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型牙周炎是什么?糖尿病型牙周炎怎么办?糖尿病型牙周炎症状有哪些?

心境障碍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伴有认知和行为的改变,有时候会出现幻觉或妄想症状。心境障碍主要包括抑郁症、双相障碍、心境恶劣及环性心境障碍等。女性患心境障碍的概率会高于男性,而且患者大多会出现社会功能缺陷。一般认为心境障碍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个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心境障碍的特征在于情绪的严重改变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一般存在三种主要的情绪障碍状态:抑郁症状、躁狂症状以及双相症状。当患者的性格及情绪状态突然发现明显且持续的变化时,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医生会根据症状表现及结合相关检查手段,作出明确的诊断。目前公认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影响很大,因此家属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走出生活的阴霾。想要从根本上预防心境障碍比较难。如果能够通过一些积极的方式排解不良情绪,积极调整自我情绪,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别称

糖尿病性牙周炎

概述

糖尿病型牙周炎是指伴糖尿病的牙周炎。牙周炎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炎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牙周炎的患者中,约 12.5% 为糖尿病型牙周炎。在 13~18 岁的 1 型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约为 9.8%,而 19 岁以上者可达 39%。

病因为糖尿病降低了机体对牙周刺激因子的抵抗力。危险因素为高糖饮食及患糖尿病的人。

主要症状为牙龈红肿、出血、流脓、牙齿松动、口臭等。

治疗方法主要为牙周治疗和糖尿病的治疗。治疗关键点为去除局部刺激、控制血糖。治疗难点为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型牙周炎可能会因牙周炎的加重而进一步加重糖尿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避免高糖饮食、积极治疗糖尿病、注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症状

糖尿病型牙周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型牙周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牙龈红肿:由于局部的牙菌斑以及牙结石刺激牙龈发炎,且一般炎症较重,牙龈颜色鲜红或暗红、肿胀隆起,有时有牙龈边缘呈肉芽状增生;

牙龈出血:由于牙龈发炎较重,且牙龈的边缘有时有破裂,导致牙龈一旦被接触、有轻微刺激时便会有流血;

流脓:糖尿病型牙周炎血糖控制不良时,牙周组织炎症较重,容易发生牙周脓肿,常有脓液从牙齿与牙龈交界的沟中流出;

牙齿松动:糖尿病型牙周炎的炎症重时,牙槽骨吸收严重,导致牙齿周围没有骨头支持,从而发生松动,严重时可脱落;

口臭:糖尿病型牙周炎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差,口内有异物,有时牙龈沟中还有脓液,而且有大量致病细菌,细菌经过发酵产生臭味。

糖尿病型牙周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食物嵌塞:由于牙周炎导致牙齿的松动、移位和牙龈乳头退缩出现牙缝,进食以后容易塞牙;

继发性牙合创伤:牙周组织减少,牙齿承受咬合力的能力变差;

消化系统疾病:因牙齿松动、脱落造成患者进食时受影响,若不及时治疗长期可能并发消化系统的疾病。

病因

糖尿病型牙周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降低了机体对牙周刺激因子的抵抗力:糖尿病本身并不引起牙周炎,只是由于糖尿病降低了机体对牙周局部刺激因子的抵抗力,使牙槽骨加速吸收,组织愈合缓慢,从而导致牙周炎的发生及加重。

白细胞的吞噬和黏附功能障碍:1 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趋化功能低下,吞噬和黏附功能障碍,从而易于感染,形成牙周炎。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型牙周炎?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糖尿病型牙周炎:

喜欢吃含糖量高、高糖饮食的人:高糖饮食容易引发糖尿病,进而可能引起糖尿病型牙周炎。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糖尿病型牙周炎:

糖尿病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牙龈红肿

牙龈出血

流脓

牙齿松动

口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牙周科

内分泌科

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型牙周炎?

