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磕巴,结巴
概述
口吃 (stuttering),俗称结巴或磕巴,是一种通常产生于儿童期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口吃在人群中的流行率约为 1%,儿童口吃的发生率约 5%,几乎 80%的口吃儿童到 16 岁时自发地恢复了流畅性。
任何人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口吃,但正在学习用词造句的儿童中最常见。此外,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口吃。一般的口吃常于 18~24 个月龄间开始出现,且倾向于在 5 岁前消失。
如果孩子年龄超过 3 岁并且持续口吃 3~6 个月,便应去正规医疗机构做一次语言评估。言语治疗是目前治疗口吃的主流方法,成人口吃者最好同时接受心理治疗。
症状
言语重复和延长:主要症状。
口吃伴有肢体或面部动作。
说话特别困难或紧张。
回避需要说话的场合。
说话时声音紧张导致音调抬高。
病因
口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 4 个因素有关:
口吃家族史:虽然目前尚未发现存在与口吃相关的特定基因,但将近 60% 的口吃者的家庭成员中,存在口吃者或曾经口吃。
儿童发育因素:相比正常儿童,存在其他语言和表达障碍的儿童更可能出现口吃。
神经生理因素:某些口吃儿童的大脑中,负责语言处理的区域与正常儿童有所差别。这同时还可能干扰大脑与控制发声的肌肉之间的信息传递。
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长期处于恐惧、焦虑、紧张情绪之中,也会增加口吃的风险。
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孩子年龄超过 3 岁并且持续口吃 3~6 个月,便应去正规医疗机构做一次语言评估。
以下情况要引起家长重视:
口吃变得越来越频繁,且逐渐加重。
口吃伴有肢体或面部动作。
说话特别困难或紧张。
回避需要说话的场合。
说话时声音紧张导致音调抬高。
5 岁过后仍持续有口吃。
就诊科室:
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口吃?
在治疗或咨询前,对于初期的口吃个案,治疗师会先判断儿童是否真有口吃,由此需要进行系列评估。
治疗师会评估患儿言语不流畅的程度,和说话中断的类型。总体上,如果在自由游戏的情境中,儿童每 100 字中有 5 次说话中断,就须加以注意。
口吃的发展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危险迹象;从有规律的重复、音调上升至逃避行为出现为止,各有明显特点。找出口吃者对问题的态度是有帮助的(对于儿童,应找出其父母的态度)。
治疗师还会评估不流畅儿童的动作、言语发音技能、听觉技能和语言水平。
在评估诊断中最重要的是与家长面谈,了解他们如何帮助儿童和儿童对家长的努力有什么反应等;其次可以观察亲子关系;了解儿童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可从幼儿园或小学老师那里收集信息。
治疗
如何治疗口吃?
早期干预
对于早期患儿,虽然口吃的自然康复率达到 80%,但父母或治疗师的早期干预仍很重要。
要提醒儿童慢慢地说话,建议父母不要批评或呵斥他们的孩子。父母应该慢慢的、放松地与孩子谈话。允许孩子们用自己的节奏说话。就寝时的阅读是父母示范慢速、流利言语的好时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与孩子间的亲密感。
应鼓励口吃儿童与朋友和家庭成员公开讨论问题,探讨有关口吃的情绪。
对于口吃比较严重的儿童,建议父母携其参加专业的言语矫治。
言语治疗
目前治疗口吃的主流方法。在言语治疗师的指导下,轻柔、缓慢地说话,或运用节拍器、延迟听觉反馈 (稍微延迟一些时间听到自己的声音),以达到减慢说话速度的目的。
呼吸训练
口吃者的呼吸器官、肺活量一般正常,但口吃者说话时常常呼吸紊乱、呼吸方式不当或呼吸和发音不协调,言语产生的发音和呼吸的动力机制因此出现问题。
采用符合发音规律的呼吸疗法,如练习呼吸操、进行呼吸和发音的协调训练并结合言语训练和系统脱敏,常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心理疗法
研究表明,成人口吃者比儿童的社交恐惧水平更高。口吃潜在的消极影响可能会引发焦虑或抑郁。而行为、认知和情绪的治疗将有助改善口吃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口吃者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口吃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心理治疗中会强调承认口吃、允许口吃、敢于开口说话,并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脱敏(按照说话情境的焦虑等级逐渐进行言语训练)。
其他方法
流利手势训练。除了教口吃者怎样流利说话外,语言治疗师也帮助他们使用适当的手势。主要用来改变发声、呼吸及发音之间的协调性。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生物反馈,如呼吸和肌电反馈来进行放松训练,可以提高言语的流畅性。
日常注意
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帮助口吃的孩子摆脱语言障碍:
创造轻松、有趣和愉快的交谈机会和环境,帮助孩子放慢讲话的速度。
寻找时间与孩子进行对话,并鼓励孩子。例如,可以养成一种让他每天在晚餐时与家人交谈的习惯。
不要评判孩子的言论,不要坚决地要求他说出准确或正确的言论。
当口吃成为问题时,不要迫使孩子与其他人进行口头上的交流或互动。鼓励孩子参与那些不涉及大量语言交流的活动。
孩子讲话时仔细倾听,保持正常的眼神交流而不要表现出不耐烦或失望。
孩子口吃时应避免做出消极反应、纠正他的言论或补充他的语句等行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即使有口吃,人们也能有效地交流。
不要害怕与孩子谈论口吃。如果他提出问题或表示担忧,请倾听并给予答复,帮助他明白发言的中断是正常的,不需要羞愧,且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经历过。
预防
预防口吃,需要在学语阶段中注意:
与幼儿对话时,家长和老师要做到速度放慢、句子改短、咬字清晰、音节分明。
教育幼儿多参加文体活动,多接触人。
对儿童讲话,除要用较慢的语言,还要有和蔼的目光,使儿童消除紧张心理,为顺利语言创造条件。
家庭氛围和谐,避免过多冲突,不要让孩子长期处于恐惧、焦虑、紧张情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