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贪食症是什么?神经性贪食症怎么办?神经性贪食症症状有哪些?

酪氨酸血症(Tyrosinemi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由于酪氨酸降解障碍导致脑、肝、肾、骨骼等多脏器损害

别称

神经性贪食

概述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患者又因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催泻、疯狂减肥等方法以消除暴饮暴食引起肥胖的极端措施。

神经性贪食症可与神经性厌食症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均多见于女性、青少年人群)。多数患者是神经性厌食症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症晚。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其实对自己的体重和体形会进行严格的评判。为了保持让自己满意的状态,他们会按照严格的食谱来试图减肥。但是过一段时间后,这种严格的饮食控制反而会使他们再次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后,又会感到失控、羞愧、内疚、害怕体重增加。这种心理压力又会导致他们疯狂减肥,希望“消除”暴饮暴食可能造成体重的哪怕一丁点儿的增加。

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这种“暴饮暴食-疯狂减肥”的恶性循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诱发胆囊炎、胰腺炎、急性胃扩张等。呕吐物中的酸性物质可造成口腔的蛀牙、牙龈病和牙釉质流失。过度减肥还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肾脏损伤、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如果有神经性贪食症或其他进食障碍,需要及时就医。进食障碍是很危险的,单靠意志力不足以克服这类疾病。积极治疗可以帮助有进食障碍的人感觉更好、更健康。

症状

暴食行为常反复发作,患者常在非饥饿状态下进食,吃到胃疼,并抱怨自己的行为失控。为此,常通过自我催吐、服用泻药、过度运动来控制体重。由于经常使用手指自行催吐,指关节常可见硬结或瘢痕,此外,还有腮腺肿大、牙釉质腐蚀等症状。

神经性贪食症有哪些症状?

神经性贪食症的主要症状包括:

反复在短时间内(不超过 2 小时)摄入大量食物(暴饮暴食)。

频繁的通过催吐、过度运动或滥用泻药、利尿剂,吐根糖浆或灌肠剂来排出摄入的食物,滥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无法控制进食量。

羞于暴饮暴食,害怕体重增加。

以身材和体重作为衡量自己自尊心和价值的标准。

精力放在思考食物、身材或节食上,以至于耽误其他事情。

上述所有症状都可能是需要治疗的神经性贪食症或其他进食障碍的征兆,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与医生、朋友或家人进行沟通。

神经性贪食症和其他进食障碍可能难以诊断,因为患者可能会刻意隐瞒这些不健康的想法和行为,并否认他们有问题。通常是等其他人发现了患者的贪食症状,并鼓励其就医之后,患者才会得到检查和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的其他症状:

吃饭时很隐秘,不在其他人面前进食。

将家中的食物偷藏起来,家人会发现家中食物大量丢失。

如果家里没食物,可能会去商店、超市偷食,也可能通过各种行为去寻找食物。

体重变化频繁,如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明显增重或变轻。

月经周期不规律。

似乎专注于运动。

经常谈论节食,体重和体形。

似乎过度滥用泻药和利尿剂。

低钾或其他电解质紊乱。

出现以下症状或不正常现象,如:

牙齿蛀牙或牙釉质腐蚀。

牙疮或口腔溃疡。

皮肤干燥。

皮肤松弛。

头发细、干燥。

唾液腺(腮腺)肿大。

腹胀。

乏力。

因催吐引起的手指齿痕或指节长茧。

沮丧,焦虑或内疚。

偷窃泻药或利尿剂。

过度饮酒或使用非法药物,并可能滥用毒品。

此外,神经性贪食症常伴发抑郁症、焦虑症,这会使得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更加困难。

神经性贪食症有哪些危害?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反复出现发作性大量进食,有难以控制的进食欲望,吃到难以忍受的腹胀为止。患者往往过分关注自己的体重和体形,存在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以至于形成暴食-恐肥-关注-诱吐-暴食的恶性循环。

在发作期间,为避免体重增加,常反复采用不适当的代偿行为包括自我诱发呕吐、滥用泻药、间歇进食、使用厌食剂等。这种暴食行为又常常是偷偷进行的,有时可伴有其他偷窃和欺骗行为。

暴食与代偿行为一起出现,如果长时间持续下去会很危险,可能会造成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心律失常、胃肠道损害等。

此外,神经性贪食症还会引起心率降低、头发脱落、双下肢水肿、浮肿,个性孤僻怪异,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闭经。另外,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还常伴有情绪低落状态。

何时应就诊?

