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是什么?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怎么办?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症状有哪些?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组分,氧气在肺毛细血管网与红细胞结合之后,运送到全身的各处组织器官,满足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所需。随后,红细胞又会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完成气体交换的整个流程。由此可见,红细胞对维持生命至关重要。若基因突变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造成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yruvate Kinase Deficiency),就会导致红细胞的能量供应受到影响,难以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发生破裂形成溶血。该病症状轻重不一,重者在新生儿时期就会发病,并波及全身各处器官,甚至有致死风险,而轻者可能终生无明显症状。自从1961年美国医学专家报告首个病例以来,世界各地已陆续发现了数百个携带该遗传病基因的家族,还有更多病例可能因为未曾就医或误诊、漏诊而尚未被发现。绝大部分的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有当父母双方都携带有致病基因时,后代才会有大约1/4的患病几率。偶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的报道。患者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丙酮酸激酶缺乏,使得红细胞的糖代谢途径发生障碍,缺乏必要的能量发挥正常功能。这就类似于发动机出了故障,无法燃烧汽油驱动汽车前进。一般情况下,无法维持正常功能和结构的红细胞就会被人体清除,假如患者病情严重,持续有大量异常红细胞被清除,将造成严重的贫血,并伴有黄疸等并发症。该病患者多数自幼就有新生儿黄疸和慢性贫血,需要积极输血治疗。随着年龄上升,患者的病情将逐渐趋于稳定,输血治疗的需求也同步下降,可能是因为部分患者陆续接受了脾切除手术,亦或是成年人的病毒感染风险显著降低。部分重症患者长期依赖输血会损害身体健康,并增加感染风险。目前,临床推荐施行脾切除术,以减少患者对输血的需求。无论输血还是脾脏切除,都是权宜之计,无法改变丙酮酸激酶缺乏对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利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降低感染风险。

别称

眼-口腔-生殖器三联征伴发的精神障碍,神经型白塞病,贝切特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贝赫切特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概述

白塞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虹膜睫状体为主要特征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常为白塞病的重症表现,常导致脑功能紊乱。

白塞病多见于东亚、中东及地中海地区,发病年龄多(70%)在 20~40 岁,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白塞病是伴发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但是并非是唯一原因。

该病可分为脑干型(损伤累及脑干)、脑膜-脊髓型(累及脑膜–脊髓)、脑炎型(脑实质炎症)、颅压增高型(颅内压增高)四种。精神障碍主要分为 4 类,即情绪障碍型、精神病性症状、痴呆状态和意识障碍。

该病的主要症状一是白塞病的症状,如复发性口腔外阴溃疡、皮肤病变、眼炎及局部血管炎引起的全身症状,二是精神症状,包括情绪障碍、精神病性症状、痴呆状态以及意识障碍 4 类。

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一是白塞病这一基础疾病的药物,二是治疗精神症状的精神药物。治疗的关键点是基础疾病和精神治疗同时兼顾。治疗的难点是激素治疗停药后易复发,部分患者对激素有不良反应。

该病具有死亡率高,严重后遗症的特点,有恐怖性幻觉、被害妄想 、躁狂等精神障碍时要提高警惕防止自杀。

部分精神障碍严重患者可,能会有人格改变或者智能减退等精神遗留问题。

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复发型口腔、外阴溃疡、皮肤病变、眼炎,以及全身多系统由于局部血管炎引起的内脏改变的常见症状;还包括情感障碍、精神病性症状、痴呆状态以及意识障碍 4 类主要症状。

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此病具有病变范围广、异质性、症状复杂性等特点,大致分为以下五大类症状。

情感障碍: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高涨、欣快、情绪低落、情感淡漠、焦虑、恐惧等。

精神病性症状: 幻觉以幻听和幻视多见;而妄想状态则以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多见。

紊乱的言语和行为为阳性症状,以意志减退、快感缺乏、情感迟钝、社交缺乏等为阴性症状。

痴呆状态:主要包括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轻。

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清晰度的降低、意识范围缩小及意识内容的变化,常见的意识障碍包括嗜睡、浑浊、昏睡、昏迷等。

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如下:

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外阴溃疡

皮肤病病变

眼炎

消化道溃疡

血栓、动脉瘤

关节炎

蛋白尿

肺动脉瘤

肺小动脉栓塞

病因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为血管周围及脑膜细胞浸润及炎性水肿及弥漫性胶质细胞增生,病损以脑干多见(约占 95%),主要侵犯脑桥、中脑、内囊等部位,同时生物学因素如性别、年龄、遗传、性格、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有促进作用。

