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垂体瘤
概述
老年人垂体瘤,是发生于老年人颅内垂体注的良性肿瘤,由垂体腺细胞(具有分泌促激素功能的垂体细胞,是垂体组织的主要成分)发展而来,肿瘤呈缓慢生长。
老年人垂体腺瘤约占垂体疾病患者的 5~18%。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相关。本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放射线、辐射,有肿瘤家族史,职业接触油漆、铅、汞、农药等。
根据垂体肿瘤是否能分泌促激素(本身是一种激素,为促进其他组织器官分泌激素的激素),分为分泌性腺瘤和无分泌性腺瘤。老年人垂体瘤多属于后者。
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是本病最典型的症状。其他症状还包括恶心、呕吐、多饮多尿、畏寒、乏力、肢端肥大、性功能减退等。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首选。若手术完全切除垂体肿瘤可减少肿瘤复发风险。
本病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增大的肿瘤会压迫视神经传导通路,导致视神经功能障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老年人垂体瘤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特点。
病程长,内分泌症状(如性欲下降、月经紊乱)不明显,这是因老年人本身已无月经,性欲也不旺盛所致。
多伴有其他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脑梗死等,而上述疾病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治疗效果。
症状
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是老年人垂体瘤最典型的症状。
老年人垂体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垂体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头痛。
视力下降:视物不清、模糊(由增大的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传导通路引起)。
视野缺损:可表现为眼睛直视前方时,不能用余光看到两旁的物体。
多饮多尿:由于肿瘤影响垂体注,抗利尿激素(可增加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的激素)释放较少,导致尿量增多(3000~4000 毫升/天),进而导致大量饮水。
肢端肥大症:手脚粗大肥厚、皮肤多汗、皮脂腺分泌过多、唇肥厚、下颌增大向前突,是由垂体瘤分泌的生长激素增多引起。
畏寒、乏力:多因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所致,机体产热减少。
眼睑下垂:增大的垂体瘤压迫周围组织所致。
复视:看东西重影。
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视乳头水肿(视乳头血管受压,可表现为供血动脉充血以及回流静脉淤血等,通过眼底镜检查可发现),是因为肿瘤增大占据颅内的体积、肿瘤阻塞脑脊液回流(脑脊液在颅内流动的通道)所致,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性功能减退:因老年人本身的性功能也会下降,故该症状不具特殊性。
老年人垂体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失明。
脑积水:肿瘤阻塞脑脊液回流通路,导致脑脊液储存在脑室内所致。
病因
老年人垂体瘤具体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基因突变有关。
老年人垂体瘤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老年人垂体瘤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和基因突变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垂体瘤?
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尚没有很确切的证据,有证据证明以下人群容易发病。
电离辐射:事故(如核泄漏)或接受放射治疗所产生的高剂量辐射可能导致细胞基因突变。
房间内有不合格的家具、瓷砖(其内可能有放射性物质氡)或甲醛超标等也是可以导致肿瘤的因素。
职业存在某些危险因素:接触油漆和铅、锌、汞等有导致肿瘤风险的物质。
家族中有患肿瘤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痛、头晕、乏力。
视力下降、模糊、视野缺损。
眼睑下垂、复视。
多饮多尿。
手足粗大、唇肥厚、皮肤多汗。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昏迷:呼叫、拍打不醒。
呼吸困难注:呼吸急促、口唇青紫、吸气费力。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内分泌科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垂体瘤?
医生通常通过患者的表现,结合体格检查(体检)、影像学检查(CT、MRI 等)疑诊老年人垂体瘤。病理检查是确诊该疾病的金标准。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视诊观察患者是否表现手足增粗肥厚、口唇肥厚等体征。视力检查可提示是否存在视力下降及其严重性。视野检查可评估是否存在视野缺损。眼底检查提示是否存在视乳头水肿。
MRI:该检查无放射性损伤,可行冠状(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矢状(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切面)及横断面 3 个方向的断层扫描,对肿瘤的定位非常准确,对软组织有高分辨率。由于没有骨骼产生的伪影(指原本并不存在,而却在图像上出现的各种形态的影像)干扰,MRI 效果比 CT 更好,即使很小的肿瘤也能被及时查出。
CT 检查:简单、经济,为非创伤性,CT 易显示颅内钙化斑、肿瘤内钙化,并可以通过肿瘤密度的改变做出诊断。
内分泌相关激素检测:若甲状腺素(T4)降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降低,血皮质醇降低,生长激素增高,催乳素增高,提示可能存在垂体瘤。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出现多久了?
