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是什么?小儿厌食症怎么办?小儿厌食症症状有哪些?

Nezelot 综合征

别称

儿童厌食,儿童厌食症,小儿厌食

概述

小儿厌食症,是指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每次进食的食物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现今小儿中常见的病症。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小”,是当今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病在小儿时期非常常见,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病因包括多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慢性肠炎、胆囊炎等)、不良用药、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天气炎热、不合适的喂养、过度进食零食及食物温度不合适(过热或者过于冰凉),乱添加“蛋白粉、营养粉”等“营养食品”,精神方面因素等。本病的危险因素有进食不定量不定时,挑食偏食,食用肉类、鱼虾类食物的频率少及进食时训斥儿童等。

小儿厌食症根据是否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可分为神经性厌食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厌食。

小儿厌食症主要症状表现为较长期的不愿意进食,对食物不感兴趣,每日进食量减少,典型表现是面色苍黄,身高比同龄儿童矮小,即“面黄肌瘦,身材矮小”。

小儿厌食症主要治疗方法是合适的喂养,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可使用口服胃酶合剂等帮助消化的药物及多潘立酮等促进胃蠕动的药物,从而增加食欲。针灸治疗与捏脊治疗有一定效果,治疗重点在于针对不同的原发病进行积极病因治疗。治疗难点在于对于精神因素导致的厌食,首先应积极去除引起患儿惊醒、害怕或者不适应的各种精神刺激方面的原因。

小儿厌食症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体重、身高等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小”。

小儿厌食症首要的是正确合理的喂养和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避免不合理用药及其他滥用药物,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等,保障小儿身心健康成长。

症状

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小儿厌食症最主要症状,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小”。

小儿厌食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厌食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食欲减退、食欲消失及食量减少:是最主要的症状,不愿意进食,对食物进食欲望小甚至无进食欲望,对任何食物都不感兴趣,少量进食后即不愿意继续进食;

贫血、乏力、多汗、易受惊;

抽搐:可能由于进食太少导致机体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钙、低镁或低血糖造成抽搐;

皮肤干燥、皮肤弹性消失;

眼部不适如夜盲(夜晚时视力下降)、干眼症(泪液减少、眼睛干涩、疼痛)等;

面色苍黄;

身材矮小;

易于感染:经常反复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等。

小儿厌食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营养缺乏;

生长障碍;

免疫力下降,常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

病因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病因包括消化道疾病等多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不正规用药、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气候影响(如夏天炎热)、不合理喂养及精神因素等等。

小儿厌食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全身性疾病的影响: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道疾病尤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厌食。

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维生素 A 或维生素 D 中毒可表现有厌食;

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锌缺乏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气候影响:如夏天炎热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喂养不当:乱吃零食,食物温度不合适,食用过凉食物或冷饮,乱给“蛋白粉、营养粉”等“营养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威化饼、巧克力等)。

精神因素:孩子可出现神经性厌食:发病因素与症状表现如下:

精神刺激:如小儿日间接触过陌生人,被陌生人强行过久哄抱,陌生人大声与小孩说话、吼叫,离开母亲等亲人及离开之前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

错误教育的影响:家长过度关注儿童的进食问题,反复讨好或者威胁恐吓儿童进食,导致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意进食,食欲降低;

顽固性神经性厌食:少数女孩精神因素导致的厌食特别严重,导致儿童十分消瘦,全身乏力,容易疲劳,与严重营养不良有类似之处。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厌食症?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小儿厌食症:

年龄:虽然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均可发生小儿厌食症,但原因不同,1 岁以下,合并有严重感染、结核病、佝偻病的婴儿更容易患本病;幼儿因有各种不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容易患本病,年长儿主要是精神因素、情绪问题而导致该疾病;

疾病:合并有严重感染、结核病、佝偻病、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免疫功能缺陷、严重营养不良及肿瘤等恶性疾病的儿童更易患本病;

女性:女孩更易于出现因精神因素导致的厌食。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儿厌食症:

家庭条件较好的子女:因过分溺爱及进食零食较多,影响食欲,比如过度进食巧克力、威化饼、糖果等;

卫生习惯不好,饭前饭后不洗手,具有喜欢吃手等不良习惯。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食欲减退、食欲消失:对食物兴趣小或者不感兴趣,不愿意进食;

饮食量逐渐下降;

挑食明显;

体型消瘦,面色苍黄。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晕厥

抽搐

有自伤行为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儿童保健科

精神心理科

小儿消化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厌食症?

