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内膜炎是什么?老年人心内膜炎怎么办?老年人心内膜炎症状有哪些?

外阴癌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是排第四位的,但与前三位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相比仍是少见肿瘤。外阴是围绕尿道和阴道的皮肤区域,包括阴蒂和阴唇。而外阴癌是一种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外表面区域的癌症。本病随着年龄的增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好发于绝经后的妇女。鳞状细胞癌注是最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占外阴癌的 90% 左右

别称

老年心内膜炎

概述

老年人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等外部病原体感染造成心内膜损伤,从而导致心脏异常,并进而引起多器官感染和血栓的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病率为 0.49%。平均患病年龄达 55~57 岁(65% 老年人)。60 岁以上男女的患病比例可高达 5∶1。

该疾病主要由外部病原体入侵人体造成感染所致,感染途径多样,主要包括器械检查带来的菌血症、老年退行性心脏病以及注射和手术感染(瓣膜病变需做换瓣手术)等。本身有器质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有心内膜炎病史等为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老年人心内膜炎基本分型包括直接感染和间接感染。直接感染主要是在进行心脏相关手术,如换瓣手术等的过程中感染;间接感染是指由于患者心脏内部基础病变导致内膜损伤,而血液中的致病微生物流入内膜,造成感染。

主要症状是发热、贫血、心脏衰竭、脑栓塞引起的神经综合征、肾栓塞导致的肾脏损害以至于肾衰竭、外周血管损害以及其他脏器栓塞和骨骼系统症状等。

主要是通过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是根据症状与感染源种类选择抗生素,药量要充足,用药时间要足够长。此外,当出现持续性脓毒血症、主动脉瓣膜病引起的心衰、真菌感染、反复发作的全身栓塞、修复瓣膜导致的感染性内膜炎以及赘生物栓塞引起的心脏传导障碍及心肌缺血等症状时,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老年人心内膜炎会导致患者体内脏器衰竭、栓塞、严重的会导致致死率极高的心肌梗死,此外还可导致脑栓塞,引起脑血管病损,同样致死率极高。

老年人心内膜炎病死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预防要大于治疗,有疑似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

症状

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主要症状是发热、贫血、心脏衰竭、脑栓塞引起的神经综合征、肾栓塞导致的肾脏损害以至于肾衰竭、外周血管损害以及其他脏器栓塞和骨骼系统症状等。

老年人心内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发热:患者发热症状不规则,但体温一般低于 39.5 度。

神经系统综合征:由血栓、栓塞等引发,包括但不仅限于语言障碍,神志恍惚,精神错乱,偏瘫或昏迷。有些患者会出现脑炎、脑脓肿、脑膜炎等其他形式的脑血管病损。

肾脏损害:血栓会导致肾脏损害,偶发肾动脉血栓会导致肾脏缺血性坏死,引发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

外周血管损害:常见瘀点、线状出血、各种结节(Roth 结节、Janeway 结节、Osler 氏结节)和杵状指。

骨骼肌系统症状:较为常见也容易被误诊为风湿病的关节痛、背痛、下肢弥漫性肌痛等。

贫血:大部分患者为轻、中度贫血,晚期可出现重度贫血,伴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患者可能会感觉到比既往更容易出现疲倦、头晕,甚至发现皮肤面色苍白、眼睑或甲床苍白等现象。主要原因是病原体感染导致骨髓造血机能被抑制。

老年人心内膜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栓塞

病因

老年人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外界病原体感染。此外,老年人心脏基础病变以及免疫系统能力下降是导致感染的内在诱因。大多数患者都是以上两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老年人心内膜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细菌感染:如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如有大肠埃希菌、肠克雷白杆菌、假单胞菌属以及沙雷菌属。

非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如“HACEK”组引起的感染。

其他致病微生物:如真菌、厌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病毒等。

感染途径:医学器械检查和外科手术造成的菌血症是病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

老年人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加之由于自身器质性原因需要进行各种外科手术,也是极大地增加了感染致病微生物的概率。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心内膜炎?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老年人心内膜炎:

需要进行如人工瓣膜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等外科手术的老年心脏病患者。

以前患过心内膜炎的患者。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心脏瓣膜对细菌等外来致病因素可能存在先天抵抗力不足的情况,易感染此病。

做过器官移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此外已经或曾经患有肥厚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的患者也是高危人群。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老年人心内膜炎:

生活习惯不好,作息不规律,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变弱的老年人。

去不正规诊所进行医学检查,由于消毒不彻底而导致感染的人群。

不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接触病原体聚集物品(如垃圾、废物等)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超过 38.4 度。

