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心包炎是什么?放射性心包炎怎么办?放射性心包炎症状有哪些?

介于良性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之间,具有低度恶性的潜能,但无明显的间质浸润,预后注相对较好的一类卵巢肿瘤。发病率占全部卵巢恶性肿瘤的 15%~20%,近年来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好发于 35~53 岁之间,比卵巢癌患者提前 10 年左右,更倾向于生育年龄妇女。病因/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研究认为肥胖、吸烟、多囊卵巢综合征、激素治疗、不孕症和生育药物等增加了发病率,而妊娠、哺乳和口服避孕药降低了发病风险。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粘液性交界性肿瘤、子宫内膜样交界性肿瘤、透明细胞交界性肿瘤、Brenner 交界性肿瘤等。一般无明显的特异性临床症状,多体检偶然发现。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虽预后较好,但少数仍有恶性行为。对于浸润性种植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且进展为卵巢浸润性癌的风险大。具有远期复发可能性,术后应严密随访并积极合理的指导生育,以便及时发现复发。

别称

放射后心包炎,放射所致的心包炎,照射后心包炎

概述

放射性心包炎(radiation pericarditis)是最常见的放射性心脏病,由放射线损伤心脏和心包所致,多为纵隔、胸部恶性肿瘤进行放疗的并发症,如乳腺癌、肺癌、食道癌、纵膈转移性淋巴瘤等的放疗。

由于肿瘤类型、放疗方式、照射剂量的不同,放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差别较大。有报道提示该病在所有胸部、纵膈等恶性肿瘤放疗病例中的发生率为 6%~30%。

心脏放射线照射体积≥60%,照射剂量≥55 戈瑞。

急性放射性心包炎(多发生在放疗期间或放疗结束半年内);慢性放射性心包炎(又称渗出性心包炎,多发生在放疗后 12 个月内);缩窄性心包炎(由渗出性心包炎发展而来,多发生在放疗后 3~6 年);纤维素性心包炎(由于心包和心肌广泛纤维化所致)。

急性放射性心包炎患者表现为急性心包炎症状,可出现发热、心前区疼痛、气促、厌食、心率加快等。慢性放射性心包炎患者可无症状,或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无症状患者定期随访,有症状者可给予药物抗炎治疗,并吸氧、卧床休息;心包积液量较大者,需进行心包穿刺抽液;严重渗出伴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切除术。

如治疗不及时,反复严重渗出可导致缩窄性心包炎,预后不良。

在制定放疗方案时,应精准定位,注意保护心脏,减少心脏照射体积,控制照射剂量、次数、时间。

症状

急性放射性心包炎患者表现为急性心包炎症状;慢性放射性心包炎患者可无症状,或表现为非特异性心包炎、无症状性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

放射性心包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放射性心包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发热

心前区疼痛

厌食(不想吃东西)

心率快(心脏的跳动很快)

气促(呼吸浅而迅速)

头晕

乏力(感觉没有力气)

呼吸困难

下肢水肿

放射性心包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放射性心肌损害:放射线有可能会损伤心肌,导致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脏瓣膜增厚、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炎、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可伴有心内膜纤维化,发展成限制型心肌病。

慢性心包压塞:慢性大量心包积液可压迫心脏,限制心脏的充盈和舒张,导致心包压塞。

缩窄性心包炎: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由于反复发生的渗出性心包炎而导致心包增厚、粘连,使心脏收缩和舒张能力下降。

病因

放射性心包炎是胸部、纵隔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

放射性心包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恶性肿瘤行放射性治疗时,由于照射剂量较高、时间长、心脏的照射体积较大等因素而对心包造成损伤。

哪些人容易患放射性心包炎?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较高的患者,进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心包炎的几率高于体内 TGF-β 水平低的患者;

放疗剂量较高的患者:心脏 V5(接受 5% 的处方剂量照射的靶体积百分比)、V60(接受 60% 的处方剂量照射的靶体积百分比)的放疗患者,进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心包炎的几率高于放射量较低的患者。

就医

当进行过放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出现发热、胸痛、心率加快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严重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

心前区疼痛;

厌食:不想吃东西;

心慌:心脏跳动的很快,感觉心脏乱跳;

气促:呼吸浅而迅速;

头晕;

乏力:感觉没有力气;

下肢水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严重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放射性心包炎?

