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是什么?多重人格怎么办?多重人格症状有哪些?

骶尾部畸胎瘤是来源于尾骨的由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 3 个胚层构成的先天性肿瘤。生殖腺以外的畸胎瘤多发生于骶尾部,胎儿及婴幼儿多见,为 1/35000 ~ 40000;成人则甚为罕见,为 1/40000 ~ 63000,多为囊性,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 1∶10。骶尾部畸胎瘤在组织学上分为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和恶型畸胎瘤三类。因骶尾部畸胎瘤的部位、大小、类型不同,患者的症状往往也不相同。常为无症状的肿物,在肛检或影像学检查时才被发现。骶尾部畸胎瘤的病情发展缓慢,早期常无明显异常,如患者出现骶尾部疼痛、便秘、排尿困难、尿频、下肢神经功能障碍,且局部皮肤破溃、溢脓、疼痛,还伴有皮温升高、充血、消瘦、全身乏力等情况,需及时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患者出现急性剧烈疼痛、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咯血时,可能提示出现重症感染、出现内脏转移等并发症,家属需将患者送至急诊治疗。骶尾部畸胎瘤多为良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较温和。但随着年龄增长,骶尾部畸胎瘤有感染及功能障碍风险,甚至存在恶变可能。因此,一旦确诊,无论瘤体大小,都应尽早治疗。骶尾部畸胎瘤多为良性肿瘤,早期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但研究发现,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复发后恶性率更高。因此术后应注意定期复查。

别称

分离性身份障碍,多重人格障碍

概述

多重人格,医学上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指一个个体身上存在两种或以上的不同身份或人格状态,而且每个身份都有自己的特征、结构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些不同的身份反复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

许多研究表明,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如被忽视、被虐待)可能是导致多重人格的主要原因。

多重人格的核心症状是在一个个体身上,体验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身份或人格的状态。在某一个时间,只有一种身份比较明显。

多重人格的患者常常伴有恶劣心境(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持久存在为主的心境障碍)、抑郁或躯体转换症状(一个人本来有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但却没有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而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如果不能及时、恰当地治疗,可能会增加患者的自杀倾向。

关于多重人格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统一有效的治疗模式。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职业疗法和心理疗法,包括音乐疗法、家庭疗法、动态解构心理疗法和催眠术等。

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处理创伤造成的痛苦。同时,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要理解患者,帮助减少他们的不适,协助处理患者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

多重人格的形成与其成长经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是预防多重人格的关键因素之一。

症状

多重人格的核心症状是在同一个个体身上, 体验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身份或人格的状态。

多重人格有哪些症状[1][2]?

多重人格的常见症状包括:

两种或两种以上可明确区分的身份或人格反复控制患者的行为,而且在某一时间里,只有一种身份比较明显。

患者出现的每种人格状态,可有不同的个人经历、自我形象、身份以及独立的名字。特别的身份会出现在特殊的情境中,且报告的年龄、性别、语言、学识和性情可能会有所不同。不同人格轮流控制着患者的行为,他们有各自的记忆,彼此之间很苛刻,甚至公开起冲突。

大部分患者会报告有遗忘的行为,比如忘记很久以前或者是最近的个人经历。

不同身份之间的转换可能是由于心理和社会应激所触发的,而且转换可能只需要几秒。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视或者幻听。

多重人格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多重人格如果不能及时、恰当地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症和躯体转换症状(一个人本来有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但却没有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而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等,可能会增加患者的自杀倾向。

抑郁症:多重人格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与人际关系,可能会造成患者显著而持久的消极情绪,有可能导致抑郁症。更加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导致悲观厌世的情绪,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躯体转换症状:有些患者会将自身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所产生的愤怒、悲伤、痛苦等负面情绪,通过各种各样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但临床检查不出相应的组织器官的损害(也叫“器质性疾病”)。

病因

多重人格发生的原因目前没有定论。一般认为,由于童年创伤的经历与其他的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造成的。

多重人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3][4]

创伤性生活事件:包括身体虐待、性虐待、亲人的死亡或者目睹创伤性事件或死亡。几乎所有的多重人格患者均有童年期创伤的体验。目前认为,多重人格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复杂、慢性的形式,由严重、重复的童年创伤所导致,而这种创伤一般始于五岁之前。经历了创伤后,患者使用分裂和分离的防御方式来保留好的自身,分离了不相容的心理内容。分离同时意味着除去感觉或认识的某些方面,或者说它意味着意识状态的改变,以此来从意识中除去某种事件或情境。

