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糖尿病性牙周炎
概述
糖尿病型牙周炎是指伴糖尿病的牙周炎。牙周炎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炎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牙周炎的患者中,约 12.5% 为糖尿病型牙周炎。在 13~18 岁的 1 型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约为 9.8%,而 19 岁以上者可达 39%。
病因为糖尿病降低了机体对牙周刺激因子的抵抗力。危险因素为高糖饮食及患糖尿病的人。
主要症状为牙龈红肿、出血、流脓、牙齿松动、口臭等。
治疗方法主要为牙周治疗和糖尿病的治疗。治疗关键点为去除局部刺激、控制血糖。治疗难点为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型牙周炎可能会因牙周炎的加重而进一步加重糖尿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避免高糖饮食、积极治疗糖尿病、注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症状
糖尿病型牙周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型牙周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牙龈红肿:由于局部的牙菌斑以及牙结石刺激牙龈发炎,且一般炎症较重,牙龈颜色鲜红或暗红、肿胀隆起,有时有牙龈边缘呈肉芽状增生;
牙龈出血:由于牙龈发炎较重,且牙龈的边缘有时有破裂,导致牙龈一旦被接触、有轻微刺激时便会有流血;
流脓:糖尿病型牙周炎血糖控制不良时,牙周组织炎症较重,容易发生牙周脓肿,常有脓液从牙齿与牙龈交界的沟中流出;
牙齿松动:糖尿病型牙周炎的炎症重时,牙槽骨吸收严重,导致牙齿周围没有骨头支持,从而发生松动,严重时可脱落;
口臭:糖尿病型牙周炎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差,口内有异物,有时牙龈沟中还有脓液,而且有大量致病细菌,细菌经过发酵产生臭味。
糖尿病型牙周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食物嵌塞:由于牙周炎导致牙齿的松动、移位和牙龈乳头退缩出现牙缝,进食以后容易塞牙;
继发性牙合创伤:牙周组织减少,牙齿承受咬合力的能力变差;
消化系统疾病:因牙齿松动、脱落造成患者进食时受影响,若不及时治疗长期可能并发消化系统的疾病。
病因
糖尿病型牙周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降低了机体对牙周刺激因子的抵抗力:糖尿病本身并不引起牙周炎,只是由于糖尿病降低了机体对牙周局部刺激因子的抵抗力,使牙槽骨加速吸收,组织愈合缓慢,从而导致牙周炎的发生及加重。
白细胞的吞噬和黏附功能障碍:1 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趋化功能低下,吞噬和黏附功能障碍,从而易于感染,形成牙周炎。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型牙周炎?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糖尿病型牙周炎:
喜欢吃含糖量高、高糖饮食的人:高糖饮食容易引发糖尿病,进而可能引起糖尿病型牙周炎。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糖尿病型牙周炎:
糖尿病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牙龈红肿
牙龈出血
流脓
牙齿松动
口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无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牙周科
内分泌科
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型牙周炎?
当医生怀疑是糖尿病型牙周炎时,通常会对牙齿的牙周进行检查,在有牙龈红肿、出血以及牙齿松动后,结合 X 线片和血糖检查进行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牙周检查:通过使用专门检查牙周的牙周探针伸入牙齿与牙龈交界的沟内,结合视诊观察是否有牙龈出血、牙龈边缘是否有破裂,以及牙齿周围是否有结石等不良刺激、牙齿是否有松动来进行诊断。
X 线检查:是糖尿病型牙周炎诊断的金标准,即最准确的诊断标准。通过拍摄 X 线片观察是否有牙槽骨的吸收以及吸收的程度来进行确诊。
血糖检查:通过采取静脉血或在指尖采血,进行血液中含糖量的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症状?
有没有测过血糖?是否患有糖尿病?
身体其他方面有没有什么不舒服?
平时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吃的食物?
有没有洗过牙?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这个病严重吗?会不会掉牙?
我应该做哪些检查?
我需要做什么治疗?
治疗费用是怎样的?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为牙周治疗与糖尿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通过口服各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类药物,达到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的作用。
胰岛素: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补充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来治疗糖尿病。
抗生素:抑制引起感染的细菌,从而治疗糖尿病伴发的感染症状,且可以治疗牙周的炎症。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类抗生素、多西环素等。
手术治疗
牙周手术:通过手术将炎症区域的牙龈翻开,暴露病变的牙根面和牙槽骨,便于在直视下彻底的清除根面的菌斑、牙石和病变组织,最终使牙周炎症状减轻,达到治疗糖尿病型牙周炎的效果。但当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时,一般先控制感染后再手术。
其他治疗方法
口腔卫生宣教:对患者讲解正确的口腔卫生维护方法,使患者通过刷牙、氯己定漱口、使用牙线等方法,去除口腔内的菌斑,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方法。
龈下刮治术:通过使用专门的牙周刮治的器械伸入牙齿与牙龈交界的沟内,将附着在牙齿表面及牙根表面的软垢、牙结石刮除掉,从而去除局部的刺激,治疗糖尿病型牙周炎。
激光疗法:通过激光照射炎症部位进行治疗,可以降低炎症部位的炎症细胞的数目,也是治疗糖尿病型牙周炎的有效方式。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糖尿病型牙周炎可能会因牙周炎的加重进一步加重糖尿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经过正规治疗后,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牙周炎的症状可以基本缓解。部分患者血糖难以控制的情况下,牙周炎症状可能会更加加重。
日常注意
注意口腔卫生,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食用高糖量食物,做好血糖监测。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时刷牙,避免引起感染;龈下刮治术及牙周手术后牙龈有轻微渗血属于正常现象,不可吸吮、吐口水,若为大量的涌血,及时到医院就诊;牙周手术后 24 小时内与手术区相应的面部间断放置冰袋,以减轻术后组织水肿。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遵医嘱服用药物,不要擅自停药、换药。若出现出冷汗、全身无力、心悸、手脚发抖、眼睛发花、头疼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 2 周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牙龈消肿的情况以及牙齿松动缓解的程度、是否发生感染。以后每 3 个月复查 1 次。
饮食:
术后 1 周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蒜、大葱等。
不要食用高糖量的食物,尽量选择无糖食品、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大豆及其豆制品,苦瓜、冻干桑叶、洋葱、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理想食物。
运动:术后 1 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如长跑、打篮球等。1 个月后,要注意适当加强运动,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其他:每天做好血糖监测,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饭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用牙线、牙间隙刷清洁牙齿。戒烟。
预防
避免高糖饮食、积极治疗糖尿病、注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减少高含糖量食物的摄入,如油炸、烧烤类、腌制食品、各种零食、甜品等。
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刷牙,漱口水漱口,每半年到医院洗一次牙。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积极到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糖尿病的治疗,并做好血糖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