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触觉过敏性疼痛
概述
偏头痛会引起强烈的、跳动性头痛,这会使患者的神经非常敏感,即使是最轻微的触碰,也会感到疼痛,称之为触觉过敏性疼痛。
皮肤异常性疼痛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 50%~80%,较其他伴随症状常见。
反复偏头痛发作会导致中枢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功能失调,而功能失调介导了超出头部的皮肤异常性疼痛,这一结果也被多项临床研究所证实。
痛觉超敏是指非伤害性刺激就能诱发疼痛或不适感,这种疼痛或不适是由外周及中枢感觉神经元敏化介导产生的,痛觉超敏分为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两种形式。
作为偏头痛中枢敏化的外在征象,皮肤异常性疼痛表现为患者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如梳头、淋浴、戴耳环或戒指、穿紧身衣、暴露于过冷过热的环境中时)都会有疼痛经历,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可出现。
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公认的偏头痛治疗药物为曲坦类,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时,这种药物能阻止皮肤异常性疼痛。
发作期皮肤痛觉超敏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是抑郁、焦虑等精神共病的标志,并可增加偏头痛患者的自杀率。
疼痛是不舒服的,但也可能是有利的。它对身体发出警告,提示可能受伤了,应停止去做那些可能会引起伤害的事情。如有需要,应该去治疗。然而,该疼痛其实是一种没有任何影响的疼痛。研究表明,异常性疼痛的出现可能是偏头痛慢性化的预测因素。异常性疼痛被观察到在慢性和转换型偏头痛患者中更加常见。
症状
作为偏头痛中枢敏化的外在征象,皮肤异常性疼痛表现为普通的日常生活,如梳头、淋浴、戴耳环或戒指、穿紧身衣、暴露于过冷过热的环境,都会有疼痛经历,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可出现。
触觉过敏性疼痛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触觉过敏性疼痛有 3 种类型:
静态触觉过敏性疼痛:是某种物体触碰到皮肤后造成的疼痛。穿衬衫、戴眼镜或把头放在枕头上都有可能引起疼痛。
动态触觉过敏性疼痛:是用物体轻微摩擦皮肤时就会产生疼痛。触碰一个人的手、梳头,或洗澡时水冲在头上都会引发疼痛。
热性触觉过敏性疼痛:是指在或热或冷的温度刺激下产生的疼痛。如吸冷空气引起的疼痛。
疼痛的程度可从轻微到严重,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触觉过敏性疼痛分为冷、热、静态机械性、动态机械性四种。疼痛范围不仅局限在牵涉痛区(眶周),或可扩展到整个面部、头皮和四肢,分为头部皮肤异常性疼痛和超出头部的皮肤异常性疼痛。头部触觉过敏性疼痛以机械性常见,颅外以冷、热型常见。
病因
偏头痛患者的异常性疼痛很可能代表了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的临床表现。中枢敏化即中枢神经系统内引发疼痛超敏反应的神经信号的放大,是持续性头痛和异常性疼痛的原因。研究表明,这种异常性疼痛是中枢敏化所致。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二级、三级神经元的敏化和中枢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失衡,介导了不同部位的皮肤异常性疼痛。
触觉过敏性疼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反复偏头痛发作导致了中枢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功能失调,而功能失调介导了超出头部的皮肤异常性疼痛,这一结果也被多项临床研究所证实。
丘脑敏化。
下行易化系统的激活。
下行抑制系统的损伤。
哪些人容易患触觉过敏性疼痛?
患有抑郁或焦虑者。
女性患者。
超重或肥胖患者。
吸烟人群。
就医
神经病学家是专门研究大脑、脊髓和神经问题的医生,可以帮助患者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头痛、触觉敏感,以及其他的症状,并进行身体检查。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在普通日常生活中,如梳头、淋浴、戴耳环或戒指、穿紧身衣、暴露于过冷过热的环境中,都出现疼痛经历,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出现,此时应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疼痛科
头痛门诊
心理咨询科
医生如何诊断触觉过敏性疼痛?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血液检查:医生会建议进行血液检测,查看是否有导致疼痛的病理因素。血液检查主要用于排除感染、内环境紊乱、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抽血化验炎性指标包括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K)、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全身炎性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鉴别是否为感染性疾病及致病原。必要时需多次抽血化验,以掌握炎性反应的实时变化。
影像学检查:医生还可能建议做影像学检查,以更好地评估大脑的神经活动情况。
入院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胸片、肝肾功能等,用于排除用药禁忌证,保障生命安全。
基础疾病相关检查: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清蛋白情况等,反映有无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
以上检查均为了排除其他疾病,综合全方位因素才可以诊断该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家族史?
