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睡眠障碍
概述
老年人睡眠障碍,是指老年人睡眠量或质的异常,或是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夜惊、梦游、呼吸暂停等。
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群睡眠障碍患病率为 47.2% 。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病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睡眠习惯、疾病和药物因素等。基础疾病、心理疾病、不良的生活习惯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症状表现分为 5 种常见类型:睡眠时长缩短;睡眠结构改变;睡眠-觉醒节律的改变;睡眠效率降低;易发生早睡早醒。
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困难、早醒、日间困倦和(或)伴睡眠呼吸暂停。
主要治疗方法为改善睡眠环境和积极治疗影响睡眠的疾病(如抑郁、疼痛性疾病)。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主要是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可能加重或诱发疾病。
正常的每天的睡眠时间,婴幼儿 14~20 小时,成年人 7—8 小时,老年人 5~6 小时。其中老年人的睡眠时间缩短并非是睡眠需要减少,而是睡眠能力的降低。
症状
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日间困倦和(或)伴睡眠呼吸暂停是老年人睡眠障碍最常见的症状。
老年人睡眠障碍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
入睡困难:失眠难以进入睡眠状态。
睡眠维持困难:入睡正常,但入睡数小时后醒来,不能再次很容易地入睡。有时出现不安,觉醒后缺乏满足感。
日间困倦:白天感到困乏、疲劳和急躁,并很难集中注意力和正常工作。
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时打鼾且鼾声不均匀,患者自觉憋气,甚至反复被憋醒,常伴有夜尿次数增多,晨起头疼、头晕和口咽干燥。
老年人睡眠障碍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抑郁症
焦虑症
阿尔兹海默病
病因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病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睡眠习惯、疾病和药物因素等。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生理因素:老年人自身器官功能下降是导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
心理社会因素:老年人的睡眠主要受到负面情绪与心理状况的影响,同时家庭结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因素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良好的睡眠环境是保证睡眠质量的前提。老年人对环境因素改变,如光线、噪声过强等不良睡眠环境较年轻人更敏感。
疾病和药物因素:呼吸系统疾病等躯体疾病,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以及由于其他疾病所服用的药物如苯二氮卓类、抗精神病药物等都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睡眠障碍?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老年人睡眠障碍:
躯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或风湿病、青光眼或白内障、脑血管疾病、肿瘤、泌尿道疾病和肺气肿或老慢支等疾病对睡眠质量有显著性影响。
精神疾病:抑郁、焦虑等易患睡眠障碍。
高龄:年龄越大,身体机能降低越多,越容易睡眠障碍。
性别:女性较男性更容易睡眠障碍。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老年人睡眠障碍: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睡前喝咖啡和浓茶等习惯。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入睡困难:失眠难以进入睡眠状态。
睡眠维持困难:浅睡眠,夜间易醒。
日间困倦:白天打盹,没精神,困倦。
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时打鼾且鼾声不均匀,患者自觉憋气,甚至反复被憋醒,常伴有夜尿次数增多,晨起头疼、头晕和口咽干燥。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该病一般无急性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精神病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睡眠障碍?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睡眠障碍时,将通常进行问诊、量表评估、多导睡眠图、头颅 CT 等方法诊断老年人睡眠障碍。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了解患者相关睡眠情况,包括睡眠规律、服药情况、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心理评估、有无烟酒依赖,结合体格检查来评估患者睡眠状态。
量表评估:应用 Epworth 睡眠量表(ESS)、PROMIS 睡眠温度仪、失眠程度指数(ISI)对患者睡眠情况进一步评估。
多导睡眠图:又称睡眠脑电图,监测睡眠时的脑电活动、心电活动、呼吸等指标,作用是检测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
头颅 CT:有辐射影响,目的是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痴呆、脑瘤、癫痫等)导致的睡眠障碍。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平均每周是否有超过 3 天晚上睡眠欠佳?
睡眠困难是否对您生活有影响?
是否有吸烟、喝酒、喝浓茶等习惯?
家庭是否和谐?
有没有其他疾病?
最近在吃什么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怎样可以得到好睡眠?
能不能不吃药?
吃药有什么副作用?
吃药会上瘾吗?
需要终生服药吗?
治疗
老年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复杂,需要多方位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对因焦虑导致睡眠障碍效果好,增加浅睡眠时间,对深睡眠没有改善。
抗抑郁药:比如曲唑酮和米氮平,有镇静催眠作用。
褪黑素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服用褪黑素,调节睡眠节律。
非苯二氮卓类:右佐匹克隆、唑吡坦。唑吡坦能使患者快速入睡,但维持时间短,易成瘾。右佐匹克隆维持时间长,不易成瘾。
其他治疗方法
健康宣教:通过教育、科普等改变老年人不良的睡眠习惯,鼓励家庭成员也应积极与老年人进行沟通,疏导其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居室保持安静、清洁整齐、空气清新,避免噪声,调节好卧室的光线、温度和湿度。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在饮食方面,睡前不能进食过饱、过多饮水、饮酒、喝浓茶和咖啡,减少夜尿频率;睡前不宜进行过为激烈的运动,应适量热水泡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轻松的心情:更好的心情能够提高其睡眠质量。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会增加患者痛苦、影响其人际关系及社会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降低免疫力。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与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睡前不能进食过饱、过多饮水,不要饮酒、喝浓茶和咖啡。
适量热水泡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轻松的心情,睡前不宜多想不开心事情。
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居室保持安静、清洁整齐、空气清新,避免噪声。
药物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预防
老年人睡眠障碍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年龄增大: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延缓身体退化。
治疗原发病:对于合并影响睡眠的慢性疾病,如慢性疼痛,积极进行治疗。
针对可变的因素:
生活习惯:睡前不能进食过饱、过多饮水,不要饮酒、喝浓茶和咖啡。
心理健康:保持轻松的心情,睡前不宜多想不开心事情。
环境因素: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居室保持安静、清洁整齐、空气清新,避免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