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恐惧症是什么?艾滋病恐惧症怎么办?艾滋病恐惧症症状有哪些?

鼻红粒病是一种多发于儿童、常常累及中央面部汗腺,以多汗、红斑丘疹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皮肤自限性疾病。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本病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常于鼻尖、鼻翼等面中部出现弥漫性红斑,表面伴有密集、细小的圆形红色丘疹,表面无脱屑,并以鼻尖、鼻翼、面颊及上唇等处的多汗表现为主要区分特征。本病多于青春期自然消退,多无须特殊处理。本病多可自愈,无特殊危害。预后良好,多在青春期后自愈。本病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因此对于家族中存在本病患者的人应多加留意,出现特征性皮疹、多汗等表现时及时就医。若被确诊,不要直接接触、刺激皮疹部位,避免用不干净的手直接触碰皮疹或用不洁净的纸巾擦拭出汗部位。

别称

恐艾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

概述

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混合型神经症,表现为恐惧艾滋病或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并伴有焦虑、抑郁、强迫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相关检测结果常为阴性,表明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但仍然内心痛苦,反复求医。

患病的人多吗?在国外,艾滋病恐惧症主要发生在艾滋病流行初期,迄今只有极少数病例报告。目前中国处在艾滋病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对其缺乏认识,还是存在较多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患者多为男性,常见于青年学生和白领阶层[1]。

病因有哪些?艾滋病恐惧症的主要病因包括:有过高危的性行为、不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或一知半解、具有脆弱的人格特质(如焦虑多疑)等。性滥交、吸毒、有过婚前或婚外性行为、同一时期有多个性伴侣、频繁更换性伴侣等,是艾滋病恐惧症的危险因素。

根据严重程度,本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患者:没有躯体症状(例如患者特别关注艾滋病,反复上网查询或电话咨询的表现);有强迫观念,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患者仍忽视现实结果,固执地认为消瘦、失眠、发热等症状,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所致;

中度患者:偶尔出现躯体症状,四处求医;

重度患者:伴有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甚至免疫功能紊乱,有自杀倾向。

主要症状有哪些?主要症状包括躯体症状和神经症性症状两种。躯体症状包括疲乏、眩晕、淋巴结肿大、消瘦、睡眠质量差、发热等,神经症性症状包括焦虑、强迫、疑病、抑郁、恐惧[2]。

应该如何治疗?该病以心理咨询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心理咨询治疗以支持疗法和认知疗法为主。治疗的关键在于,提供科学的艾滋病信息与知识,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到,疲惫、消瘦、失眠等躯体症状是由于过度焦虑引起的。该病治疗的难点在于,患者常具有焦虑多疑的人格特质,甚至总是怀疑自己患病,较难改变。

有什么危害?该病会引发多种躯体不适及心理或精神问题,导致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受损(如社会交往能力和工作能力下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出现自杀倾向或行为。

受中国自身传统文化、社会习惯、道德观念的影响,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内心异常矛盾和痛苦。

症状

本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躯体症状和神经症性症状。躯体症状包括疲乏、出汗、心悸、皮疹、发热、肌肉酸痛、腹泻、眩晕、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睡眠质量差等。神经症性症状主要包括焦虑、强迫、抑郁和恐惧,这些症状往往被患者误认为是艾滋病症状。

艾滋病恐惧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艾滋病恐惧症的躯体症状:

轻度症状:没有明显躯体症状,有强迫观念。患者特别关注艾滋病,反复上网查询或电话咨询。社会交往能力和工作能力轻度受损,患者一般表现为喜欢独处、不喜热闹、害怕人多的场合、工作不积极、存在拖延现象等。

中度症状:患者偶尔有躯体症状,如发热、乏力等。有强迫行为,四处求医。即使艾滋病病毒检查多次为阴性,表明没有患病,却依然怀疑自己患病。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表现为不愿意出门、上班、与外界交流。

重度症状:伴有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如长时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身体僵硬、心慌、恐惧多疑、失眠、消瘦等,还可能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对躯体症状过度焦虑,抑郁,思维紊乱,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艾滋病恐惧症的神经症性症状:

焦虑症状:心神不宁,坐立难安,感到一阵阵恐慌。

强迫症状: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强迫思维指反复思考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或曾有过的危险行为;强迫动作指反复检查身体的可疑的症状表现。

疑病症状:将低热、失眠、消瘦等症状夸大,与艾滋病(或梅毒)联系起来。即使多次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表明没有患病,但仍然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向家人和朋友宣扬自己患有艾滋病,产生负罪心理,反复求医。

抑郁症状:沉默寡言,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负罪自责,甚至出现自伤倾向和行为。

恐惧症状:对于艾滋病相关的信息、物品、人,感到恐慌不安。

艾滋病恐惧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艾滋病恐惧症不是单一的恐惧症,而是复杂的混合型恐惧症和疑病症,可并发多种神经症和心理障碍。

常见并发症包括:

强迫症

焦虑症

抑郁症

易产生自杀的想法或出现自杀行为

病因

艾滋病恐惧症的主要病因包括:有过高危性行为、掌握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低、具有焦虑多疑的人格特质等[3]。

艾滋病恐惧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有高危性行为史:如性生活没有使用安全套、频繁且多伴侣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嫖娼、同性性行为等。

知识文化水平因素:文化水平低,对艾滋病不了解或一知半解。

人格因素:脆弱的人格特质,焦虑多疑,甚至有牢固的疑病观念。

接触史:有与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接触史。

静脉注射或输血:有过危险的静脉注射或输血史,如与别人共用同一只注射器。

哪些人容易患艾滋病恐惧症?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病:

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或亲人。

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病史的人。

吸毒的人群,特别是静脉注射毒品的人群。

性工 我们。

频繁更换性伴侣,或者同一时期内有多个性伴侣的人。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病:

性别:男同性恋,特别是频繁更换性伴侣、有过高危性行为的同性恋者。

病史:具有焦虑多疑人格特质的人,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或强迫症患者,一旦接触过与艾滋病有关的人或事物,加上对死亡的恐惧,特别容易患上艾滋病恐惧症。

年龄:未成年(14~18 岁)或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18~24 岁),在他人引诱或强迫下,发生高危性行为之后,容易患上该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泻、眩晕。

反复的强迫观念和行为、疑病观念和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为此感到恐惧和焦虑,试图摆脱,内心异常痛苦。

恐慌、焦虑、抑郁、精神萎靡,症状连续存在 2 周以上。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高烧、严重失眠、体重骤降。

严重抑郁、焦虑、恐惧,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建议就诊科室

精神科

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病?

当医生怀疑是艾滋病恐惧症时,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和精神检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行为历史进行评估,结合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耶鲁-布朗(Yale-brown)强迫量表,可做出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采集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躯体症状,比如是否引起了身体的不舒服;还会询问神经症症状、症状的特点、症状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没有高危性行为史、静脉注射史、输血史,有没有强迫、焦虑、恐惧等人格特质或病史,有助于医生了解病因和病情。其中,“患者是否在艾滋病病毒检查结果为阴性之后,仍然怀疑自己患有艾滋病”,是医生评估的重要标准。医生问诊时,患者要放松心情,如实告知医生想了解的相关情况。

身体检查:可以协助排除其他导致艾滋病恐惧症的问题,如强迫性障碍、恐惧症和焦虑症等,检查有没有相关的并发症。

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耶鲁-布朗(Yale-brown)强迫量表:可以充分了解心理特征,并帮助鉴别艾滋病恐惧症与其他精神疾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具体症状有哪些?

最初发病时间是什么时候?至今持续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过神经症或精神病史?

家人或近亲是否有神经症或精神病史?

是否有过高危性行为?

是否与艾滋病患者有直接接触?

对艾滋病了解多少?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如何确诊艾滋病?

病情严重吗?

可以治得好吗?

日常预防艾滋病应注意什么?