平时是否压力过大?
家中是否有其他人患有类似疾病?
是否有过敏史?
做过哪些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了触觉过敏性疼痛?
需要做哪些检查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治疗期间应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触觉过敏性疼痛的治疗要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药物治疗包括头痛发作期治疗和头痛间歇期预防性治疗,注意循证地使用。
药物治疗
曲坦类药物:目前公认的偏头痛治疗药物为曲坦类,其可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时阻止皮肤异常性疼痛。但若治疗时间晚于发作后 2 小时,则疗效一般;电生理研究表明,曲坦类通过作用于突触前 5-HT(5-羟色胺)是 lD 受体,阻止初级传入纤维向二级神经元的传导。因此,一旦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二级神经元发生敏化(出现皮肤异常性疼痛),曲坦类药物将很难逆转。
托吡酯:研究认为,托吡酯用于偏头痛预防的有效性在于其神经稳定化的特性,它阻断了钙离子和钠离子通道,抑制兴奋性谷氨酸能的受体,而且提高了对氨基丁酸的抑制。此外,托吡酯抑制了三叉神经尾状核和上行脊髓的中枢活动,抑制和阻断了异常性疼痛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从而可以降低中枢敏化,减轻异常性疼痛。
疾病发展和转归
偏头痛中枢敏化和皮肤异常性疼痛的形成,对疾病进展和治疗的影响不容忽视。偏头痛的进展是不可逆的,每年大约 2.5%的发作性偏头痛(episodic migraine)患者转为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慢性偏头痛将是其最终结局。临床研究表明,皮肤异常性疼痛的普遍性及严重性,在慢性偏头痛中远高于发作性偏头痛,中枢敏化增加了偏头痛频繁发作的风险,促使发作性偏头痛向慢性偏头痛转化。
皮肤异常性疼痛被认为是发生慢性偏头痛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作为偏头痛慢性化的一个预测因素。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积极参与患者教育,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药物治疗包括头痛发作期治疗和头痛间歇期预防性治疗,注意循证地使用。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养成健康习惯:避免疾病发作的方式之一就是保持健康的习惯。运动、保持有规律的睡眠、练习一些放松的技巧(比如瑜伽、太极或深呼吸)可以缓解压力。
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禁食和脱水会引起偏头痛,故两餐之间不要间隔太久,并确保白天饮用足够的水分。
缓解精神或情绪诱因:压力、抑郁、焦虑和悲伤等强烈情绪都可能引发偏头痛。虽然此类因素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学会如何处理。放松、生物反馈和自我催眠技术,可以帮助缓解这些压力源并预防偏头痛,对于儿童尤其有效。
减少生理触发因素:疾病、饮食不规律和过于疲劳会引发偏头痛,因此,应避免过度锻炼、运动和头部外伤。月经也会引起偏头痛。要控制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就要先了解它们如何产生影响,保持日常注意习惯,快速治疗疾病,并采取措施避免其他生理触发因素。
寻找环境触发因素:有些人对闪烁的灯光、荧光灯、气压或海拔变化,甚至粗体的视觉图像敏感。使用头痛日志来发现环境中可能的触发因素,然后采取措施摆脱或避免这些因素。
预防
本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应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患者教育,以帮助确立科学和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寻找并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这对帮助诊断和评估预防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积极参与患者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
药物治疗包括发作期治疗和间歇期预防性治疗,注意循证地使用。
医生在使用预防性治疗药物前,会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药物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患者的共病、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每日用药次数及经济情况等进行药物选择。通常首先考虑证据确切的一线药物,若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存在禁忌证或患者存在以二、三线药物同时治疗合并症时,方才考虑使用二线或三线药物。
家属可咨询护理人员,请其与患者亲切交谈,重点针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心理焦虑、恐慌和心理障碍进行健康宣教。对于部分患者出现的负性心理情绪,家属及护理人员应及时安抚,缓解其心理压力,并帮助树立良好的健康心态,使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倾听患者的内心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
可通过看书、听舒缓音乐等形式,分散注意力,进一步减少紧张心理,并提高免疫力。家属可以多采用鼓励性语言,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疾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患者应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让自己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生理状态,从而早日恢复健康。
感谢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医学心理科 石莹莹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