出现症状前是否有诱因?
还有其他不适吗?
家族中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吗?
患有其他疾病吗?
既往曾接受哪些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有药物过敏?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此疾病严重吗?导致发病的原因为何?
需要接受哪些检查?
此疾病能治愈吗?需要做手术吗?
治疗效果如何?如果不治疗会如何?
此疾病会遗传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保险能报销治疗的费用吗?
治疗
老年人垂体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术后根据肿瘤残余情况进行选择性放疗。手术时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又保留神经功能是治疗颅脑肿瘤的关键。
药物治疗
降颅压药物:甘露醇注等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防止发生脑疝(大脑组织移位超过一定限度)。不良反应少见,大量使用可能有眩晕、畏寒等症状。
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使用该药,有助于改善畏寒、乏力的症状。不良反应有发热、心动过速等。
手术治疗
开颅手术:目的是完全切除肿瘤,但老年患者常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开颅手术风险较大。
微创手术:经鼻蝶窦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是首选的有效治疗。手术能解除肿瘤对视神经通路和其他组织的压迫,改善视力和恢复激素水平,保证正常垂体功能。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颅脑损伤轻,有利于术后恢复及降低病死率。为了降低病死率及防止并发症,医生会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其他治疗
放射治疗:对于肿瘤被完全或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常不进行术后放疗。但对于残余较多肿瘤组织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术后放疗,以防复发。放射治疗利用高能 X 线定位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肿瘤复发可能性。但通常同时也会损伤周围正常的脑组织。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疾病继续发展,肿瘤继续增大压迫视神经通路,视力继续下降,严重者可失明。肿瘤还可影响大脑其他功能,影响患者基本生活能力如睡眠、活动等。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脑疝或脑干(大脑的生命中枢)受压。患者多结局不良。
若早期诊断且及早开展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能被治愈,肿瘤复发率低,症状常能得到改善。早诊断、早治疗,由于远期结局良好,患者多能恢复正常。
日常注意
本病主要注意防止术后感染及放疗的不良反应,需要保证患者平时的营养。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观察伤口渗血、渗液的情况,两天更换一次敷料(伤口上覆盖的纱布等)。密切观察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颜色、液量及引流管有无受压、堵塞。头颅术后还需每 2 小时观察患者意识及瞳孔变化。
放疗注意事项:放疗后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组织的肿胀),从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头晕、呕吐注等)。若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当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术后复查:术后 1 个月患者应到医院复查 MRI 或 CT,评估是否完全切除肿瘤、肿瘤有无复发。具体检查频率及检查时间应遵循医嘱。
运动:
手术患者:患者术后常需卧床一段时间后才能重新开始行走。若想行走应先咨询医生的建议。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家属需每隔 2 小时按摩肢体、翻身等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的形成。
非手术患者:应按医嘱进行活动,通常每天应散步一两个小时,或练太极等。
饮食:
手术患者:如果没有吞咽困难且消化道功能已恢复,患者手术后即可开始进食,从流质饮食(如米汤、鸡蛋汤、果汁等)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瘦肉粥、鸡蛋羹、馄饨等)。
非手术患者:该疾病主要为老年人,故应清淡(吃青菜、萝卜)、少盐、少吃肥腻食物(肥肉)。
预防
老年人垂体瘤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但可针对该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肿瘤。
具体的预防方法如下:
房间内的家具应保证合格,不得使用不合格的产品。
减少职业有害接触如油漆、化工、焊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