放射性心包炎在临床上尚无特异性诊断标准,医生多根据患者病史(肿瘤放疗史的患者具备放射性心包损伤所需的条件)、临床表现再结合心包穿刺术、心电图、胸部 CT 等检查来进行诊断。由于临床表现相似,故需与结核性心包炎、癌性心包积液、化脓性心包炎等鉴别。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心包穿刺术:患者麻醉后,医生将穿刺针插入心包腔的技术。可帮助医生排除与放射性心包炎症状相似的疾病。心包液为淡黄色渗出液,多由肿瘤、炎症、或物流化学刺激导致;心包液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可排除癌性心包积液;无抗酸杆菌,可排除结核性心包炎;无化脓性细菌,可排除化脓性心包炎。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助于放射性心包炎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部分患者有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无异常表现,便可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 24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心电活动,有助于明确诊断该病。

心脏彩超:可以明确有无心包积液,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必要时还可以对心包积液进行定位,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心包穿刺。

胸部 CT 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判断心包增厚程度以及下腔静脉扩张,有助于放射性心包炎的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哪里不舒服?

什么时候开始发现有这些症状的?

有没有肿瘤病史?

有没有放射线治疗史?

是否记得放疗的方案以及剂量?

有没有得过结核病?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病史?

有没有服用药物?若有,效果怎么样?

有没有进行心电图、CT 等检查?若有,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得的是什么病?

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有什么检查方法?

有什么治疗方法?哪种最适合我?

可以治愈吗?

会复发吗?

会留下后遗症吗?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无症状患者定期随访,有症状者需给予药物治疗,并吸氧、卧床休息;心包积液量较大者,需解除心包压塞;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手术。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抑制炎症,缓解毒素反应,减少心包渗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常用药物有甲强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手术治疗

心包切除术:对于严重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若已影响心脏功能,需尽早进行心包切除术来解除心脏的压迫。但该手术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心肌纤维化的患者预后较差,故手术前可做心肌活检,确定有无心肌纤维化。

心包穿刺抽液:对于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可通过心包穿刺抽液来缓解心脏压塞的症状。

疾病发展和转归

放射性心包炎是放疗导致心脏损伤的严重并发症,若损伤较轻,早期积极治疗,患者预后较好;若损伤严重,治疗不及时,反复发作,患者的预后较差,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日常注意

放射性心包炎患者日常注意事项主要包括规范药物治疗、按时复查、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等。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对于心包穿刺的患者,术后切口可能出现穿刺点疼痛,是正常现象,但需要注意穿刺点有无分泌物、红肿等。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按时、按量服药,不可停服或漏服,如有严重药物副作用(如过敏、恶心、呕吐等),请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治疗期间一般 1~2 个月复查一次,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选择电解质、B 型钠尿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中的一项或多项。但如有心慌、胸闷等不适,即便没到约定的复查时间,也应该及时就诊。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忌食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运动:治疗期间注意保证充分的休息,利于身体恢复。切忌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病情稳定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其他:保持乐观情绪,正确面对疾病,由于该类患者多是由恶性肿瘤放疗引起的,如有精神心理障碍,应积极寻求心理医生辅导和药物治疗。

预防

放射性心包炎的发生与心脏的照射剂量和体积密切相关,因此主要通过优化放疗方案来减少放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

在接受治疗时,医生会通过精确定位、多野照射技术、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以及采用体内照射与体外照射相结合的办法,减少放射性心肌炎的发生,而患者需要理解医生的举措,配合医生遵医嘱接受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阿莫西林胶囊的功效与作用-阿莫西林胶囊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硝酸益康唑栓的功效与作用-硝酸益康唑栓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