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扩心病
概述
心脏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的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降低,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1],患者一旦被确诊,5年病死率高达50%[2]。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性心肌炎、细胞免疫和自身免疫、酒精中毒等因素有关。
扩张型心肌病较为常见,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3~84)/10万[2]。
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发生左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等;也可能发生右心衰竭,表现为食欲不振、白天尿少,夜尿增多、右上腹饱胀不适等。部分患者可能发生栓塞或猝死。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最重要的手段。
扩张型心肌病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治疗以防治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为主,对栓塞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氢氯噻嗪、伊伐布雷定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接受必要的非药物治疗,如心脏移植。
改善生活方式,减轻心脏负担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基础。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低钠盐饮食、戒烟、戒酒、规律作息。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
症状
扩张型心肌病常见症状有哪些?
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发生左心衰竭,表现如下[3]:
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轻微活动后甚至休息状态下也会气急。
端坐呼吸:平卧时无法呼吸,仅能端坐或半卧。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熟睡后突然憋醒,有时会有呼吸急促、阵咳、咳泡沫样痰。
咳嗽、咳痰和咯血
其他
如乏力、疲倦、头晕、心慌、少尿等症状。
患者也可能发生右心衰竭,表现如下:
胃肠道症状
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及上腹部疼痛等。
肾脏症状
白天尿少,夜尿增多。
肝区疼痛
右上腹饱胀不适,肝区疼痛等。
呼吸困难
以上症状如果急性发作或加重,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这是十分危重的情况,会危及到生命安全。患者可能有如下表现: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仅能端坐或半卧位。
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面色灰白或青紫、大汗、皮肤湿冷。
窒息感、极度烦躁不安、恐惧、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
病因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是什么?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性心肌炎、细胞免疫和自身免疫、酒精中毒等因素有关。此外,扩张型心肌病有家族遗传倾向,约 20% 患者的父母和子女也患有扩张型心肌病。
哪些人更易患扩张型心肌病?
存在有下列情况的人群,更容易患扩张型心肌病。
病毒感染:持续受到病毒感染。
家族史:家族中有2 例及以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
心动过速: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每分钟 100 次)。
疾病:患有尿毒症、糖尿病、贫血等疾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扩张型心肌病在病情早期阶段通常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心力衰竭迹象,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切莫延误治疗时机。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扩张型心肌病?
医生会询问病史,采用抽血、X线等常规检查,必要时增加冠脉造影等检查。可能涉及的检查如下。
常规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和评估扩张型心肌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生物学标记物:如脑钠肽。
X线检查。
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检查。
特殊检查
心脏核磁共振:有助于医生与其他心肌疾病进行鉴别。
核素心肌灌注和(或)代谢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医生排除缺血性心肌病,明确诊断。
心内膜心肌活检:能够帮助医生尽快明确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但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创伤,是否应用需以医嘱为准。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自觉有哪些不适?
这些不适出现多久了?有越来越严重吗?
有没有患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
父母或子女也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吗?
是否有吸烟史和饮酒史?
在服用什么药物?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扩张型心肌病?
需要做什么检查?要吃哪些药?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治疗成功后,我的心脏会回到原先的大小吗?
扩张型心肌病会复发吗?
扩张型心肌病会遗传吗?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来避免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
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治疗原则主要是防治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对栓塞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如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首选药物,能够减少心肌损伤,延缓病情的发展,如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4]。
利尿剂:如果患者存在体液潴留,需要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呋塞米。
β 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室肌重量和容量,改善心室形状,如伊伐布雷定。
强心剂:用于帮助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如地高辛,但剂量过大可能导致不良反应,需遵医嘱使用。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性猝死率,如螺内酯和依普利酮。
非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接受必要的非药物治疗。
心脏移植:这是目前临床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让左右两侧心室同步收缩,尽量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能够降低猝死率[4]。
心脏辅助装置:让衰竭的心脏恢复功能,如主动脉内球囊反博、体外膜氧合器(体外膜肺)等装置。
疾病发展和转归
患者多因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死亡,不少会猝死。近年来,由于治疗手段的发展,存活患者越来越多。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改善生活方式,减轻心脏负担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基础。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树立信心:患者应充分认识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复杂性和长期性,树立治疗信心。
避免过度劳累:心力衰竭稳定后,可在医务人员的监测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正常休息,避免劳累。
饮食:低钠盐饮食,营养搭配合理,不要吃得过饱,以6~7分饱为宜。
戒烟。
戒酒。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紧张。
预防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做到以下几点,可预防或延缓病情进展。
多休息:保障充足睡眠,不可过度劳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注意饮食:饮食要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
遵医嘱服药:心力衰竭患者缓解期可在家调养,但仍需遵医嘱服药。
学会自救: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时,立刻采取半坐位,保持镇静、深呼吸,尽快与医院联系,及时进行救治。
防止复发:心力衰竭的复发与呼吸道感染、过度疲劳、情绪紧张、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患者应注意这些诱发因素,尽量避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