、动物内脏、蛋黄、菌类等。
慢性肾病患者要加强对高磷血症的预防和重视,限制高磷食物的摄入。
预防
加强健康教育、控制磷的摄入量是经济、有效的降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