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胰腺类癌(pancreatic carcinoid)
概述
胰岛细胞类癌注是起源于肠嗜铬细胞 (enterochromaffin cell,EC 细胞)的肿瘤,具有分泌 5-羟色胺(5-HT)或 5-羟色氨酸等激素的功能。是一种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低,截至 2005 年国内外共报道胰岛细胞类癌 156 例。
胰岛细胞类癌的病因尚不明确。
在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或者说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主要症状表现为阵发性、突然性出现的皮肤潮红,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 1~2 天不等,常出现在颜面部、颈部和前胸部等暴露部位。
有的患者会出现其他类癌综合征的症状,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哮喘、呼吸困难、腹痛、腹泻。
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
胰岛细胞类癌可出现典型的类癌综合征表现,如阵发性面色潮红、低血压、眼眶周围水肿和流泪等,也可发生远端转移。
症状
本病早期常没有症状,或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患者可出现类癌综合征注的表现。
胰岛细胞类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性出现的阵发性皮肤潮红,可持续几分钟至 1~2 天不等,常出现在颜面部、颈部和前胸部等暴露部位。当患者在皮肤潮红的同时,伴有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哮喘、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类癌综合征表现者。
胰岛细胞类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本病生长比较缓慢,组织侵袭性小,恶性程度低,晚期可发生远端转移。
病因
胰岛细胞类癌注的病因尚未明确。
胰岛细胞类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哪些人容易患胰岛细胞类癌?(危险因素)
有胰岛细胞类癌家族史的人群。
受感染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阵发性皮肤潮红,且久治不愈的患者应及时就诊;
出现心动过速注、血压下降、哮喘、呼吸困难、腹痛等情况也应及时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内分泌科
医生如何诊断胰岛细胞类癌?
胰岛细胞类癌比较罕见,不容易确诊,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结果来进行确诊。
实验室检查:由于类癌患者 5-HT 代谢增加,测定血液中 5-HT 或尿中 5-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嗜铬粒蛋白 A 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血清标志物,可用以临床初步筛选。
影像学检查:常规超声、CT、磁共振检查(MRI)和内脏血管造影术等影像学检查,具有定位价值。
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是胰岛细胞类癌的确诊标准。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哪里不舒服?症状出现多久了?
有没有患过其他消化系统的疾病?
家人有没有人患过肿瘤?
有没有接受过治疗?都有哪些治疗?是否有好转?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本病是什么引起的?
会不会遗传?
需要怎么治疗?
治疗效果好么?
会不会发生转移?
治疗
胰岛细胞类癌注目前的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
手术治疗
胰岛细胞类癌生长缓慢、组织侵袭性小、恶性程度低,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对于早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即使发生肝转移,部分患者也可行手术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远端转移,若原发灶适合切除,仍应该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类癌病灶无法切除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给予人工合成的长效生长抑素衍生物,对控制肿瘤的生长、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放疗
对于类癌病灶无法切除的患者,放疗也是治疗方法之一。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一般生长缓慢,愈后较好,但出现类癌综合征、尿中 5-HIAA 者相对预后较差。
日常注意
遵医嘱定期复查,进行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同时有类癌综合征注再次出现时及时就医。
疾病早期的患者术后正常休息及饮食。
化疗或放疗后注意检查血相、病灶大小和血清标志物变化情况。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酒。
加强运动锻炼。
预防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预防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定期体检,如有异常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