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感染性精神障碍
概述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是指由于各种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作为病原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全身感染,进而所产生的精神障碍。
目前躯体感染的疾病已减少,伴发的精神障碍也很少见。流行病学资料匮乏。
主要病因为各种急、慢性感染,其中病原体以细菌、病毒引起的较常见。年龄、职业因素等为该病的危险因素。
此处无分型分期。
在原发病症状的基础上,急性感染期最常见的症状为意识障碍,慢性期常表现为出现幻觉、遗忘、人格改变等。
最根本的治疗是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感染的性质,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感染好转后,精神症状也会随之好转。药物治疗为主。
患者躯体功能急剧减退,出现严重的器官衰竭;可出现严重意识障碍以致昏迷;幻觉妄想丰富、恐怖、兴奋的患者可发生自伤、伤人等意外事故。
症状
在原发病症状的基础上,急性感染期最常见的症状为意识模糊,慢性期常表现为出现幻觉、遗忘、人格改变等。
躯体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躯体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
意识模糊:为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
幻听:发生于急性期,内容较固定。此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但多能自动恢复。
虚弱状态:多见于急性感染病的末期或恢复期。躯体常呈现面色苍白、消瘦、无力、出汗、心悸、食欲缺乏等状态。这些症状随全身一般情况的好转而逐渐恢复。
遗忘症:发生在急性感染后,多见于中年及老年人,这种记忆障碍是暂时的,一般可随着躯体健康的好转而逐渐恢复。
人格改变:多见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严重的全身感染后,表现为兴奋性增高,好动、好说、行为放荡不羁并且残忍。有的爱说谎,偷窃,持续时间多较长,并且不易痊愈,而成为持久的后遗症。
躯体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低氧血症
脱水症
败血症
肝肾功能衰竭
低钠血症
高钙血症
低血糖
病因
由各种急、慢性躯体感染引起,病原体以细菌、病毒较为多见。
躯体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可导致精神障碍,发病常在感冒发热期或发热后期。
肺炎:各种肺炎均可产生精神障碍。精神症状的产生与病毒、细菌毒素引起机体功能和代谢紊乱、直接或间接损坏脑细胞有关,最终导致脑神经功能障碍。
疟疾:疟疾可伴有精神障碍,多发生于脑型疟疾。偶尔也可由间日疟所致。
急性细菌性痢疾:老年人或儿童以及体质差者患急性细菌性痢疾易出现精神障碍。
伤寒、副伤寒: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常伴有精神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一种以发热、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病原可能为病毒,可伴有精神障碍。
狂犬病:由于狂犬病毒侵入机体,通过病毒及其毒素作用产生全身反应及脑神经细胞损害,进而引起脑神经功能障碍。
艾滋病(HIV):以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降低为主,引起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可伴发精神障碍。
哪些人容易患躯体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躯体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
老人、儿童和孕妇:该类群体免疫功能较低下,易被病原体感染,从而可导致精神障碍。
医生:长期可能接触各种病原体,为感染的高危群体。
遗传:如 HIV、乙肝等疾病可通过遗传传播给下一代。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躯体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
疫区居民:长期生活在有疫情的居民可加大疾病感染风险。
沿海地区旅游:在沿海地区旅游或出差者可被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
冶游史:长期在外有不洁性交史者容易感染 HIV 等可通过性传播的疾病。
四肢活动受限者:因无法活动而长期卧床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
非法使用毒品:吸毒可导致免疫力低下,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也可增加感染可能性。
未接种疫苗者:疫苗可加强对相应病原体的抵抗力,未接种者则不具备。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幻觉
记忆减退
人格改变
虚弱状态(面色苍白、消瘦、无力、出汗、心悸、食欲缺乏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意识障碍
建议就诊科室
精神科
感染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躯体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
当医生怀疑是躯体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时,将通过血常规、微生物培养、病原及血清抗体试验、脑脊液、脑成像检查、脑电图等结果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通过抽取患者静脉血,观察血象,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可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类型。
病原及血清抗体试验:判断感染病原体类型及诊断。
微生物培养:通过采集患者唾液、血液、尿液和大便等样本,进行各项微生物培养,可判断出感染病原体类型及诊断。
脑脊液:脑脊液成分的分析可作为某些脑疾病如脑膜炎的诊断金标准。
脑成像检查、脑电图:通常感染性疾病的脑 CT、脑 MRI、脑电图可存在异常,可辅助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最近有没有到海南等地区旅游过?
最近有没有去过有疫情的地区?
最近有没有吃过不干净的食物?
最近有没有被狗咬过?有接种疫苗吗?
最近有感冒吗?有发热吗?有发冷吗?
服用过抗生素药物吗?
出现这种症状有多久了?现在感觉怎么样?
曾到别的医院看过这个病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我的病情严重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住院吗?
接下来会怎么治疗?
能完全治好吗?
会复发吗?
治疗
最根本的治疗是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感染的性质,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感染好转后,精神症状也会随之好转。以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抗生素: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原体类型,给患者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如头孢类等,控制感染。
核苷和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阿波卡韦等,主要是能够阻断 HIV 病毒的扩散,从而防止病毒感染宿主细胞。
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等,阻止病毒的片段组装成完整的病毒,以进行抗病毒治疗。
镇静剂:用安定、苯巴比妥钠、氟哌啶醇、奋乃静或氯丙嗪和异丙嗪等药物,采取肌内注射方式,可及时控制兴奋、防止患者器官衰竭。
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等控制患者幻听等精神症状。
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等,可用于伴发有抑郁症状的患者。
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等,可用于伴发有焦虑症状的患者。
氨基酸、维生素:补充患者所需能量,营养支持。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疾病自然发展、不接受正规治疗,感染症状和精神症状可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全身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严重病例常伴随继发性脑炎,中毒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严重,预后较差。
日常注意
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时复查,清淡饮食,加强锻炼。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遵医嘱,抗生素等药物必须足量、足疗程、按时服用。
复查:患者应每半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血常规、肝肾功等。
饮食:患者日常注意宜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多吃水果,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充足,多补充水分。不宜肥腻、寒凉、辛辣刺激性饮食。
运动:日常注意患者应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禁酒:服用头孢等抗生素后禁止饮酒,避免不良反应威胁生命。
预防
关键是预防原发感染性疾病。微生物检验在预防感染性疾病方面效果明显。根据微生物检验能够对患者是否伴有交叉感染进行准确判断,同时也可以为诊断、预防感染疾病提供准确数据参考。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减少老人和儿童等免疫力低下者过多接触病原体较多的地方,如草丛等,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必要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短期内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受孕前期、怀孕期及妊娠期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抗病毒等治疗,正确喂养婴儿等可降低遗传的几率。
医生等高危群体在接触病人或病人分泌物后,应及时手卫生消毒,还可接种常见的传染病疫苗如乙肝疫苗。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避免疫区生活、减少去沿海地区等,可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避免不洁性交,正确使用避孕套可减少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几率。
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注意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可能性,还可通过睡气垫床预防褥疮形成。
戒毒。
接种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等能有效减低感染狂犬病、乙肝等患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