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父母离婚后半年内,13 岁的 Caroline 体重增加了 20 多斤。感到悲伤和孤独的她希望从食物中寻求慰藉,因此,她开始大量进食。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
Caroline 说:“我记得爸爸离开那晚,我在厨房狼吞虎咽地吃了好几个甜甜圈,还喝了一盒牛奶,可仍觉得很饿(但真的很难过),我拿了一袋薯片回到自己房间,在黑暗里坐在床上边哭边吃。”
与贪食症患者不同,Caroline 不会呕吐或使用轻泻剂清除肠胃。她只是不断通过暴食来缓解悲伤和焦虑。
症状
暴饮暴食是最常见的进食障碍之一。暴食症患者会一口气吃掉大量食物,每周至少有两天会这样,持续半年以上。他们的暴食还会出现以下至少 3 个表现:
进食速度比平常快
直吃到腹胀难受为止
身体不觉得饥饿,仍大量进食
因为觉得尴尬而独自进餐
饮食过量后感到厌恶、抑郁或非常罪恶
暴食症患者可能会缺课、不参加聚会或社交活动,这样他们就可以独自暴食。在家中,暴食者会将食物拿到自己的房间,锁上门,一个人进食。暴食者可能会在床下或橱柜中藏食物,这样就没人能发现他们在暴食。一些暴食者耻于自己的行为,受极大罪恶感的折磨。
家人或朋友可能注意到暴食者会吃大量的食物,即使刚刚吃完大餐。暴食过程中,暴食者吃得非常快,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在吃些什么。暴食症患者可能也有异常的饮食习惯,例如,直接就着罐头吃,或是从垃圾中捡食物吃。
暴食症是否会影响健康?
许多专家认为暴饮暴食和过度摄入“坏脂肪”(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例如,白面面包和糕点)和糖类是导致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
与其他进食障碍的情况一样,暴食者患上严重疾病的风险更高。包括心脏病、卒中、糖尿病、胆囊病,以及某些癌症。
病因
没有人清楚暴食症的确切原因,但是,有一些影响因素值得注意。
遗传学和生物学似乎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暴食往往有家族史。
大脑中某些神经化学物质水平的异常可能会引发暴食。
心理状态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约 50% 的暴食症患者受抑郁困扰,人们认为消极情绪,如焦虑、羞耻和罪恶感,会导致饮食行为失控。
有时,创伤性事件也会引发暴食症。
就医
如果您感到难过、焦虑或抑郁,且会摄入大量食物以抚慰自己的情绪状态,则应找专业医疗人员讨论暴食情况。即使您没有这些感受,但是体重超出正常体重的 20% 或以上,医师可能会通过一些方法,帮助您控制饮食,减掉多余的体重。因为肥胖可引发各种严重医疗问题。
治疗
暴食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一种联合疗法。
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治疗和领悟取向治疗,有助于人们意识到触发他们暴食的想法和感受。
团体治疗,有助于缓解对症状的羞耻感。
自助策略,例如,记日记和药物治疗,可帮助人们鉴别并忍受可能会导致暴食的感受和情绪状态。
营养咨询,有助于教育人们做出健康的食物选择,更重要的是,教育人们识别身体饥饿和情绪饥饿间的差异。
一些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物可用于治疗抑郁症状。
对于一些人来说,药物治疗有助于调节暴食的冲动。
日常注意
患者在家继续养成健康的习惯可以改善暴食症:
咨询营养师制定均衡的饮食计划
合理运动,增强身体活力
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对暴食症的康复是至关重要。
在许多情况下,暴食症可能与自尊心弱有关。家人可通过以下教育来降低暴食症的发生风险:
积极的自我评价
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态度
预防
教育和鼓励健康饮食习惯、树立对食物和形体的正确观念,有助于预防暴食症的发展或恶化。虽然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暴食症,但一旦出现症状,尽快采取措施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