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是什么?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怎么办?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症状有哪些?

梦游症(somnambulism),也称睡行症(sleep walking),患者在半醒状态下,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目前尚不清楚梦游症确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有关。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梦游症常发生在入睡后 2~3 小时,一般持续几分钟。发作时,患者表情茫然,目光呆滞,没有言语反应,也不容易唤醒。患者会表现为在室内走动,有时甚至会离开卧室或走出家门。意识清醒后,患者不记得发作过程。对于有梦游症的儿童,一般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大多数会在 15 岁前后自行消失。如果是成人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梦游症的干预以预防伤害为主,当患者发生梦游时,应引导其回到床上入睡,而不要尝试唤醒,次日早晨也不要告诉或责备,否则会造成患者挫败感及焦虑感。在患者卧室内不要放置危险物品,以防意外发生。必要时,睡前还应关闭或锁上门窗。

别称

老年异位抗利尿素分泌综合征

概述

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又称为老年异位抗利尿激素综合征,是由于抗利尿激素过量分泌或基因突变引起抗利尿激素作用过强,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尿钠排出过多、稀释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综合征[1]。

国外研究表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约为 1.72%,其中约有 1/3 是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好发于老年人[2]。

恶性肿瘤、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因素等是引起老年人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年龄、患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肺部疾病、使用可疑药物等,是老年人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的危险因素[3]。

本病根据血清钠的水平高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

主要症状:轻中度低钠时常见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肌痛、头痛、体重增加,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神志错乱、抽搐、昏迷。

去除病因、补钠限水及药物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抗肿瘤、抗感染、停用可疑药物等针对病因的治疗是治疗的关键点;避免治疗过程中因血钠升高过快造成的并发症是治疗的难点。

严重低血钠时将发生脑水肿、脑疝,表现为神志错乱、抽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若是由非恶性肿瘤原因引起,在去除病因后通常能够明显改善;若是由恶性肿瘤引起,患者的预后则与肿瘤的恶性度相关。

症状

症状与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血钠的变化速度有关,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肌痛、头痛、体重增加是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神志错乱、抽搐、昏迷,甚至死亡[4]。

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疲劳、乏力。

厌食、恶心、呕吐。

头痛、头晕。

全身酸痛。

体重增加。

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

原发疾病表现,如咳嗽、咳痰、发热、疼痛、气喘等。

病情严重时,出现:

神志错乱、胡言乱语。

抽搐、口吐白沫。

呼吸、吞咽、发音困难。

嗜睡、昏迷。

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脑水肿、脑疝:因体内水多钠少,脑组织像干香菇泡在清水里一样,逐渐泡胀、泡发,即产生脑水肿,当颅骨这个“容器”装不下体积增大的脑组织时,脑组织被挤出“容器”,形成脑疝,造成呼吸、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病因

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最常见病因的包括恶性肿瘤、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等。

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5][6][7]?

恶性肿瘤:可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如肺小细胞癌、胰腺癌、淋巴肉瘤等。

肺部疾病:肺炎、肺结核、哮喘、肺脓肿、气胸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脑出血、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药物:

抗癌药:长春新碱、顺铂、环磷酰胺等。

抗抑郁药:米氮平、氟西汀、西酞普兰、丙米嗪等[8]。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丙戊酸钠等。

抗高血压药: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等。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其他:二甲双胍、奥美拉唑、干扰素等。

其他疾病:卟啉病、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干细胞移植、腺垂体功能低下等。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患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家族史。

患肺部疾病。

使用可疑药物。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年龄增长:研究表明,无上述疾病的老年人也可发生慢性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9]。

就医

当患者出现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体重增加、烦躁不安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神志错乱、抽搐、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嗜睡、昏迷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疲劳、乏力。