当医生怀疑是糖尿病型牙周炎时,通常会对牙齿的牙周进行检查,在有牙龈红肿、出血以及牙齿松动后,结合 X 线片和血糖检查进行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牙周检查:通过使用专门检查牙周的牙周探针伸入牙齿与牙龈交界的沟内,结合视诊观察是否有牙龈出血、牙龈边缘是否有破裂,以及牙齿周围是否有结石等不良刺激、牙齿是否有松动来进行诊断。

X 线检查:是糖尿病型牙周炎诊断的金标准,即最准确的诊断标准。通过拍摄 X 线片观察是否有牙槽骨的吸收以及吸收的程度来进行确诊。

血糖检查:通过采取静脉血或在指尖采血,进行血液中含糖量的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症状?

有没有测过血糖?是否患有糖尿病?

身体其他方面有没有什么不舒服?

平时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吃的食物?

有没有洗过牙?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这个病严重吗?会不会掉牙?

我应该做哪些检查?

我需要做什么治疗?

治疗费用是怎样的?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为牙周治疗与糖尿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通过口服各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类药物,达到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的作用。

胰岛素: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补充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来治疗糖尿病。

抗生素:抑制引起感染的细菌,从而治疗糖尿病伴发的感染症状,且可以治疗牙周的炎症。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类抗生素、多西环素等。

手术治疗

牙周手术:通过手术将炎症区域的牙龈翻开,暴露病变的牙根面和牙槽骨,便于在直视下彻底的清除根面的菌斑、牙石和病变组织,最终使牙周炎症状减轻,达到治疗糖尿病型牙周炎的效果。但当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时,一般先控制感染后再手术。

其他治疗方法

口腔卫生宣教:对患者讲解正确的口腔卫生维护方法,使患者通过刷牙、氯己定漱口、使用牙线等方法,去除口腔内的菌斑,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方法。

龈下刮治术:通过使用专门的牙周刮治的器械伸入牙齿与牙龈交界的沟内,将附着在牙齿表面及牙根表面的软垢、牙结石刮除掉,从而去除局部的刺激,治疗糖尿病型牙周炎。

激光疗法:通过激光照射炎症部位进行治疗,可以降低炎症部位的炎症细胞的数目,也是治疗糖尿病型牙周炎的有效方式。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糖尿病型牙周炎可能会因牙周炎的加重进一步加重糖尿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经过正规治疗后,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牙周炎的症状可以基本缓解。部分患者血糖难以控制的情况下,牙周炎症状可能会更加加重。

日常注意

注意口腔卫生,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食用高糖量食物,做好血糖监测。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时刷牙,避免引起感染;龈下刮治术及牙周手术后牙龈有轻微渗血属于正常现象,不可吸吮、吐口水,若为大量的涌血,及时到医院就诊;牙周手术后 24 小时内与手术区相应的面部间断放置冰袋,以减轻术后组织水肿。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遵医嘱服用药物,不要擅自停药、换药。若出现出冷汗、全身无力、心悸、手脚发抖、眼睛发花、头疼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 2 周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牙龈消肿的情况以及牙齿松动缓解的程度、是否发生感染。以后每 3 个月复查 1 次。

饮食:

术后 1 周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蒜、大葱等。

不要食用高糖量的食物,尽量选择无糖食品、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大豆及其豆制品,苦瓜、冻干桑叶、洋葱、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理想食物。

运动:术后 1 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如长跑、打篮球等。1 个月后,要注意适当加强运动,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其他:每天做好血糖监测,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饭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用牙线、牙间隙刷清洁牙齿。戒烟。

预防

避免高糖饮食、积极治疗糖尿病、注意口腔卫生,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减少高含糖量食物的摄入,如油炸、烧烤类、腌制食品、各种零食、甜品等。

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刷牙,漱口水漱口,每半年到医院洗一次牙。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积极到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糖尿病的治疗,并做好血糖的监测。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抑眩宁胶囊(元和)的功效与作用-抑眩宁胶囊(元和)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祛风除湿药酒的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药酒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