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LQTS,Q-T 延长综合征
概述
长 Q-T 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一组由心电活动异常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先天性长 Q-T 综合征通常是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突发无法控制的致命性心律失常。人体心脏的结构分为心房和心室。随着每一次的心跳过程,心脏的电脉冲信号从心脏上部的心房向下部的心室传输,电脉冲信号通过时可触发心肌收缩并泵出血液。如果发生长 Q-T 综合征,则电脉冲信号在进入心室后会发生异常,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长 Q-T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中国患者的发病特点无地域差别,女性多于男性,从婴幼儿至老年人均可发病,但以年轻患者为主。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较难以统计,因为很多患者在尚未确诊时已发生猝死。
长 Q-T 综合征是心脏电脉冲信号在心室的传输过程中发生异常,发作时可造成严重的不规则心律。
患者可分为由基因突变所致的先天性长 Q-T 综合征,以及疾病、药物毒性、电解质紊乱引发的获得性长 Q-T 综合征。
许多长 Q-T 综合征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若出现临床症状,则通常较为严重甚至有致命危险,例如昏厥、抽搐、心跳骤停。
长 Q-T 综合征发作时,可导致猝死。最重要的是及早抢救,恢复心律,维持全身血液循环。
对于尚未出现明显症状者,如果了解到有直系亲属确诊发病,也应该尽快去医院体检。
患者体征和心电图检测结果是长 Q-T 综合征临床确诊的关键依据,基因检测可了解先天性患者的具体突变基因。
长 Q-T 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防止严重的心律失常,避免晕厥和猝死。
先天性患者无法治愈,只能根据临床症状、疾病类型、发病风险制定个体化方案,控制病情,降低不良事件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获得性患者的关键在于及时去除病因,停用相关药物,纠正电解质平衡。
日常应密切监测病情和植入仪器的使用状态,进行有效的疾病管理,降低不良事件风险。
防止长 Q-T 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降低发病风险。
症状
长 Q-T 间期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许多长 Q-T 间期综合征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很可能是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偶然发现,或是了解到有家庭成员发病后特地去体检才会检出。
长 Q-T 间期综合征患者若出现临床症状,则通常较为严重甚至可能致命:
昏厥: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在极端情绪或剧烈运动中,可突发昏厥。长 Q-T 间期综合征导致的昏厥与临床常见情况有所不同,往往没有任何警示先兆,如头晕、心悸、疲乏、无力或视力模糊等,长 Q-T 间期综合征导致的昏厥是直接失去知觉。
抽搐:由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大脑缺氧,造成抽搐症状发作。
猝死:如果心脏无法自行恢复正常心律,又没有及时使用除颤器令心脏复律,就会发生猝死。
长 Q-T 间期综合征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长 Q-T 间期综合征患者发病时,可导致心脏节律失控,引发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可能与先天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存在一定的关联,临床研究表明大约 5%~10% 的 SIDS 患儿,同时伴有先天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的基因突变。
病因
长 Q-T 间期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脏的跳动由电脉冲系统控制。正常情况下,电脉冲信号都是由窦房结(心脏的天然起搏器)所产生。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电脉冲信号作用于心房,产生肌肉收缩,将血液从心房泵入心室。随后信号通过房室结,继续向下作用于心室,形成第二次心肌收缩,将血液泵出心室,输送至全身。
在发生长 Q-T 间期综合征的患者中,心室完成整个动作的时间比正常状况延长。这种电脉冲的异常信号在心电图上就显示为 Q-T 间期延长。
此类患者的心脏大体构造是正常的,主要是细胞的离子通道受到基因突变或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心脏细胞电生理功能紊乱,从而扰乱心脏电脉冲信号的正常传输。
根据形成机制,患者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
先天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迄今为止,至少发现了十多个与长 Q-T 间期综合征相关的基因,并且已经鉴定出数百个类型的基因突变。临床主要有 2 种类型的综合征:
Romano-Ward 综合征——临床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仅需父、母中的一方发生基因突变即可发病。
Jervell-Lange-Nielsen 综合征——临床罕见,发病更早,症状更严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需父、母双方同时发生基因突变才会发病,同时可伴有先天性耳聋。
获得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由某些药物、疾病或电解质紊乱引起。
已知有超过 50 种药物(其中很多是常用药)可以延长健康人的 Q-T 间期。其中部分受到药物诱发的患者可能本身就带有突变基因,只是在此之前未表现出临床症状。
体内电解质紊乱也可能会诱发长 Q-T 间期综合征。
长 Q-T 间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先天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
既往病史:青少年时期反复发生不明原因的昏厥、抽搐或心跳骤停;
家族史:家庭成员在青少年时期反复发生不明原因的昏厥、抽搐或心跳骤停;
直系亲属确诊为长 Q-T 间期综合征。
使用可能延长 Q-T 间期和扰乱心律的药物,主要包括:
部分抗生素;
部分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
部分抗组胺药;
利尿剂;
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
部分止吐药。
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的病症,包括:
严重的腹泻或呕吐;
厌食症或暴食症;
甲状腺疾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长 Q-T 间期综合征是儿童和青少年猝死的主要原因。对于发病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及早抢救,恢复心律,维持全身血液循环。
患者若发生以下情况,请拨打急救电话:
昏厥;
心跳骤停。
若有可能应尽快施行心肺复苏,或采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使心脏复律。
对于尚未出现明显症状者,如果了解到有直系亲属确诊为长 Q-T 间期综合征,也应该尽快去医院体检,以明确自身是否有潜在的发病风险。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心血管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长 Q-T 间期综合征?