厌食、恶心、呕吐。

头痛、头晕。

全身酸痛。

体重增加。

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神志错乱、胡言乱语。

抽搐、口吐白沫。

呼吸、吞咽、发音困难。

嗜睡、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时,通常进行体格检查、血液和尿液检验诊断该病,并通过肿瘤及炎症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寻找原发病灶。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5][7]:     

体格检查:由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通常患者体重增加、血压正常、无水肿,严重患者神经系统检查可有异常。

血液及尿液钠测定:血钠降低,尿钠升高。

血液及尿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低,尿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肝、肾、甲状腺、肾上腺功能检测:能协助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原发病灶筛查:有时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的出现会先于原发病发现,故当未发现明显原发病灶时,应通过肿瘤及炎症标志物、CT、MRI、PET-CT 等影像学检查筛查原发恶性肿瘤、肺部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灶。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不适症状?持续多久了?

年龄多大?

食欲如何?近期体重有无增加?

是否患有恶性肿瘤,并使用抗肿瘤药物?

是否有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患有癫痫、精神病、抑郁、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并服用药物治疗?服用什么药物?

有无慢性肾病、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泻等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我会患这个病?

要做哪些检查?费用如何?

有哪些治疗方案?什么治疗方案适合我?

疗程多长?治疗效果怎么样?容易复发吗?

会有什么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

首先,应根据病因进行抗肿瘤、抗感染、停用可疑药物等治疗,并限制水的摄入、补充丢失的钠,病情重或疗效差的患者可进一步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10]

补钠:根据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可口服氯化钠溶液、静脉输注生理盐水、静脉输注高渗盐水,逐步升高血钠,防止因血钠升高过快产生神经系统并发症。

利尿:当患者血钠过低,发生昏迷或癫痫时,在补钠同时辅以呋塞米利尿,促水分排出,以升高血钠水平。

抗利尿激素受体拮抗剂:如托伐普坦、考尼伐坦,能“抢占”抗利尿激素在肾脏的作用区域,使过量或者作用过强的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起到增加尿量、升高血钠的作用。

原发病的药物治疗:肺部及中枢神经疾病针对病因选择抗感染、抗炎等治疗。

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应根据其病情至专科进行手术、放疗、化疗。

气胸、脑外伤、脑出血、脑脓肿等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应尽早手术。

其他治疗方法

停用可疑药物。

限制输液量、饮水量,每天不超过 800~1000 毫升。

疾病发展和转归[7]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着血钠降低,将发生脑水肿、脑疝,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肺部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非肿瘤病因等针对病因治疗后可好转。恶性肿瘤患者若经抗肿瘤治疗后,肿瘤不再复发,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可随之治愈;若肿瘤恶性度高、未能根治、发生复发、转移等,通常预后较差。

日常注意

包括日常注意饮食、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避免诱因及原发病治疗的护理。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适当增加饮食中的盐分。每日摄入水量少于 800~1000 毫升,由于食物中含有水分,故尽量少饮水。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是否出现口渴、情绪变化、倦怠、瘫痪、抽搐、发音困难、吞咽困难或昏迷,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避免诱因:如因药物不良反应引起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应牢记药物名称,避免再服可疑药物,并在每次就诊时向医师说明。

原发病治疗的护理:

若行手术治疗,术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引流管通畅,定期换药至拆线、拔管。术后第 1 天应卧床休息,术后 3 天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若行放化疗治疗,应遵医嘱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避免劳累、受凉、中暑等。

若行抗感染治疗,应加强营养支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抗感染治疗。

每次复诊原发病时复查血电解质,至该病治愈。

预防

由于老年人异位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之一,尚无直接针对该病的预防措施,须从“根源”即预防原发病发生上预防该病。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戒烟戒酒、避免接触致癌因素。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因其他疾病需服用相关药物时,如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医师。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基础疾病、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定期体检,早期发现低钠血症,早期诊治。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经常吃紫色蔬菜有什么好处

2023-8-24 23:23:44

保健

工作压力太大应如何减压呢

2023-8-24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