如果自己或者家人朋友已被确诊患有神经性贪食症并出现以下问题,请立即就医:

不能排尿。

心律不齐或心动过缓。

有严重的腹痛、呕血,或排出黑色柏油样大便,这些是消化道出血征象。

如果怀疑家人朋友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反复在短时间内(不超过 2 小时)摄入大量食物(暴饮暴食)。

频繁的通过催吐、过度运动或滥用泻药、利尿剂,吐根糖浆或灌肠剂来排出摄入的食物,滥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无法控制进食量。

羞于暴饮暴食,害怕体重增加。

以身材和体重作为衡量自己自尊心和价值的标准。

精力放在思考食物、身材或节食上,以至于耽误其他事情。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心理科

病因

与其他进食障碍一样,神经性贪食症是个复杂的问题,目前尚不知道确切的病因是什么,但可能是由家族遗传、社会因素和性格特点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

神经性贪食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神经性贪食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由家族遗传、家庭因素(如单亲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社会审美趋向(如以瘦为美)、性格以及其他可能具有患病风险的状况(如完美主义)共同导致。

如果家中父母、兄弟姐妹患有该病,那么患病风险会增加,但家族史可能只是病因的一部分。

重大压力的生活事件,例如搬迁、离婚或亲人的死亡,都可能引发神经性贪食症。

许多年轻女性,如大学生或高中毕业生,对于饮食和身材都有不健康的态度。进入社会后她们可能接受和推崇一些损害健康的行为,如极度节食或暴饮暴食,这些是不正常或不健康的信仰和行为。这些为了减肥而盲目限制饮食的女性患病风险较高。

与其他进食障碍一样,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复杂的身体和心理疾病。若想要暴饮暴食、过度减肥的症状恢复正常,需要改变行为习惯、调整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神经性贪食症有哪些高危因素?

如果存在以下情况,那么患有神经性贪食症可能性较大:

家人有肥胖或进食障碍。

常受人嘲笑、遭受歧视。

因工作需要或参加体育项目而严格控制体型,如芭蕾舞,模特或体操运动。

经常通过过度节食或大量锻炼的方式来减肥或塑形。

自我感觉身体形象不佳,或者觉得身材应该像明星一样苗条才好。

具有追求完美的人格,对事情从来都不满意或者过于担忧。

处于压力重大的人生阶段,如离婚、搬迁到一个新的城市或学校,或失去亲人。

神经性贪食症最常见于以下两类人群:

青少年。与其他进食障碍一样,神经性贪食症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病,但也会在更早或成年后才开始发病。

女性。女性比较多见,但也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或成人。

此外,虽然神经性贪食症经常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病,但通常会持续到成年期,是一种长期的疾病。

就医

医生可通过了解是否有节食,自我催吐,一段时间内体重变化明显,有意控制体重的行为来判断就诊者是否为神经性贪食症。

医生是如何诊断神经性贪食症的?

目前尚无可以诊断神经性贪食症或其他进食障碍的特异性检查方法,虽然这些疾病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饮食习惯有明显的影响。

如果医生认为一个人可能患有进食障碍,需要检查其进食和催吐行为的状况,例如营养不良或电解质紊乱引起的种种问题。

医生也可能会问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或强迫症)常常也导致进食障碍。

神经性贪食症有哪些检查方法?

用于神经性贪食症的常见的检查和相关测试包括:

病史询问。包括询问患者或其父母是否存在有意识的节食、暴食行为,以及当前和既往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体格检查。包括与饮食问题相关的心脏、肺、血压、体重、口腔、皮肤和头发检查。

关于患者饮食习惯和对健康的看法的调查问卷。

心理、精神卫生评估,检查抑郁症或焦虑症。

进行血液检查以观察营养不良的迹象,如低钾或其他电解质紊乱。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可能体重较轻、体重正常或超重,大多数患者都处于正常体重范围内。许多患者会私下暴饮暴食但否认他们可能有问题,这些因素会增加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难度。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往往会因并发的疾病或症状就诊,例如反复呕吐引起的疲劳或胃部问题。

早期准确诊断神经性贪食症并进行治疗,可以减少重度患者的长期危害,甚至降低死亡率。但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往往隐藏自己的症状,这可导致疾病难以诊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患者家属发现异常才开始就医。对于长期患有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若无人意识到该病的存在,最终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可通过心理咨询、口服药物(如抗抑郁药)来治疗。治疗越早越好,及早的治疗有助于疾病更快恢复、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神经性贪食症同时还伴有其他疾病,如焦虑、抑郁症,则可能需要更多的治疗手段、更长的疗程。

如何治疗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除非情况特殊,通常不需要住院治疗。专业心理咨询和抗抑郁药可减少暴食和催吐等代偿行为的发作,有助于病情恢复。这两种治疗方法需要持续治疗几周或几个月才有明显效果,治疗时间可能超过一年。

合并其他疾病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治愈。而且可能需要多种治疗方法结合。如果患者出现了常见的伴发疾病,例如抑郁症或药物滥用,医生首先要对这些伴发疾病进行治疗。

患神经性贪食症或其他进食障碍的人可能会因为此病而导致其他问题。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治疗,或者使用泻药、利尿剂、吐根糖浆来排出体内的食物,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的情况,需首先进行营养治疗,情况严重时还需要住院治疗。

