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血脂异常,高血脂
概述
高脂血症通常是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对机体产生危害的疾病。但现阶段也包含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所以多表达为“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主要危害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不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糖尿病、肝病等。
高脂血症的主要症状有皮肤或肌腱黄色瘤、角膜弓、动脉粥样硬化等。
如果出现了高脂血症的相关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黄色瘤等具体症状进行判断,并可能要求患者进行相关血脂检测,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高脂血症主要以生活方式调节和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原则为:根据患者的危险评估以及血脂异常特点,选择降脂药物。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并适当增加运动量。
对于高脂血症的预防,主要是以加强体育锻炼为主,保持合适的体重,健康生活。
症状
高脂血症有哪些症状?
高脂血症的常见症状包括:黄色瘤、头晕、肢体乏力、角膜弓、脂血症眼底改变等。
黄色瘤
黄色瘤是脂质沉积引起的,多表现为局部异常的皮肤凸起,柔软,呈黄色、桔黄色或棕红色,可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需要注意的是,黄色瘤并不是肿瘤。
头晕
头晕是高脂血症可能出现的、常见早期症状之一。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脑动脉硬化及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脑缺血、缺氧。
肢体乏力
在血脂升高的早期,患者可出现肢体乏力或活动后疼痛,可能与脂肪代谢紊乱及循环障碍有关。
角膜弓
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见于 40 岁以下的人群,则多数患有高脂血症,多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但也可见于其他情况。
脂血症眼底改变
眼底可能出现大颗粒脂蛋白沉积。脂血症眼底改变,通常作为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高脂血症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脂肪肝
冠心病
脑梗死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胰腺炎
病因
高脂血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在脂蛋白代谢过程中,可能多种环节受到障碍,导致脂蛋白代谢紊乱,引起高脂血症。根据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血脂症的病因
遗传因素
先天遗传基因缺陷与部分原发性高血脂症密切相关,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 LDL 受体基因缺陷。
后天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
住院中的高脂蛋白血症患者,患病原因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患者通常喜爱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并缺乏运动。后天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对血脂异常产生影响。
还有部分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原因现阶段并不明确。
继发性高血脂症的病因
继发性高血脂症是由某种原发性疾病引起,这些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糖尿病
在人体内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糖尿病患者可以继发引起高脂血症。
肝病
脂质和脂蛋白等在肝脏进行加工、生产、分解和排泄。一旦肝脏发生病变,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也将出现紊乱。
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肥胖
糖尿病
高血压
吸烟
心血管疾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黄色瘤
头晕、乏力
角膜弓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高脂血症?
医生首先会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具体表现,配合实验室检查,查看血脂检测结果,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脂代谢异常,并可能要求患者定期前来复查,结合复查结果,最终诊断。
询问病史
医生会首先询问患者的既往史、目前存在的症状、日常饮食情况等。如果症状与高脂血症符合,可以初步怀疑患者患有高脂血症。
体格检查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眼部的黄色瘤判断是否患有高脂血症,一般黄色瘤与高脂血症是同时出现的。
血脂化验
临床上常用的血脂化验的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如果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高于参考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参考值,医生会考虑脂代谢异常的出现。如果在 14~56 天内复查,结果仍出现异常,医生即可诊断该患者为高脂血症。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是否出现过头晕、乏力?如果出现,持续了多长时间?
除头晕、乏力外是否出现过其他症状?
以前是否出现过高血脂的情况?
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高脂血症严重吗?需要吃药吗?
高血脂能治好吗?
在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忌口?
为了更好地配合治疗降血脂,平时还需要我做什么?
治疗
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对于单纯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主要的治疗目的在于调节、平稳血脂水平,恢复健康值;对于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来说,原发疾病的治疗为主,降血脂为辅。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节:早期发现血脂异常时,医生会建议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疗法,及时进行处理。例如患者保持合适的体重、良好的心理状态,戒烟限酒,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改善膳食结构、低脂饮食等。
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的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危险评估、血脂异常的特点,选择不同剂量以及不同种类的降脂药物。
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血脂异常的患者需要服用调脂药物治疗。调脂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等。
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有3种:贝特类、烟酸类等。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
目前国内临床上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
常用剂量下,他汀类药物能使总胆固醇下降 30%~40%,低密度脂蛋白下降 25%~50%,甘油三酯有中等程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有轻微上升[3]。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依折麦布能有效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医生会提示妊娠期和哺乳期禁用。
普罗布考
主要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有减轻皮肤黄色瘤的作用。
胆酸螯合剂
与他汀类联用,可明显提高调脂的治疗效果。
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贝特类
贝特类药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有:苯扎贝特、非诺贝特以及吉非贝特。
贝特类药物最主要获益的人群是以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特征的,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患者,其临床应用对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可能有重要意义。[1][2]
烟酸类
烟酸也称作维生素 B3,属于人体必需维生素。
大剂量应用时,可能具有降低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如果患者存在慢性活动性肝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严重痛风,需要禁用。
具体的药物应用,需要医生根据患者自身的血脂水平、可能存在的原发性疾病、具体检查结果等进行判断,患者请勿随意用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需遵医嘱用药和治疗。
日常注意
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合理饮食: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非常密切,避免高脂、高盐类饮食的大量摄入,调整膳食结构,对高脂血症的治疗非常重要。[4]
戒烟限酒:患者完全戒烟和避免吸入二手烟,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并且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限制饮酒,能够降低罹患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避免总胆固醇水平升高。
适当运动减肥:维持正常的体重,有利于患者血脂的控制。除饮食控制外,提倡坚持体育锻炼,建议每周 5~7 天、每次 30 min 中等强度运动。[4]
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饮食清淡: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4]
限制糖分摄入:少吃或不吃甜食和零食,适量吃水果,多摄入蔬菜和优质蛋白质。
低盐少油:提倡饮食低盐、少油,油类可以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
少食多餐:调整膳食结构后,患者不能不吃,也不能多吃,少食多餐,每一顿 6~8 分饱。
预防
对于高脂血症的预防主要以均衡膳食、保持正常体重、多加锻炼为主。
适当运动:保持正常体重,是预防和治疗血脂过高的重要措施之一。除均衡饮食外,提倡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打乒乓球等。平时可适当参与体力劳动,控制体重的增长。[4]
定期体检:45 岁以上、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经常参加应酬、精神高度紧张、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属于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应检查一次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