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无
概述
家族性载脂蛋白 B100 缺陷症是由于血浆中负责运输脂类的蛋白质——载脂蛋白 B100,因先天性原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化,丧失部分功能,从而引起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的疾病。
该病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较低,国外研究结果显示,该病的总体发病率约为 1‰,而我国汉族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约为 2.5‰。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因素为该病唯一的病因。
该病大部分类型为载脂蛋白 B100 基因的第 3500 位精氨酸残基突变为谷氨酰胺残基,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该氨基酸残基可突变为色氨酸、半胱氨酸残基等。
患者未出现并发症时往往无症状,仅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发生并发症后可出现相应症状。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降脂治疗,规范患者日常生活饮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发生并发症后,积极主动进行相关治疗。
该病会造成血脂代谢异常,可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生命。
该病是先天性遗传病,无法预防,患者应及时选用适宜的药物进行降血脂治疗,注意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避免高油高盐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一旦发生并发症,应积极主动进行治疗。
症状
家族性载脂蛋白 B100 缺乏症一般没有具体症状表现,可通过查血发现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如不及时控制血脂水平,可并发心包括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相关症状。
家族性载脂蛋白 B100 缺乏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该病早期未发生并发症时,一般不产生具体症状。查血可发现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即俗称的高血脂。但该病所致的高血脂,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脂相比,有三个不同点:
甘油三酯水平通常在正常范围内。
可在患者幼年或青年时即出现,血脂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升高。
血脂水平比一般高血脂患者更高。
当出现并发症时,可出现与并发症相关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胸痛,胸闷、气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濒死感。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疾病加重,可出现所累及器官相应的缺血症状,如头晕、头痛、胸闷、胸痛、腹痛等。
高血压: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等。
脑梗死:突然发生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家族性载脂蛋白 B100 缺乏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该病若不及时有效控制血脂水平,身体会长期处于高胆固醇血症状态,导致血管斑块形成,血管狭窄,进一步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常见并发症包括: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脑梗死;
外周血管病。
病因
家族性载脂蛋白 B100 缺乏症是由于血浆中载脂蛋白 B100,因遗传因素导致部分位点氨基酸(3500 位精氨酸)发生突变,从而失去运输脂质活性,进而导致患者血脂代谢异常。
家族性载脂蛋白 B100 缺乏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导致基因突变,是目前已知的该病唯一的致病因素。
哪些人容易患家族性载脂蛋白 B100 缺乏症(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是该病唯一的危险因素,目前尚未发现其他导致该病的致病因素。由于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父母双方均未患病,则子女不可能患该病。当父母一方患病时,子女有一定几率患该病。而当父母双方均患该病时,子女患病几率进一步增高,可达 75%。
就医
家族性载脂蛋白 B100 缺乏症在未发生并发症时,往往没有症状,当体检发现血脂水平异常,特别是儿童、年轻人发现血脂升高,同时家中也有类似的家族病史时,建议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咨询医生如何通过服药、饮食调整控制血脂水平。此外,当发生并发症后,也要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持续高血脂,药物治疗效果差。
体检发现血管弹性差、狭窄或出现斑块。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胸痛,胸闷、气短,甚至出现濒死感(提示可能出现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突然发生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急性脑梗死)。
建议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发生脑梗死时)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家族性载脂蛋白 B100 缺乏症?
当医生怀疑患者是家族性载脂蛋白 B100 缺乏症时,需要抽血检查患者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患者载脂蛋白 B100 对应位点氨基酸是否突变予以确诊。
相关检查:
聚合酶链式反应:通过抽血送实验室进行检查,明确患者载脂蛋白 B100 第 3500 位氨基酸是否突变,是本病唯一确诊手段。
血脂检查:抽血明确患者是否有血脂水平异常,对下一步控制血脂进行指导。
血压、心电图、动脉血管超声、脑部 CT: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并发症,对下一步治疗进行指导。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现高血脂多长时间了?
初次发现高血脂时多大年龄?
父母是否有高血脂?爷爷奶奶这一辈人是否有高血脂?
平时生活中饮食情况如何?
是否抽烟、喝酒?
是否有胸痛、头痛等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调整的?
有什么不能做的、不能吃的?
治疗
家族性载脂蛋白 B100 缺乏症总体治疗目的为控制血脂水平,预防并发症发生。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以下列举的药物治疗方法患者遵医嘱选择一种或几种联用。当血脂水平长期控制良好时,可根据医生意见减量或停药。
药物治疗
三羟三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作用。
常见药物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腹胀,便秘,腹泻,恶心,消化不良,皮疹等,不良反应较轻。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这类药物可以通过选择性抑制小肠胆固醇转运蛋白,有效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以及肝脏胆固醇储量。
常见药物包括依折麦布。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肌肉疼痛、肝损害等。
胆酸螯合剂药物
这类药物同样可以减少体内胆固醇吸收,从而达到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作用。
常见药物包括考来烯胺、考来替泊、地维烯胺等。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脂肪吸收不良、腹胀,便秘,腹泻,骨质疏松等,长期服药患者需补充维生素 A、D 及钙质。
抗脂质氧化剂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还具有显著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代表药物为普罗布考。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还包括头痛、头晕等。
PCSK9 抑制剂
新型降胆固醇药物 PCSK9 抑制剂,可有效降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其降胆固醇作用强于目前最高剂量的高效他汀。
代表药物依洛尤单抗(Evolocumab)。
手术治疗
该病本身不需手术治疗。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动脉斑块形成等并发症时,需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该病无法治愈,本身不产生严重症状,不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如果不予以重视,不及时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会导致出现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若患者积极治疗,血脂水平控制良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没有较大影响。
日常注意
该病本身并不产生严重的症状,但如果放任不管,血脂控制不佳,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日常注意调节也是治疗该病的重点之一。通过饮食、药物控制血脂水平,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预防并发症发生。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定期体检:若血脂水平维持良好,可1年体检一次;若血脂水平异常,需按医嘱体检。
饮食:清淡饮食,避免使用高热量、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如油炸、烧烤类食物,糕点,巧克力,冰激凌等。
运动:加强锻炼,多从事一些慢跑、快走类的运动,以加快脂类分解代谢。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坚持每日运动不少于30分钟。
注意控制体重:将身体质量指数(BMI)值控制在20~30时,有利于控制血脂水平。
戒烟戒酒。
预防
由于该病属于先天性的遗传性疾病,因此目前暂时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但是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控制血脂的首要措施都是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管住嘴、迈开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