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对促进肌肉、脂肪等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认为肥胖,遗传,吸烟,炎症因子等与胰岛素抵抗发生有关。该病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是在组织水平导致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能力下降,同时对肝脏输出葡萄糖的抑制能力下降,导致血糖增加,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检查可见高胰岛素血症。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患者需合理饮食,锻炼身体,控制体重。
胰岛素抵抗最终发展成 2 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发生紊乱的过程,可表现为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梗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健康合理饮食,避免过多含糖物质摄入,保持锻炼,维持体重指数在正常水平能有效避免或延缓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症状
胰岛素抵抗是在 2 型糖尿病发生之前就存在的情况,且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胰岛素抵抗尚无明显临床症状,检查可见血压、血脂等升高以及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胰岛素抵抗的常见症状包括:
高胰岛素血症:血中胰岛素水平增加。
高血压:平静下血压多次测量均在 130/80 mmHg 以上。
高血脂:不同医院检测参考值略有不同,检查可见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呈不同程度升高。
高尿酸血症:多次测量血中尿酸高于参考值。
胰岛素抵抗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胰岛素抵抗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危害和结局是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
常见并发症包括:
2 型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脑梗死。
病因
目前认为肥胖,吸烟,遗传等与胰岛素抵抗发生有关。
胰岛素抵抗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肥胖: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状态,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吸烟:吸烟可使胰岛素作用过程中信号通路发生改变。
遗传:家族中有人有该情况时,其他成员患该病风险增加。
哪些人容易患胰岛素抵抗?
高糖饮食者。
肥胖者。
长期大量吸烟者[1]。
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患该病。
就医
该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有一些患者可以过高的胰岛素分泌可出现类似低血糖症状,因此一旦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类似低血糖症状,需就医明确有无胰岛素抵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肥胖,父母患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如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类似低血糖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医生如何诊断胰岛素抵抗?
该病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一般不易发现,但如果是肥胖者,且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的,可被认为是高危人群,进行胰岛素检测可见其升高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空腹胰岛素:是反映人群胰岛素抵抗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这是目前公认的检测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
稳态模型胰岛素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22.5,代表胰岛素抵抗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临床比较容易得到。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饮食习惯?喜欢吃一些高糖饮食吗?
家族中有无该病患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否需要治疗?
平时需要注意哪些?
一定会发展成 2 型糖尿病吗?
治疗
通常情况下及时诊断该病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可以通过日常饮食结构减少糖分摄入,以及锻炼身体减脂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代谢紊乱情况。个别需要治疗者可服用胰岛素增敏剂。
药物治疗
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4~8 mg/天,每日 1~2 次;吡格列酮:15~30 mg/天,每日 1 次。
该类药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有心衰或肝病者需慎用。
手术治疗
减肥手术:如极度肥胖,饮食以及锻炼效果不佳可考虑行此手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胰岛素抵抗如不干预,最终均会发展成 2 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进而可发展成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日常注意
该病日常注意需格外注意饮食,避免碳水化合物的过多摄入,并保证足够的运动量维持体重在正常水平。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控制饮食,改变饮食结构。
保持一定的运动量,维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
纠正血压、血脂等异常情况。
预防
该病属于代谢综合征的范畴,多数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以及增加运动来预防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减少含糖食物摄入。
运动:每周 3 次运动,每次运动 60 分钟,如 20 分钟器械对抗性训练,30 分钟快走以及 10 分钟的放松,连续进行 12 周即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