治疗

该病以心理咨询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心理咨询治疗以支持疗法和认知疗法为主。治疗的关键是,提供科学的艾滋病信息与知识,帮助患者重新理解躯体症状是由于过度焦虑引起。

药物治疗

劳拉西泮:用以缓解焦虑情绪。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该药。如果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应停止用药,及时就医。

盐酸氟西汀:用以缓解抑郁情绪。如果出现皮疹或其他过敏现象,应停止用药,及时就医。

免疫调节药物:重症患者会同时出现免疫功能低下,这个时候,医生会考虑给患者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维生素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免疫力[4]。

免疫调节剂:如免疫球蛋白[5]。这类药物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也有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购买或使用;对此类药物过敏的患者要告知医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药物。

其他治疗

心理治疗方法为主[6]。

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是目前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方法,对缓解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强迫行为有显著疗效。遵照医嘱,进行“系统脱敏”治疗。在医生的正确引导下,可循序渐进地帮患者走出强迫思维和行为的困扰。

支持性心理治疗:医生会为患者提供必要且正确的艾滋病信息与知识,与患者真诚地讨论性行为史、静脉注射史和输血史,主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心理教育,能够有效帮助患者走出强迫和恐惧心理。

小组咨询治疗:将有相同问题的人分成组,进行集体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清自己的困扰不是特有的,从而正确看待自己的症状。

暗示治疗:反复解释无效果的患者,可采用暗示治疗,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诱导患者往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搭配对症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躯体症状和神经性症状,帮助患者走出恐惧[7]。

疾病发展和转归

经及时治疗后,该病可以治愈。但该病的治疗效果不佳,有效率约为 30%[1]。该病容易并发其他的神经症和心理障碍,症状表现复杂,病程时间较长,增加该病的治愈难度。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引发多种神经症和心理障碍,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导致生活质量整体下降,甚至引起自杀行为。

日常注意

患者应坚持接受心理治疗,遵医嘱服药。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忌过量服药。

复查用药:每月到医院复查一次,根据复查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接受心理治疗、是否继续服药。

运动:养成多运动的好习惯,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羽毛球、跳舞、柔术等。每次锻炼 1 小时,每周 3~5 次。长期坚持体育运动,有助于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增强心理承受力。

饮食: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增强抵抗力。多吃应季的水果蔬菜,如苹果、橘子、黄瓜,保证饮食多样化。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芥末。少喝咖啡、奶茶等容易导致失眠的饮品。

其他:

健康安全的性生活:性生活要安全健康,洁身自好,长期保持单一固定的性伴侣。如果没有怀孕打算,发生性行为时,一定要使用避孕套。

正确地认识艾滋病:从权威途径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科学正确看待艾滋病。在症状的认知里,树立正向的信念,循序渐进地走出对艾滋病的恐惧。

放松心情:多听轻快愉悦的音乐,培养积极建立的爱好,如读书、旅游、打球、慢跑等有氧运动,缓解低落、焦虑的负面情绪。

睡眠充足:每天保证 7~8 小时睡眠,睡前可洗澡、泡脚、喝牛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可以听音乐(冥想音乐)、听相声、听书,帮助放松心情、改善睡眠。

预防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针对可变因素:

增强抵抗力:补充维生素,不要反复大量使用各种抗生素。

保证安全性行为:尽量使用避孕套,保证安全的性行为。坚持洁身自爱,避免性滥交,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注重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注意用血安全,到正规的医院献血和输血。

高危因素预防:如发生被人强迫的性行为,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抽血化验。如不幸中招,要立即在 72 小时以内服用艾滋病病毒的阻断药物,时间越短,阻断效果越好。

拒绝毒品:拒绝吸毒,拒绝性滥交。去 KTV、酒吧、酒店等场所,提高防范意识,注意个人安全。

针对不可变因素:

注重性行为安全:最好长期保持固定单一的性伴侣,正确使用避孕套,严禁高危性行为。

增强心理承受力: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脆弱人格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8],长期坚持治疗,避免不洁性行为。

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过早发生性行为,未成年人和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如果被人强迫发生性行为,应及时就医和报警。年轻人应注重性行为安全,正确使用避孕套。献血或输血过程中,注意不要与别人共用注射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依托红霉素颗粒的功效与作用-依托红霉素颗粒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三维肌醇片的功效与作用-三维肌醇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