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良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概述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根据现有医疗手段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变的室性心动过速。
该病占室性心动过速总发病人数的 10%~20%,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女性多见,而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男女发病率相仿。该病可见于各年龄组青少年及中年人,发病年龄多为 20~40 岁。
该病目前无明确病因,可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抑郁、酗酒及过量饮用咖啡或服用部分药物而诱发。此外,该病也与遗传因素有关,可呈家族式发病。
根据该病起源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型: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占本病的 60%;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室间隔部。
非持续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自行终止,症状较轻,多为心悸(能感受到自己强烈的心跳)、胸闷。持续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心悸、胸闷、头晕,若发作时心率较快、持续时间较长,可继续出现晕厥、心绞痛等症状。
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且可自行终止患者可不用治疗。当患者症状严重、发作频率高、心率快、持续时间长且不可自行终止时应及时进行相应治疗。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服用药物或电复律终止心动过速。发作间期预防复发可采取射频消融术或服用药物治疗,其中射频消融术为首选方案。
该病长期经常性发作会导致心脏射血能力下降,引发血流障碍,出现全身症状,未经规律治疗会出现心功能减退,甚至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该病病因虽然不明,但可因一些诱因诱发,所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避免劳累、紧张、饮酒或饮用浓茶、咖啡过度。
症状
该病不发作时无症状,发作时症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心动过速的频率及持续时间。非持续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自行终止,往往症状较轻,多为心悸、胸闷,症状持续时间短。持续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心悸、胸闷、头晕,若发作时心率较快、持续时间较长,可继续出现晕厥、心绞痛等症状,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症状包括:
心悸:即心慌,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有时可以感觉到心前区轻微疼痛,感觉心脏跳动的很快,可反复发作。
胸闷、头晕、恶心:心动过速频率过快、持续时间过长,可导致心脏射血能力下降、心输出量不足,进而引发脏器供血不足。
晕厥、心绞痛:若发作时心率过快导致心输出量与脑血供急剧减少,可诱发晕厥、心绞痛。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当心动过速频率过快、持续时间过长,可对心脏功能造成影响,如未经规律有效治疗,可导致出现以下并发症:
心功能减退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病因
该病病因不明,可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抑郁、酗酒及过量饮用咖啡或服用部分药物而诱发。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该病可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抑郁、酗酒及过量饮用咖啡或服用部分药物而诱发。
此外,该病也与遗传因素有关,可呈家族式发病。
哪些人容易患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女性: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女性,而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男女发病率相仿。
青少年及中年人:该病可见于各年龄组青少年及中年人,发病年龄多为 20~40 岁。
有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家族史:该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可呈家族式发病,若家中有多人患有该病,则本人也有一定风险患该病。
就医
该病不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因此,非持续性、偶发性、发作时症状较轻且可在较短时间内自行停止的患者可不必就诊。当患者发作频率高、心率快、持续时间长且不可自行终止时,或当患者病情有逐渐加重趋势,且出现严重症状、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时,就需要至医院诊治了。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心悸严重且不可缓解或伴随较重胸痛;
胸闷、头晕、恶心。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不能终止;
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有濒死感;
出现晕厥前兆:头晕、视物模糊、眼前黑朦。
建议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发作特点来进行诊断,心电图及心脏电生理等检查可确诊本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该病最重要的一项具有确诊意义且经济、无痛的检查技术。患者发病时心电图可见三个以上室性早搏连续发生,心率可达 100~250 次/分钟。
动态心电图:部分患者发作频率较低、持续时间较短,行心电图检查时发作已经终止,无法收集到有效的发病时心电图,可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 24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心电图,以明确诊断。
心脏电生理检查:将电极导管通过胳膊或大腿动脉插入心脏位置,并将它们的尾部分别连接于生理记录仪,记录心内电活动,分析其表现和特征加以推理,做出综合判断。该检查不同于以上两种检查,为有创检查,有助于复杂室性心动过速与其他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并可指导射频消融治疗。
心脏彩超:可以明确有无心包积液,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如果有心包积液,还可以对心包积液进行定位,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心包穿刺。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第一次发作是什么时候?
多久发作一次?持续时间多久?能否自行缓解?
发作的时候有哪些不舒服的症状?
发作之前是否有情绪激动、疲劳或者服用其他药物的情况?
持续时间与症状是否有加重趋势?
是否有其他心血管疾病?
是否做过相关检查?
使用过哪些药物?效果如何?
家里还有其他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得的是什么病?严重吗?会有生命危险吗?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疾病?会对我产生什么影响?
需要做哪些检查?
有哪些治疗方法?
能彻底治好吗?会复发吗?
有什么后遗症吗?会影响我的寿命吗?
会遗传吗?会传染吗?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治疗
应根据患者发作时的症状、发作频率、心率、持续时间、能否自行终止以及对心动过速的耐受程度进行适当治疗。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且可自行终止患者可不用治疗。当患者症状严重、发作频率高、心率快、持续时间长且不可自行终止时应及时进行相应治疗。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要点为通过服用药物或电复律终止心动过速,发作间期预防复发可采取射频消融术或服用药物治疗,其中射频消融术安全、微创,可达到根治效果。
药物治疗
钙拮抗剂:该类药物能减弱心肌收缩力,使心率降低。代表药物为维拉帕米,为该病首选药物。可选择口服治疗,也可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推注。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颜面潮红、多尿等。
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无效时可选用该药。能降低心肌兴奋性,降低心率,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常用方法为静脉注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口干,舌唇麻木。
β受体拮抗剂:该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心率。代表药物为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对于本病效果较差,长期使用对预防复发效果一般。因该病可出现心脏功能抑制,并可诱发哮喘,禁用于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支气管哮喘的患者。
胺碘酮:难治性患者可选用该药。口服吸收慢,常用于静脉注射。常见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低血压等。
手术治疗
射频消融术:心动过速频繁发作、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时可行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该术创伤小、时间短、效果好、安全性高、恢复快,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线疗法。术后 6~8 小时需按压穿刺点,术后 1 周行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发 我们视为治疗成功。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膈神经麻痹、上腔静脉狭窄等并发症。
电复律:药物治疗不能终止发作、症状危重或已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可入院采用直流电同步电击终止心动。若患者在入院前已接受洋地黄治疗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因为这样是不能接受电复律治疗的。
疾病发展和转归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果不及时治疗,持续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除了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以外,还可能会出现晕厥、心绞痛等症状,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无心脏器质性病变,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影响寿命。发病频率低、症状轻、可自行终止的患者有自然缓解和消失的倾向,但患者仍应定期至医院随访。频繁发作、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后可痊愈。
日常注意
症状轻微患者发作终止后可不用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定期随访,复发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射频消融术后护理注意事项:保持穿刺点部位压迫 4~6 小时,初期可能会出现心前区及后背处不适,此为正常现象,可随着时间延长减轻消失。术后 4~6 小时后即可进普食,回家后宜继续修养 3~7 天再恢复工作,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并密切监测心率及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用药注意事项:遵医嘱口服相应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或改药,如有严重药物副作用请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一般术后 1 个月复查,主要复查电解质、肝肾功、心电图、心脏超声。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忌食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其他:作息规律,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预防
该病无有效预防办法,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作息规律,避免劳累;
心情放松,避免情绪波动;
饮食适当,尽可能戒烟限酒,避免大量饮用浓茶、咖啡;
避免服用可能造成心脏毒性的药物。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若家中有人患有该病,应予以重视,定期至医院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