治疗方法取决于神经性贪食症的严重程度以及患病时间。如果没有其他需要治疗的病症,那么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营养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咨询。

病重患者的治疗

如果由于神经性贪食症而引发其他问题,如脱水或食管撕裂,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有些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会因为恢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且容易复发而感到灰心丧气。如果患者感到非常气馁,有自杀倾向,应立即就诊。

注意事项

以下情况,应予特别注意:

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能还不够,与心理咨询相结合,效果更佳。

进食障碍治疗难度较大,恢复健康可能需要数月至数年,治疗越早,康复几率越高。

不幸的是,很多人不会因为心理疾病就医,他们认为症状不是很严重,或者认为可自行处理而拒绝就医。然而得到治疗其实尤其重要。

神经性贪食症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纠正,很容易再次出现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如果遇到这些问题,请勿擅自处理,应立即就诊。

什么是营养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一般都存在与节食、暴食、催吐的循环交替饮食模式相关的营养紊乱。营养治疗的着眼点是帮助患者建立一套规范的饮食计划,这有助于减少节食的发作频率及由节食引发的暴食和催吐行为。

营养治疗是其他治疗方法的有效辅助手段,由此减少与进食障碍相关的行为、减少对食物的限制、增加食物种类、促进有别于强迫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

营养治疗的目标是:

对于体重接近正常及正常范围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营养治疗的目标是纠正暴食-催吐的恶性循环模式或暴食-节食的紊乱进食模式,减轻节食的程度和损害,减少暴食的冲动,使饮食模式正常化。

对于远远低于标准体重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营养治疗的目标是恢复体重,使饮食模式正常,获得对于饥饿和饱胀的正常感知以及治疗由营养不良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后遗症。

什么是药物治疗?

对于比较严重的神经性贪食症,较多的证据显示抗抑郁药作为初始治疗是有效的。抗抑郁药可减少暴食-催吐的恶性循环,并缓解伴发的抑郁症状,与心理咨询联用效果更好。

氟西汀是目前研究最充分且正式获批用于神经性贪食症的药物,氟西汀维持治疗还可能有助于预防复发。

什么是心理咨询治疗?

心理咨询治疗对神经性贪食症具有明显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对患者的伤害性较小,所以一般作为神经性贪食症的首选治疗。当患者对心理咨询治疗反应不佳或伴发其他精神疾病时可考虑加用药物治疗。

目前有两种心理咨询方法对治疗神经性贪食症有用,分别是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和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

在认知行为治疗中,患者将学习如何改变对饮食、体重、身材或对自己的信仰的负面想法。认知行为治疗的目标是:

利用营养咨询来帮助患者学习如何正常进食,避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减少患者对体重和身材的担忧。

通过研究患者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和情绪来了解和减少暴饮暴食行为。

制定计划,学习适当的应对技能,防止疾病的复发。

在人际心理治疗中,患者将了解人际关系、个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态度是如何影响其暴饮暴食行为的。人际心理治疗的目标是:

确定与暴饮暴食相关的事情。

了解这些事情如何引发暴饮暴食。

帮助纠正这些事情的关系模式,避免患者因不好的感觉造成暴饮暴食和催吐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治疗首先是患者和治疗师之间相互信任,治疗师要给患者信任保证,合理安排患者饮食,既要维持患者身体健康,又能保证患者的体重不明显增加,这样能取得患者信任。如果能坚持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暴食行为会自然减少。

日常注意

家庭治疗有助于神经性贪食症的治愈,尤其是多方参与十分重要。应注意维护患者和家人的良好互动,保持患者心情愉悦。

神经性贪食症如何进行生活管理?

家庭治疗对神经性贪食症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医生、营养师和专业心理咨询顾问可以一起为患者设定个人目标。

其中一些目标包括:

练习情感调节,不要责备自己。自我调节,并尝试与其他关心的人在一起。

过好每一天。目标是让每一天都保持好心情。

此外,家庭治疗还需要家人一起支持患者的治疗目标。增加对这一疾病的了解,对整个家庭都有益处。

另外,家人朋友要注意对患者表达爱和支持。如果患者对长期的治疗感到气馁,则应多倾听他们的感受。

预防

目前,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神经性贪食症的发生。早期治疗是防止疾病进展的最佳途径。了解神经性贪食症的症状,一旦发现有人疑似神经性贪食症立即就医,有助于预防神经性贪食症的并发症。

家长应注意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审美观,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避免过分关注身材与外观美丽。家长应教育孩子正确对待食物和运动。家长应避免用食物作为对孩子的奖赏或惩罚,并努力成为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的好榜样。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富马酸酮替芬片(云药)的功效与作用-富马酸酮替芬片(云药)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羚羊感冒颗粒的功效与作用-羚羊感冒颗粒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