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糖尿病合并血糖过低
概述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是指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手段不当所导致的人体血糖浓度持续处在过低水平的现象。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它常见的急性症状之一。
引起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原因有许多种,常见于糖尿病的治疗阶段。其中又以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和磺脲类药物治疗所致最常见,它的发生率可以占到 1/5。
通常是由于在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症状时,使用了过量的胰岛素或其他口服的降血糖药物。又或者是患者过度运动、过少进食、摄入酒精等导致其葡萄糖消耗过多、产生过少,进而引发低血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有退行性变化的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长期口服降血糖药物、酗酒是危险因素。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可以划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低血糖;根据临床特征可以分为空腹低血糖和餐后低血糖;而根据病因又可以分为器质性低血糖和功能性低血糖。
轻者表现为出汗、心悸(心跳加快感)、饥饿、脸色发白等。较严重者还会出现神志不清、嗜睡、肢体震颤、视力模糊等脑损伤相关的症状。
主要治疗方法为调节药物用量并辅以药物、食物等来补充糖分。治疗关键点是要维持好患者体内葡萄糖的产生与消耗之间的平衡,随时监测血糖,时刻观察病情。
由于大脑的能量供应几乎全部来自血糖,因而低血糖时大脑的损伤最为明显,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危及生命。
该疾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非常常见,但也危害很大。需要患者和医务人员同时引起重视,实时监测患者血糖,及时控制药物用量、纠正患者饮食作息问题。
症状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患者由于机体释放较多儿茶酚胺,通常会出现出汗、饥饿、心悸(心跳加快)、紧张焦虑、脸色发白等症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基于低血糖对大脑的持续损伤,患者还会相继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烦躁、视物不清、肢体震颤、神志朦胧、嗜睡等症状。但受血糖下降程度、下降速度、发作频率、患者年龄等影响,其症状还会有所偏重和不同。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常见症状包括:
心悸:有心跳加快的感觉,感到紧张不安。
神志朦胧: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上,思维逐渐变得混乱,无法进行思考。
肢体震颤:四肢不自觉的发抖、抽搐。
脸色发白。
烦躁不安。
饥饿。
出汗。
嗜睡。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发生后若不及时纠正药物用量及患者的不当饮食作息,或者患者本身年龄较大,调节血糖能力低下,低血糖就会对大脑及心血管产生持续损伤,最终不可逆转,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昏迷
心绞痛
心律不齐
病因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控制好降血糖药物的用量,使血糖降的过低所导致的。又或者是患者有过度运动、过少饮食、酗酒等习惯,使得人体血糖消耗过多,而生产又被抑制,进而导致低血糖。老年人、肝肾功能不佳者发生该疾病的风险则更高。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胰岛素用量不当:这是导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糖尿病治疗的初期阶段或者强化治疗阶段胰岛素的用量都会较大,如果在血糖已经得到显著降低后没有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就会使血糖过低,发生疾病。又或者是患者有过度运动、进食过少的行为,机体本身的血糖消耗增多,而补充又不足,然而胰岛素的用量又没有配合着减少,同样也会导致低血糖。
口服降血糖药物:一般此类药物(包括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都有促进机体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也均能导致低血糖。其中又以格列本脲和氯磺丙脲(半衰期极长)危险性最高。这类药物使用时应该注意防范低血糖,更不能和胰岛素一起使用。
联合应用某些药物:诸如乙醇、水杨酸盐、β受体阻断剂等,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血糖平衡,直接减少血糖的生成或者增强其他降血糖药物的功能。配合正常降血糖药物可以引发低血糖。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合并低血糖?