医生一般首先会询问病史、家族史、验血、查体,并了解近期是否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描述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
心电图检测:检测结果对于长 Q-T 间期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心电图:这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图形记录心电脉冲信号的时间和强度。检测结果可显示特征性的 Q-T 间期延长。
动态心电监护仪:患者有时还会用到此类便携式仪器,监测心脏电脉冲信号的异常情况,它会自动记录 24~72 小时内的心电脉冲信号。
心电事件记录仪:患者可以随身携带,以便对心脏活动进行居家监测。当患者感到症状发作时,按下仪器的按钮,就会简短记录当时的心电图谱。此类装置可以便于临床医生观察患者在症状出现时的心律状况。
心脏激发试验:某些患者只有在运动时才会出现 Q-T 间期延长,因此临床医生会建议进行激发试验,例如在运动过程中或注射激发药物后,检测心电图情况。
基因检测:先天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可通过基因检测了解具体的突变基因。不过,由于基因突变的多样性,并非所有的先天性患者都能得出明确的检测结果。假如患者确实检出突变基因,可建议家人也接受必要的检查,以了解是否伴有发病风险。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第一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目前的症状是反复发作还是偶然发作?严重程度如何?
症状是否随时间不断进展、加重?
是否存在某些因素会诱发或加重症状(例如运动、情绪变化)?
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员也有类似症状?
是否还伴有其他疾病?
目前正在服用哪些药物?
是否服食过毒品?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发病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目前的病情是否有生命危险?
以前的治疗方案效果不明显,如何调整?
今后如何监控病情及其可能的并发症?
如果病情突发应该如何处置?
复诊如何安排?
既有疾病或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对病情有影响?
日常是否需要限制活动强度?
日常是否需要严格限制饮食和烟酒?
是否可以怀孕?小孩会不会遗传?
是否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治疗
长 Q-T 间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防止严重的心律失常,避免昏厥和猝死。先天性患者无法治愈,医生只能根据临床症状、疾病类型、发病风险制定个体化方案,控制病情,降低不良事件风险。获得性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去除病因,停用相关药物,纠正电解质平衡。
如何治疗长 Q-T 间期综合征?
症状较为轻微的长 Q-T 间期综合征患者,医生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
β 受体阻滞剂:纳多洛尔(Nadolol)、普萘洛尔(Propranolol)
美西律(Mexiletine)
补钾治疗
若患者症状频繁发作或非常严重,或患者是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医生一般会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植入心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可以维持正常心跳。通过一个小手术,就可以将这种小型、电池驱动的仪器植入皮下。起搏器将根据程序设定,刺激心脏维持正常跳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持续监测患者心律,如果发现异常,就会发出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应用于猝死的高危人群,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日常注意
长 Q-T 间期综合征患者,日常注意应密切监测病情和仪器的使用状态,进行有效的疾病管理,改变某些生活方式,以降低不良事件风险。
遵医嘱治疗,定期复诊。
随身携带急救卡片。
留心自身症状,若有异常及时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尤其是发生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
保持平和安宁的环境,不要使用过于大声的闹钟和电话。
不要游泳,以免发病时溺水。
健康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维生素,以及富含钾的食物:香焦、坚果、种子、牛奶、鱼和贝类。
定期检查、确认植入仪器的工作状态,远离对电子仪器有干扰的强磁场。
长途旅行时最好携带相关医疗证明,过安检时可向安保人员出示。
预防
先天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减轻心理压力,做好情绪管理。
适度锻炼,不要参与过于激烈的运动项目或体力劳动。
慎用各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用药之前务必咨询相关临床医生。
切忌服食毒品,如可卡因或安非他明。
发生腹泻或呕吐应及时就医,尽快查明病因,控制病情,避免发生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