出现短暂或持久的神经综合征,如神志不清、偏瘫或昏迷等。

斑块、淤血。

血尿,肾部不适。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昏迷。

神志不清、精神错乱。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心血管内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心内膜炎?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心内膜炎时,会对患者进行血培养,该方法具有确诊价值。此外,还会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核素检查等辅助手段,以便确诊病因。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培养:抽血检查,是心内膜炎最重要的诊断手段,目的是确定患者是被何种病原体感染的,从而确诊病因,对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有最重要的意义。

超声心动图:无辐射影响,是确诊心内膜炎的另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直观发现内膜赘生物,从而确诊病因。此外还可检查到瓣膜损害、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他复杂并发症的信息。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超声心动图正常不可以作为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证据。

核素检查:有辐射影响,通过将核素,如镓 67(67Ga)和锝 99(99mTc)标记到特定的细胞体上(可以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灶中浓聚),通过检测标记细胞体的聚集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率。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发热症状?一般什么时候发热?达到多少度?

精神状态如何?是否发生过昏厥?

进行过哪些外科手术?特别是心脏瓣膜相关的手术?

是否使用过抗生素,是否有过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感染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

如何使用抗生素和其他类药物?

是否需要手术?

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何时复查?

出现什么样的症状需要尽快入院治疗?

治疗

老年人心内膜炎属于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以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为主,原则是在确诊感染源类型的基础上,用药量要足,治疗时间要足够长。此外,根据不同患者病情与病灶发展情况不同,还可能需要早期的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

青霉素、头孢曲松:用于治疗链球菌引发的感染。

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用于治疗葡萄球菌引发的感染。

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用于治疗其他混杂病原体引发的感染。

手术治疗

瓣膜置换术:将损坏或异常的心脏瓣膜,替换为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用生物组织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从而恢复心脏瓣膜功能的手术,主要适用于瓣膜损坏严重的患者。

瓣膜修复术:也叫瓣膜成形术,即对损害或异常的瓣膜进行修复处理,摘除感染赘生物,以使其恢复功能的手术,主要适用于瓣膜损伤较轻的病例。

其他治疗方法

免疫力提升疗法: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对患者免疫力会造成一定损害,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患者免疫力方面的提升,避免治疗之后由于免疫力低下再次发生感染。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很容易发生心肌梗塞进而诱发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此外,还会诱发脑血栓,造成脑脓肿、脑炎等神经系统损害,致死率很高;还会造成肾脏损害以至于肾衰竭;全身性多脏器栓塞以及转移性感染等。

经过正规治疗后,该病是可以被治愈的,但心内膜病灶处愈后产生的瘢痕极易造成严重的瓣膜变形和腱索增粗缩短,导致瓣口狭窄和慢性心瓣膜病。此外,瓣膜上的疣赘物容易诱发动脉性栓塞。因此,治愈之后也要经常复查,密切关注病情走向,避免其他并发症以及病情复发,不可掉以轻心。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本病症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属于处方药,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变更用药,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不适,要及时就医。

避免重复感染:该疾病主要病因就是病原体侵入感染,患者无论在治疗期间或是愈后都要尽可能避免重复感染,比如必须禁止去黑诊所和非正规医院接受任何治疗。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心内膜炎会导致心衰等致死率极高的并发症,切忌自我感觉变好后不去复查。

饮食:多摄入易消化吸收的高蛋白食物,尽快恢复体能和抵抗力;忌辛辣生发容易致敏的食物,此外由于不同患者症状不同、用药不同,请遵医嘱。

运动: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增加心脏负担,激化栓塞形成。不排除一些患者需要一定的康复运动,原则是必须咨询医生,遵医嘱。

心态:心内膜炎是一种较难治愈的严重疾病,患者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治疗。同时,该疾病也并不是不治之症,患者还应该保持乐观心态,不应丧失信心。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选择正规医院治疗:正规的大医院,设备先进,医生水平较高,经验丰富,可以大概率上避免在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感染心内膜炎。

定期复查:遵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监控病情发展,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内膜炎,越早治疗,预后效果越好。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病原体感染的危险。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病原体聚集或卫生检疫不达标的场合。

增强对该疾病的了解,预防起来就更有针对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阿苯达唑口服乳剂的功效与作用-阿苯达唑口服乳剂说明书

2023-8-2 23:41:04

保健

几种脸色是大病征兆 五脏的疾病体现在脸色

2023-8-30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