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代理性佯病症
概述
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MSP),护理人在他人身上编造疾病症状,藉此取得医疗机构介入的行为[1]。
受害者多为儿童,监护人或者直接伤害儿童迫使其接受治疗,或者伪造、夸大儿童的病症,通过医疗机构的检查、治疗甚至手术等行为对儿童施加伤害,且儿童预后不佳,病死率达 6%~10%,预后不佳及死亡多由于过度检查及治疗所致[2]。
虚构者中以女性居多,其中 85% 为受害者母亲,虚构者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往往有医疗从业史或自身有很丰富的疾病体验史等,虚构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3]。
造成 MSP 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生物和心理因素对其的影响。一些理论认为,儿童时期被虐待或忽视,或父母早逝可能是导致其出现的因素。一些证据表明,婚姻问题等重大压力可以触发 MSP。
此病不易被发现,通常是透过旁人暗中观察亲子互动,或就医时医护人员仔细留意,才可提高诊断率。
症状
患有 MSP 的人会夸大或捏造其照顾的儿童的症状,然后通过寻求医疗帮助来获得关注[4]。
MSP 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MSP 的常见症状包括:
缺乏合理解释的持续或反复的疾病状态, 且疾病的所有描述均来自监护人。
受害者被迫长期奔波于各级医院就诊。
虚构者无法提供受害者的病因, 对受害者的疾病并不担心, 反而很注重医师的感受。
隔离虚构者与受害者后, 后者的症状和体征迅速缓解或消失。
MSP 的其他可能警告信号包括:
儿童有多次住院史,常常伴有一系列奇怪的症状。
儿童症状的恶化通常由母亲报告,但医务人员没有亲眼目睹。
所报告的儿童的病情和症状与测试结果不一致。
家族中可能有不止一种不寻常的疾病或儿童死亡。
儿童的病情在医院得到改善,但回家后症状复发。
实验室样本中的血液可能与孩子的血液不匹配。
孩子的血液、粪便或尿液中可能存在化学物质。
病因
具体的病因还不清楚,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都会对该病的形成有所影响。
MSP 可能的触发成因?
儿童时期被虐待或忽视。
父母早逝。
婚姻问题等重大压力。
哪些人容易患 MSP?
本身也患有孟乔森综合征者。
控制欲强,且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经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
心理障碍的父母或护理者,通常是母亲,也可能是医疗专业人员。
就医
在美国,目前并没有关于 MSP 患者人数的可靠统计数据,而且也很难评估这种疾病有多普遍,因为很多病例都没有被发现。
建议就诊科室
精神科
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 MSP?
医务人员在遇到受害者监护人描述的生动逼真而无法解释的症状时,应拓宽临床思路,想到 MSP 可能,宜单独找受害者本人及其监护人分别询问病史以协助判断。因为存在谎报病情的情况,所以要诊断 MSP 非常困难。
一旦怀疑 MSP,寻找证据就显得非常重要,若无法劝说受害者及监护人到精神科就诊,可试行将受害者与监护人分开,终止过多的治疗措施,若受害者的症状、体征迅速缓解,则可证实 MSP 的诊断。医生必须排除任何可能的身体疾病是儿童症状致因的可能性,然后才能诊断 MSP。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精神类疾病家族史?
是否有长期疾病史?
是否有诈病史?
儿童时期的家庭状况?
婚姻关系及家庭生活现状?
是否掌握一定程度的医学常识或对医学知识感兴趣?
医生可以询问受害者哪些问题?
真实的自觉症状。
各种不适是否与监护人密切接触相关。
与监护人分开后不适是否减轻或消失。
治疗
一般而言,MSP 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通常需要多年的治疗和支持。此外,MSP 被认为是一种虐待儿童的犯罪行为。
药物治疗
暂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通常侧重于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是否说实话,而 MSP 患者往往沉迷于说谎,以至于他们难以从虚构的故事中分辨事实。
治疗目标是帮助患者识别导致这种行为的想法和感受,并学习建立与疾病无关的人际关系。
确保任何真在或潜在受害者的安全并得到保护,把儿童交给其他人照管。
处理涉及 MSP 的案例时通常需要一个由社会工 我们、寄养机构、执法人员和医生组成的团队。
MSP 发展和转归
这种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包括持续虐待、多次住院治疗以及受害者死亡。在某些情况下,MSP 的儿童受害者会学着将注意力集中到生病上,并发展成孟乔森综合征。
日常注意
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往往都会否认他们存在这种问题。需要除患者本人及受害者之外的人员,通过留心观察亲子互动,且医疗人员诊治受害者过程中加强注意,才可提高这类疾病的诊断。
预防
目前尚无可以预防这种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