成长过程中防御能力的学习与巩固:患者在之前的创伤经历中使用分离和分裂的方式对自己进行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如果患者再遇到这种无法解决的创伤性的体验时,还会继续使用分离方式。长期以往,巩固了这种防御方式。

不良环境:在童年期,如果处在过不良的环境中,受到虐待或在至关紧要时得不到保护,可能会破坏儿童的安全依恋,使儿童缺乏培养自我防御策略的“行为参考”,所以在应对人际侵犯和内心自责时存在困难,长期下去便形成了多重人格。

如果患者处在紧张焦虑的环境时,容易诱发人格转化。

易感素质:是重要的发病基础,一般有异常神经质特性的人对生活事件过分敏感,容易引起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缺乏外部支持:面对重大事件,有些人能以积极的、恰当的方式去应对处理,也有人无法以合适的方式去解决,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来给予支持与帮助。如果长期缺乏外部支持,容易使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

人格特征:一般有情绪不稳定或具有抑郁特点的人,遇到不良的精神刺激后,比其他人更容易诱发多重人格。

环境因素:如果人长期处于一个高压环境下,容易诱发身心疾病。这种紧张高压的环境更易诱发多重人格。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开始遗忘自己近期或早期的经历,且被他人告知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格状态,且人格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同一个时间里,有一个人格比较明显。

患者有时候会出现幻听或者幻视。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多重人格[1][2]

医生会对患者的表现进行辨别分析,对于多重人格的诊断,包括:

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

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 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

这些障碍不是由于物质的或生理的作用所致(如酒精中毒时暂时的意识丧失或混乱行为,或一般疾病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医生也会对患者的分裂状态进行量表测试,包括评估量表和自陈式量表(一种人格测量方法,让受测者个人提供关于自己人格特征的报告)。

排除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其他精神疾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典型的表现有什么?

这种行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童年是否有遭受过重大打击事件?

是否有过心理治疗的经历?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之前有服用过什么药物么?之前有没有得过这种病?家人是否也有相似的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这种行为是否能够缓解或治愈?

一般都有什么治疗方法?

日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如何进行预防呢?

治疗

多重人格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及时治疗非常重要,主要为心理治疗。

如何治疗多重人格?[1][3][5]

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

职业疗法:职业疗法的核心过程是让患者有规律地从事一项简单的日常活动,以此培养患者身上不同人格的规则意识,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音乐疗法:该疗法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消除歧视、增强自尊。多重人格是儿童使用分离行为作为一种应对机制,来逃离虐待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其分离行为是一种错误的适应行为。音乐疗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替代性行为改变分离状况,从而减轻患者症状。

家庭疗法:该疗法认为,疾病的产生并不仅仅是患者的问题,而是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对多重人格患者的治疗需要动员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

动态解构心理疗法:动态解构心理疗法本来应用于严重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帮助刺激并修复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

催眠术:帮助患者容纳潜在的破坏性信息或情感,帮助控制和应对。

日常注意

多重人格障碍患者除了心理治疗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影响很大。

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应当注意什么?

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放松心态。

应积极调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尊心和对生活的信心。

家属在日常注意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家属应给予患者理解,多与患者沟通,帮助减少他们的不适,帮助处理患者日常注意生活和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时刻关注患者对治疗上的反应,还要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自伤等行为。

最后,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帮助患者处理创伤后的痛苦,维持或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预防

如何预防多重人格?

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注意自我防护。

培养缓解自己情绪的方法,学会表达不愉快的情绪。当遇到重大事件时,如果自己没办法排解,应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增加与外界的交流,包括与朋友、家人多沟通,学会表达不愉快的情绪。

强化家庭教育,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家长应注重营造和睦、热情、民主、开明、积极向上的家庭气氛。同时,家长应该给予儿童更多的爱与支持,即家长要喜欢孩子的优点,也要包容孩子的缺点,要让孩子体会到公平、公正,而非强迫和命令等。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至尊开奶茶颗粒冲剂(太和堂)的功效与作用-至尊开奶茶颗粒冲剂(太和堂)说明书

2023-8-3 7:57:52

药品

盐酸林可霉素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盐酸林可霉素胶囊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