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是什么?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怎么办?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症状有哪些?

始基子宫患者的子宫极小,多数无宫腔或为一实体肌性子宫,无月经来潮,常合并先天性无阴道。始基子宫为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为副中肾管早期终止发育所致。绝大多数始基子宫患者无症状,多因青春期后无月经就诊。该疾病对患者最大的影响为无月经及生育能力。

别称

多发型高脂血症

概述

疾病定义: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最常见的一类原发性血脂异常,多合并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等代谢综合征表现,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早发冠心病。 流行病学: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1%~3%,在有心肌梗死病史的人群中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可高达20%~38%,并且在60岁以下的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5%左右。 最主要的病因/危险因素:目前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不十分清楚,和脂肪组织功能失调、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清除延迟、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肝脏脂肪产生过多以及脂蛋白结构异常等均有关系。除了明确的遗传背景外,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和肥胖等都是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分型分期:由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异质性,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同时升高(混合型),或者甘油三酯合并载脂蛋白B升高,或仅为总胆固醇升高。 主要症状: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男性患者早发的冠心病,发作可有胸痛、胸部压榨感、呼吸急促、大汗、肩背部放射痛等症状。一般无黄色脂瘤,偶可见非特异性睑黄色脂瘤。若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还可有血压或血糖的异常。还有一特征表现为同一家系中,可出现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 主要治疗方法&治疗关键点&治疗难点:由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血脂异常会使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通过药物治疗达到血脂水平的长期改善是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关键,其次辅以饮食和运动治疗,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 疾病的主要危害:血脂控制不佳会导致心脑血管病变,容易发生猝死。 其他:加强对本病的认知,积极对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是预防该疾病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

症状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早期血管病变不严重时,一般没有特殊表现。随着血管病变逐渐加重,易出现早发的冠心病,表现为胸痛、胸部压榨感、呼吸急促、大汗、肩背部放射痛等。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男性患者早发冠心病:该症状比较常见较常见,发病年龄平均40岁,可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

头晕目眩、头痛:如果脑血管受损可有此表现。

眼花、视力下降:如果眼底血管受损可有此表现。

一般没有黄色脂瘤,偶可见非特性的眼睑黄色脂瘤。

多伴有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28。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是一种具体明显异质性的遗传疾病,患者在小时候就会有血脂升高的症状。长期的血脂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再加上患者通常伴有肥胖和代谢异常,血糖、血压升高更会加速血管病变的过程,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早发的冠心病。随着血管内膜脂质沉积、钙化和粥样斑块的形成,最终导致血管狭窄、出血及血栓形成,造成人体重要脏器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突然的死亡。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腹主动脉瘤

眼底血管病变

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脂肪组织功能障碍,脂肪细胞对脂质的水解作用和对激素的敏感性降低。

富含高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清除延迟。

载脂蛋白B和肝脏脂肪产生过多。

小颗粒致密LDL增加和清除障碍。

脂蛋白脂酶活性异常和脂质交换障碍。

哪些人容易患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有阳性家族病史患者:家族病史阳性,其后代遗传易感或异常基因的概率也增大。

男性:男性患者更易出现早发的冠心病。

肥胖、饮酒、吸烟:都是该病的危害因素。

高脂高糖饮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加重血脂异常。

严重的精神压力:包括长期精神紧张、抑郁等。

炎症:如红斑狼疮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就医

当患者体检发现血脂异常,且有早发冠心病的家族史时,应当尽早到医院做全面检查和治疗。当出现一些并发症的表现,如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胸痛胸闷持续加重,亦或是剧烈头痛、身体出现偏瘫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现血脂异常:主要包括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有多种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胸闷、胸痛。

肩背部和手臂放射痛。

呼吸急促。

大汗。

头痛。

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等。

若出现以上症状,患者可能是发生了相关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情会迅速进展,应立即拨打120,不建议自行开车或打车前往医院,防止路上出现不可控的意外情况,最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听从医生的电话指导。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目前针对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还没有统一的诊疗指南,医生诊断主要是通过调查患者家族疾病背景,完善相关生化检查和排除一些继发性高血脂症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遗传背景调查:

一级亲属(主要是指父母、子女和同父母的兄弟姐妹)有多种高脂蛋白表现型,并无黄色脂瘤捡出;

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同一家族中双亲至少一人及另外一名家族成员患高脂血症。

生化检查:此项检查主要目的是明确高脂血症的类型。根据Fredrickson的高脂血症分型,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可表现为Ⅱa、Ⅱb、Ⅳ或V型高脂血症。其次,血浆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2水平降低。

排除肝、肾、甲状腺、糖尿病等继发性因素所致的高脂血症。

一般认为,一级亲属有多种类型的高脂蛋白表现、阳性家族史和载脂蛋白B升高就足以诊断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的血脂升高?

有没有治疗,如何治疗的?

有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平时有没有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

父母或者亲戚有没有类似的血脂异常情况?

有没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血脂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血脂升高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我是否需要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检查?

血脂升高应该如何治疗?

需要终生服药吗?

我在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

治疗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纠正异常血脂水平,控制已出现的高血糖和高血压,同时辅以饮食、运动疗法,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降低血脂水平,常用的药物包括:

他汀类药物:该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能够显著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

贝特类:该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血浆高甘油三酯,临床常用的为氯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

依泽替米贝:该药为一类新型的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也是第一个肠道胆固醇吸收的选择性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降甘油三酯能力相对较弱。

烟酸类药物:该类药物属B族维生素,能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因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受限。

烟酸类衍生物药物:代表性药物为阿昔莫司,能减少游离脂肪酸的释放,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且副作用小。

鱼油: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能软化血管,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改善餐后高甘油三酯水平,但治疗剂量要求较大才能获得有效的降脂效果。

其他的调脂药物:丙丁酚(普罗布考)、泛硫乙胺(潘特生)、谷甾醇、熊去氧胆酸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胆汁酸螯合剂如氯贝丁酚不适合用于治疗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因为这类药物会使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可加重高三酰甘油血症。

其他治疗方法

新型的靶向治疗:PCSK9抑制剂是一类降脂领域的新型生物制剂,目前大多数尚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目前国内已经批准上市的这类药物有Evolocumab(商品名瑞百安)。PCSK9基因在调控人体胆固醇内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PCSK9的靶向抑制有助于治疗胆固醇升高的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疾病发展和转归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遗传疾病,患者在幼年就可出现血脂升高的倾向。长期血脂水平升高,加上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表现,会使血管病变进展加快,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由于该病的发生似乎不可避免,因此早期诊断,规范的药物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患者获得优质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日常注意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共同决定的病症,因此除了药物干预外,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多喝水:每日饮水2500毫升以上,以白开水为宜。

戒烟、戒酒。

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绿色蔬菜及豆制品,控制大米、面条等主食的量,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甜食和油炸食品。

不吃含咖啡因的饮品或药物。

选择慢跑、瑜伽、游泳等适当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减轻体重。

保持心情舒畅,出现焦虑、抑郁的患者应当接受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预防

该病的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因此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上述事项,可减少该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水果酵素能减肥?几种减肥水果

2023-8-14 23:23:44

保健

立冬养生有什么方法有哪些?

2023-8-19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