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慢性心功能不全
概述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代谢需要,从而导致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的临床综合征。
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射血分数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临界的慢性心力衰竭。
按照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受损和继发性心肌功能受损。
本病早期,通过代偿调节,尚能使心室排血量满足休息和活动时组织代谢的需要。
在后期,即使通过充分代偿调节,也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可以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这包括健康饮食,戒烟,规律锻炼,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可以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有哪些症状?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的典型或特征性表现,重者可有哮鸣音。
端坐呼吸:严重心衰者出现,坐位越高说明左心衰程度越重。
急性肺水肿: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发展,是左心衰呼吸困难最严重的形式。
体液潴留引起的相关症状:
胸水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
腹水、胃肠道淤血引起腹胀、纳差(食量减少)、恶心、呕吐等。
下肢水肿引起下肢无力、肿胀等。
咳嗽、咳痰和咯血:
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在夜间发作,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
偶见痰中带血,长期肺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和支气管血循环之间形成侧支,在支气管黏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一旦破裂可大咯血。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则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低心排血量症状:如乏力或四肢无力、头晕、疲倦、嗜睡或失眠、心悸、发绀等。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严重左心衰患者血液重新再分配时,首先是肾血流量明显降低,可出现少尿,长期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肌酐、尿酸升高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应症状。
病因
成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和肺源性心脏病。
其他较常见的病因有心肌炎、肾炎和先天性心脏病。较少见、易被忽视的病因有心包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贫血、脚气病、动静脉瘘、心房黏液瘤和其他心脏肿瘤、结缔组织疾病、高原病及少见的内分泌病等。
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国内临床资料分析,89.8% 的慢性心力衰竭发作有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因如下:
呼吸道感染和风湿热: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风湿热。在儿童,风湿热则占首位。女性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亦常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常因损害心瓣膜和心肌而诱发心力衰竭。
过度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钠盐摄入过多。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
妊娠和分娩。
输液(特别是含钠盐的液体)、输血过快和(或)过多。
洋地黄过量或不足。
药物作用:医生会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β 受体阻滞剂,体内儿茶酚胺的消耗药物(如利血平类),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如胍乙啶)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维拉帕米等);水钠潴留是由于激素和药物的应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
其他原因:其他出血和贫血、肺栓塞、室壁瘤、心肌收缩不协调、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气虚乏力:在心衰早期,有些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气短和体力差,比如近一段时间运动耐量下降,很多患者在活动几分钟后就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
躺卧呼吸困难:有的心衰患者有时睡到半夜,躺着就会觉得透不过气、咳嗽,需要坐起来或多加一个枕头支撑身体到半坐立状态,呼吸才能感觉舒适。
四肢水肿:有些患者会出现持续水肿,如脚和脚踝肿胀或体重增加,觉得连鞋都不合脚了,这也可能是由心衰引起的。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心力衰竭?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血 NT-ProBNP(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和 BNP(B 型利钠肽)检测。
胸部 X 线检查:可直观观察心脏的大小。
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测量心脏各房室腔的大小,测定 EF 值(射血分数),评估心衰程度。
临床症状、询问病史、查体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
是否吸烟、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进行体育运动?饮食方面有什么偏好?
有没有直系亲属有类似病史?
在服用哪些药物,有无效果?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慢性心力衰竭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药物治疗
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无禁忌症,应尽早使用。尽早发挥拮抗 RAAS 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可改善心室重构,改善远期预后。
β 受体阻滞剂:如无禁忌症,也应尽早使用。其可以减轻心肌的耗氧量,改善远期预后,延长寿命。
伊伐布雷定:患者因某些原因不能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而心室率>70 次/分时,需要加用此药。
螺内酯:肾功能正常患者可应用,常见的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拮抗 RAAS。
地高辛:其可以强心,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症状,但不能改善远期预后。
人工辅助装置
CRT: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慢性心力衰竭发展到终末阶段不可能被逆转,但规范化、长期治疗可以延缓进展,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有一些继发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的慢性心力衰竭,除了原发疾病的纠正,还要治疗一些发现较早的心肌病。规范化治疗可以使心脏部分回缩,心功能明显改善。
日常注意
生活管理
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保障。患者要充分休息,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活动和休息原则。
心功能 Ⅰ 级患者,可不限制活动,但应增加午休时间。
轻度心力衰竭(心功能 Ⅱ 级)患者,可起床稍事轻微活动,但需增加活动间歇时间和睡眠时间。
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 Ⅲ 级)患者,以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
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 Ⅳ 级)患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半卧位或坐位。
对卧床患者应照顾其起居,方便生活。
饮食
患者应摄取低热量饮食,以少盐、易消化清淡饮食为宜;选择富有维生素、钾、镁和含适量纤维素的食品;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加重呼吸困难;避免刺激性食物;宜少食多餐,根据血钾水平决定食物中含钾量。
综合管理
遵医嘱用药和限制水的摄入量。需训练床上排便,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意外发生。
预防
防止初始的心肌损伤: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调脂治疗和戒烟等可减少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戒除酗酒,以防止酒精中毒性心肌病。
防止心肌进一步损伤:急性心肌梗死而无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再梗死的危险,有利于防止慢性心力衰竭。
防止心肌损伤后的恶化:已有左室功能不全者,不论是否伴有症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均可防止发展成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
祛除诱发因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合并快速心室率;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注意是否并发肺栓塞等。
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心脏损害的危险性:如戒烟、戒酒,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饮食宜低脂、低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