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神经官能症性表皮剥脱,神经性表皮剥蚀
概述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又叫神经性表皮剥蚀,是无意识强迫性的抓、挠或摩擦自己皮肤的习惯所致的疾病。
该病多见于 30 岁以上妇女、神经衰弱或其他精神病患者,如强迫症等。
主要病因暂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等相关。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主要症状为表皮剥脱、呈条索状、可有溃疡,上覆血痂,色素沉着。
该病主要通过局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全身治疗等,改善皮肤症状,缓解强迫心理。
该病会影响皮肤美观,另外由于皮肤损伤,造成皮肤完整性被破坏,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
除了造成皮肤损伤外还可以造成精神性的高血压、心悸、心慌等症状。
症状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时皮肤出现条索状隆起、抓痕、表皮剥脱、血痂、糜烂,甚至可引起感染,形成色素沉着、表皮增厚、苔藓化即皮纹明显突出,触感如橡皮树样粗糙。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的常见症状包括:
皮肤蚁行感:患者自我感觉有蚂蚁在身上爬、皮肤感觉异常。
皮肤损伤:皮肤局部出现条索状隆起、抓痕、皮肤剥脱、血痂、糜烂。
感染:由于长期抓挠,造成皮肤破损,创面遭到细菌入侵造成感染,出现分泌物增多,流脓等表现。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神经官能症通常和过度的情绪以及精神紧张有关,除了造成皮肤损伤外,还可造成部分生命体征的改变。
常见并发症包括:
皮肤细菌或者真菌感染。
精神性高血压、心悸。
脓毒血症。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次本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往往发生于神经衰弱或其他精神病患者。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精神因素:无意识强迫性的抓、挠或摩擦自己皮肤的习惯,神经衰弱患者也常见。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嘈杂喧嚣的环境,产生忧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遗传因素:直系亲属中有患此病者,或有精神疾病的病史。
饮食因素:饮食偏辛辣,长期食用易致敏食物,如虾、蟹等海鲜。
哪些人容易患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饮食偏辛辣、挑食的人群:日常饮食应均衡搭配,且以清淡饮食为宜。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妇女:30 岁以上妇女,生理周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在此期间应避免劳累,放松心情。
神经衰弱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导致神经功能紊乱,睡前应放松心情,热水泡脚或听轻音乐促进睡眠。
其他精神病患者:如强迫症患者总是强迫自己抓挠皮肤,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将注意力从强迫症状中转移出来。
就医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属于自身强迫性疾病,必要时可以看心理医生做好心理疏导,当出现严重的皮肤损伤时,应到皮肤科进行局部皮肤的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完整性受损,出现皮肤溃疡。
局部皮肤化脓,有分泌物。
出现继发感染且伴随发热、皮肤肿胀等不适症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心悸:心脏出现不规则的跳动,自觉心慌不安,伴随有胸部的不适感。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精神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
当医生怀疑是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时,将通过触诊、问诊等方式初步诊断,再通过病理学检查、心理测试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触诊、问诊:通过查看面、颈、胸、背、四肢等双手能触及的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条索状隆起、抓痕、皮肤剥脱、血痂等皮肤损伤。询问患者是否经常有无意识的损伤自身皮肤的行为,以此来初步诊断。
病理学检查:取局部受损伤较为严重的皮肤的皮屑及创面的渗出物或分泌物,做成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若见基底部充血、糜烂,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可确诊。
心理测试:通过问答或笔答来测试,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患者的心理强迫程度。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之前有去别的医院看过吗?有使用什么药吗?
以前有过什么其他的病史吗?
平时睡眠质量怎么样?最近感觉压力大吗?
日常饮食习惯怎么样?
家里还有什么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查?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会复发吗?
这个病有传染性吗?
治疗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主要通过局部抗生素治疗,结合心理治疗,改善皮肤状态,缓解强迫心理。
药物治疗
红霉素软膏:给予破损皮肤涂抹以预防皮肤感染。
炉甘石洗剂:皮肤损伤处涂抹,可起到皮肤止痒的效果。
奋乃静:口服,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起到镇静助睡眠的效果。
牛黄清心丸:口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安神等功效。
其他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对患者进行说服诱导,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到精神心理科进行系统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难以根除,且间歇性发作,病程稍长,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进而造成细菌感染,严重者还会造成全身感染,发生脓毒血症,甚至会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可改善患者的局部皮肤症状,但本病易反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遵医嘱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注意
患者应配合医生,遵医嘱用药,可以看心理医生做好心理疏导,不宜有太大压力。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日常注意护理注意事项: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慢走、太极拳运动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不宜从事持续时间长、重体力、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如会计、翻译等工作。
用药注意事项:需遵医嘱用药,严重失眠时可咨询医生使用镇静安眠类药物,如地西泮、谷维素等药物。
饮食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可进食流质及半流质食物,如面条、粥等食物,少吃辛辣刺激如烧烤、辣火锅等,以及油腻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同时补充膳食纤维,多食玉米、红薯、燕麦等食物。
其他:患者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当皮肤受到污染或出现分泌物时用皮肤消毒液进行消毒,并涂抹药膏穿着衣物以柔软棉质且透气为宜,衣物勤换洗。
预防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但是可以通过消除诱因预防减少患此病的概率。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饮食偏辛辣、挑食的人群:日常饮食宜清淡,注意膳食纤维的补充,合理搭配,均衡营养。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妇女:30 岁以上妇女,激素水平波动大,生理期要注意作息,避免劳累、熬夜等。
神经衰弱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是主要困扰,睡前可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听轻音乐,温水泡脚等。
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强迫症患者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事,将注意从强迫症状中转移出来。患者要用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不过度关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