老年人:老年人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均有退行性变化,血糖产生能力和对降血糖药物的清除能力都不及常人,难以维持血糖。
肝肾功能不全:血糖产生的能力和清除降血糖药物的能力低下,不易维持自身血糖。
长期口服降血糖药物:药物本身就容易导致低血糖,且半衰期长,难以根据患者实时血糖水平调整药物用量,导致矫枉过正。
酗酒:乙醇会影响机体产生血糖的功能,使血糖产生减少,配合胰岛素更容易导致低血糖发生。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汗
突然看东西不清楚
紧张烦躁
血糖过低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肢体震颤:四肢不自觉地发抖、抽搐。
神志朦胧:思维变得混乱、神志不清、恍惚嗜睡。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合并低血糖?
当医生怀疑是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时,会对患者进行各项体格检查并结合问诊确定临床症状,同时还将检查患者的血糖指标。结合症状和血糖指标,最终来确诊该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糖检测:直接检测患者血糖水平,低于 2.8毫摩尔每升(mmol/L )可直接诊断为低血糖,是诊断的最重要的一项实验室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帮助鉴别患者低血糖究竟是急性发作的还是已经保持了较长时间的。
饥饿试验:通过对患者禁食来检验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患者一般不耐受饥饿试验,容易出现低血糖。
药物激发试验:口服胰升糖素等辅助升血糖的物质,假如患者仍然血糖较低或者胰岛素含量偏高,也能够帮助诊断低血糖。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些症状的?
有感觉莫名的紧张焦虑吗?
有没有感觉突然胸闷或者心发慌?
最近精神怎么样?有没有特别想睡觉或者头脑经常不清醒?
最近饮食正常吗?有没有喝酒或者挨饿?
最近运动多吗?
有同时在用别的什么药物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吗?
我还要做什么检查?
有什么治疗方法吗?
大概要花多久才能治疗好?
我平时的饮食作息习惯要调整吗?
有什么不能做的?
治疗
由于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治疗时胰岛素等降血糖药物的用量不当,所以一旦确诊,最首要的就是要立即停用这类药物,并辅以其他药物治疗。同时结合具体病情,及时补充糖分,并建议患者正常饮食,少做剧烈运动。
药物治疗
氢化可的松:用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升高血糖,但要时刻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必要时减少用量,防止血糖升得过高。
其他治疗方法
补充糖分:视病情轻重,补充糖分的方法不同。轻度低血糖的患者可以直接口服糖水、果汁等;中度患者需要静脉注射 10% 的葡萄糖溶液;重度患者则需静脉注射 50% 的葡萄糖溶液。但是一旦血糖被纠正,需要同时使用少量胰岛素,防止血糖升得过高。
纠正患者生活作息:建议患者少做剧烈运动,正常饮食,尽量不要挨饿。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或者病情十分严重,则该病会对患者大脑造成严重损伤,甚至留下后遗症,如记忆力减退、痴呆等。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并且未来生活不受影响。
日常注意
患者在家需要合理控制饮食,进行适当运动,并培养自我监测能力,及时监测自身血糖,合理使用各类降糖药物。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合理饮食:按照每日活动量与体重状况,合理计算好每日的饮食量,并且要保持饮食量尽量恒定,进餐时间也要固定。同时饮食量和用药量也要保持平衡,在少食或不进食的情况下,也要同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适当运动:适当运动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但是进行较剧烈的运动时要减少降糖药的使用,并增加进食。有心血管疾病者不主张运动。患有糖尿病的多为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长期从事快跑、登山等运动对膝盖损伤较大,有条件的患者可以选择游泳、打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但是去游泳前要注意皮肤不能有破损。太极拳每次 20 分钟,每周一两次为宜。
实时监测血糖:要经常检查自身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药、饮食等,必要时要前往医院就医。
严禁酗酒:酒精是致低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多接受科普教育: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要充分了解低血糖时的症状和发生原因,以便低血糖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治疗。
经常检查血糖、尿糖,配合医生医嘱,根据血糖情况合理增减胰岛素的用量,防止血糖降得过低。
合理膳食,按时吃饭:可以参照食物热量表,根据自己的理想体重计算好每天的进食量。不要过少或过多的摄入糖分,要尽量保持血糖相对稳定。
不要自行大剂量的减少或增加自身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