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多为 20~40 岁中青。

人格:常心情抑郁、焦躁等精神症状更易出现精神障碍。

遗传:某些家庭具有易感性。

环境:地中海一代患病率较高。

哪些人容易患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白塞病并发精神障碍:

地区高危人群:从东亚延伸到地中海一带较常见,且更严重。

年龄:发病年龄多(70%)在 20~40 岁之间,老年和青少年儿童较少见。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家族史:具有遗传倾向。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白塞病精神障碍。

身体状态不佳:如过度劳累、睡眠不佳、月经前后时期的青壮年是高危人群。

人物性格、心理状态不适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白塞病基础症状:如复发性口腔、生殖器溃疡、眼炎或其他系统症状。

精神障碍症状:如情绪障碍、幻觉、认知障碍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意识障碍:如嗜睡状态、谵妄、昏迷等。

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如血栓累及肺血管引起肺栓塞,血管病变引起血管瘤大出血,严重肠梗阻、出血等。

建议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精神科

全科

医生如何诊断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当医生怀疑是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时,要通过全面了解病史包括完整的躯体病史和精神障碍史,详细的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某些必要的心理测验,以及对精神症状的性质、特征和症候群的鉴别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和触诊:明确白塞病的累及范围及严重程度,为白塞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抗核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血沉、C 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针刺试验阳性、病理学检查、血管彩超、脑部磁共振等。目的是明确白塞病的诊断,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神经心理学评估、实验室检查、脑影像检查、抑郁量表、认知功能量表等关于精神的量表,确定患者的精神障碍情况,同时排除其他引起精神障碍的因素。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起病?

主要是哪里不舒服?是否有口腔、生殖器溃疡?是否有其他地方不舒服呢?

持续了多久?后续症状是否有变化?如何变化?

是否有情绪改变?是否有言语行为的改变?是否有精神状态的改变?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如何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可能会有什么后遗症?

治疗费高吗?哪些花费在医保范畴内?

治疗

主要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结合的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是免疫调节药或免疫抑制药,同时结合心理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针对白塞病最基础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针对精神障碍采用不同的抗精神药。

糖皮质激素:迅速诱导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缓解,可抑制炎症反应,代表药物是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免疫抑制剂:作用是针对免疫应答或炎症过程的特定致病性靶分子的拮抗药,能阻断或延缓病情进,代表药物是环孢素、环磷酰胺、氨甲蝶呤等。

抗精神失常药物:常用药物为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作用是治疗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

抗抑郁药物:作用是治疗抑郁症状,首选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

抗焦虑药物:作用是缓解焦虑,首选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仑等。

抗躁狂药物:作用是缓解躁狂,首选碳酸锂。

其他:伴发关节炎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伴皮肤黏膜病变可选用沙利度胺、秋水仙碱。

手术治疗

有血栓的患者可以考虑溶栓药物使用和置入滤网,但抗凝药物使用要谨慎,防止出血的风险。

有动脉狭窄可以置入支架:作用是扩充血管保持机体血供。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疗法:如以意识障碍为主,则需同时施行支持疗法,包括能量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的补充。

心理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应忽视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死亡率达 12%~47%,有明显后遗症,伴发其他系统如眼部、神经系统和肠道受累,不治疗则预后不好,严重者导致失明、肠穿孔或死亡。

若接受正规治疗,部分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能达痊愈,大部分患者为治疗后好转和复发交替状态,但生活质量大有提高。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要密切监控身体的各项指标如血象、肝功、血糖、血压等,出现如消化道出血、缺血性骨坏死等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就医,让医生根据病情的进展调理用药及时减量、停药、换药。

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及治疗。

定期复查: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

饮食:根据相应的不同症状可询问主治医生是否忌口。

运动:意识障碍出现恐怖性幻觉或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更应加强护理,以防自伤、摔倒、冲动和发生意外。

其他:对有抑郁心境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防止自杀。

预防

对于白塞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目前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或药物,建议易感患者尽量避免感染、精神紧张和劳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病后精神症状的发生。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维生素C咀嚼片的功效与作用-维生素C咀嚼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心脑清软胶囊(五福)的功效与作用-心脑清软胶囊(五福)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