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
缺血性心肌病多与冠状动脉粥样化引起的心肌长期缺血有关。临床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
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症状是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和呼吸困难等。少数情况下出现反复发生的肺水肿。
此病如果延误治疗,就有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心功能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如果出现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症状应当及时就诊。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结合相关检查手段,作出明确的诊断。积极治疗各种形式的心肌缺血,推迟或减缓充血型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无论是在治疗前、治疗后还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护理,多吃新鲜水果,适当运动。
要想从根本上来预防此病比较困难。如果能够尽量避免一些可疑的致病因素,可在一定程度降低此病的发生率。
症状
缺血性心肌病的典型症状为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劳力性呼吸困难等。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少数患者以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而心肌收缩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异常,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或)心绞痛,反复发生的肺水肿[3]。
缺血性心肌病有哪些症状?
缺血性心肌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心绞痛;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血栓;
劳动性呼吸困难;
胸闷气短;
咳嗽;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头晕;
手足发凉等。
缺血性心肌病的其他相关症状有:
尿少,夜尿;
急性肺水肿和反复性肺水肿;
休克等。
病因
缺血性心肌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长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的扩大、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表现。
另外,缺血性心肌病还可能与血栓形成、血管炎等因素有关。
缺血性心肌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的常见病因。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比如血压升高、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纤维蛋白原升高、高热量饮食、高血糖、肥胖或超重、缺乏体力活动等。此外,有冠心病的家族史者,冠状动脉粥样化的患病率会增高。
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堵塞,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血栓急性形成,大部分血栓局部的斑块破溃、出血。少数冠脉粥样硬化慢性进展,造成血管腔显著狭窄,或者患者发生血栓机化,造成冠状动脉血管管腔持续性的狭窄或闭塞,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引发缺血性心肌病。
多种风湿性疾病可导致心肌缺血。风湿性疾病累积冠状动脉时,会导致冠状动脉发炎,久而久之,可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
还有些因素会引起慢性心肌缺血,如冠状动脉结构异常、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X 综合征)等。
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2][4]?
年龄:老年人多于年轻人;
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家族病史;
肥胖。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心绞痛、胸闷、乏力、眩晕等症状;
肺淤血或肺水肿;
端坐呼吸困难或夜间呼吸困难。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缺血性心肌病[3]?
医生不仅会对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别分析,而且还会询问相关病史,并进行体检。
心电图检查:通过做心电图,可了解有无心律失常,以及是何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检查前需要平静休息 20 分钟,不能饱饮、饱食、吃冷饮、抽烟等。以往做过心电图的,应当把以往报告或记录交给医生。如正在服用钾盐、洋地黄、钙类及抗心律不齐的药物,应当告诉医生。
X 线检查:X 线检查可以观察心胸比例,以及有无肺淤血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尤其是怀孕三个月内)患者要避免 X 线检查,以免造成胎儿发育畸形。
心导管检查:检查当天除医生指定药物之外,不要服用其他药物。
冠状动脉造影:可了解心腔、心室壁、血管等情况。造影之前一般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并且要适当补液。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患者最近有无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表现?
在此之前是否服用过治疗心脏病的药物?
是否吸烟酗酒?
如果是女性,是否处于孕期?
患者是否为三高患者或糖尿病患者?
患者是否有家族病史?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像胸闷、呼吸困难这样的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缺血性心肌病遗传吗?会不会和家族病史有关?
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禁食吗?
病情严重吗,能不能根治?
如果是老人,需要有人经常看护吗?
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治疗后会不会有不良反应?
如果是孕妇,是否能进行治疗或治疗过程中会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治疗没有明显效果,下一步该怎么办?
针对目前的情况,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是否能进行体育锻炼?是否需要减肥?
治疗
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各种形式的心肌缺血,推迟或减缓充血型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控制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1]。
如何治疗缺血性心肌病?
药物治疗
硝酸甘油
通常采用静脉点滴的方式注射硝酸甘油。因为口服硝酸甘油,存在明显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极低,故口服硝酸甘油制剂效果非常差。舌下含服可以迅速被口腔黏膜吸收,持续作用短。而硝酸甘油静脉点滴剂量大时不仅可以扩张静脉系统,对动脉阻力血管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硝酸异山梨酯:
速效长效硝酸制剂。有片剂、气雾剂、缓释剂、软膏、静脉注射剂。
片剂含于舌下或嚼碎后含于口腔。
使用喷雾剂,如硝酸异山梨酯口腔喷雾剂,把药物直接喷在口腔颊黏膜上,可迅速吸收。
运用此类药易产生耐药性,但这种耐药性在停药数小时后即可消失,再次应用该药物仍可重新发挥作用。当产生耐药性时,可适当增加剂量,以保证疗效。
若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在用药期间不可突然停药,以免产生反跳性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撤药综合征(表现为剧烈胸痛,可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钙通道拮抗药
该药是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区的血流灌注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制剂有硝苯地平、地尔硫和维拉帕米。(硝苯地平会继发交感神经亢进)
硝苯地平对血管平滑肌作用强,能扩张冠状动脉与外周的血管,对心脏传导系统无明显影响,从而改善缺血区心肌收缩功能。
地尔硫䓬对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等均有较强的扩张作用,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维拉帕米可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能够抑制冠状动脉痉挛。
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首选利尿剂,无应用禁忌证者应使用 RAAS 阻滞剂。
手术治疗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应尽早再血管化,经冠脉造影,明确为冠脉病变后,在适合手术的情况下,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移植手术
对于一些重症晚期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所以,心脏移植便成了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并取得满意效果。
冠状动脉搭桥术
对缺血性心肌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有足够的存活心肌,也就是说残存的顿抑心肌、冬眠心肌越多,手术成功率就越高。
日常注意
无论是在治疗前、治疗后还是日常注意生活中,都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护理,很多细节都不容忽视,否则会影响病情的康复,或造成严重后果。
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物。
注意一些药物的使用,像是青霉素之类的抗生素不能够随意乱用,否则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适当地进行体育运动锻炼。
宜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并且要食用高蛋白、低热量、高纤维素食物,注意少食多餐。
按时作息,每天保证睡眠充足。
忌烟酒。
洗澡的时候,避免洗太长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不从事紧张工作,适当减压。
预防
由于引起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所以在本病的预防上主要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避免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少酒,避免大鱼大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加快血液循环。
保持平衡的心态。
高血压患者应当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定期体检,避免引发缺血性心肌病。
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
多吃土豆、冬枣等高钾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腌制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