当医生怀疑是小儿厌食症时,医生会全面仔细询问病史,作详细的体格检查(如测量身高、体重、胸围、腹围及上臂围等)及必要的化验(如微量元素、血常规、肝功能、肾脏功能、心肌酶谱、腹部彩超、胸片、心电图等),一般认为,14 岁以下儿童,食量小,厌食时间持续 6 月及以上时,每日蛋白质、能量摄入量不足供给量标准的 70%-75%,身高体重均低于同年龄小儿正常平均水平,味觉敏锐度降低,即可确认本病。但需详细检查,进一步分清是否由于全身或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是否由不良用药而导致,有没有微量元素的缺乏,还要调查患儿所在家庭的经济情况、托儿所缓解及学校环境,仔细询问有无不良精神刺激与不合理的进食卫生习惯,从而进一步确定疾病原因。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测量:测身高、体重、胸围、腹围、上臂围,医生使用体重秤测量儿童体重,使用皮尺测量患儿身高、胸围、腹围、上臂围,血压计测量儿童血压,听诊器听诊心脏及双肺,初步判断儿童目前的身体发育情况及心脏、双肺等身体内脏器情况,是否比相同年龄儿童落后及消瘦,以上所有操作过程简单,均无疼痛及不舒服,基本 10 分钟左右即可测量完毕,测量时家属需要配合医生给患儿脱一侧衣袖及脱上衣,尽可能穿较容易脱的宽松衣服,尤其是衣袖不能太紧,方便医生测量上臂围或者血压,尽快安抚患儿保持安静,以便于医生听诊心率或肺部。

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测血常规可采用指尖采血或者上臂静脉采血,较小患儿如果采血困难,会在颈部(脖子)静脉采血,但通常较少在本部位采血。

血生化(包括肝功、肾功、心肌酶、电解质、血糖、血脂):目的是查看是否有因进食过少营养不良导致的重要脏器损伤,有没有低血糖或电解质紊乱。方法是空腹采血,一般多于晨起空腹采血(儿童空腹 8 小时,1 岁以下空腹至少 3 小时),肝功能中可以看到血浆蛋白下降,是由长期进食不足而导致。

微量元素:采取指尖血采血,明确有没有微量元素缺乏(缺铁、钙、锌等),患儿尽量空腹(儿童空腹 8 小时,1 岁以下空腹至少 3 小时)使结果准确。

胸部 X 线检查:主要检查肺部是否有炎症及感染,排除肺部结核、肿瘤等疾病。

腹部彩超:明确有无肝脾胆囊等脏器异常(如肝囊肿、胆囊结石、肠道息肉)及初步排除有无肠道肿块。

心电图:初步排除心脏疾病,查看心率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食欲减退或进食量少持续时间有多久?

近期有没有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

有没有经常说肚子疼?

有没有使用什么药物?

之前有什么病?

饮食习惯怎么样,是不是合理进食,有没有经常进食零食?

患儿情绪怎么样?在学校和小朋友相处的怎么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该病病因有哪些?

会不会影响智力发育?

有没有快速增加食欲的药物?

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治疗

小儿厌食症目前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找出病因后,具体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有合理喂养、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纠正微量元素缺乏、使用助消化剂、胃动力药及针灸治疗等等。

药物治疗

助消化剂:具有一定增加食欲的作用,一般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

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疗程 4 周。

泼尼松(强的松):为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应用,具有一定效果,能增加食欲,一般口服时间为 4 周。

小剂量胰岛素: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使用胰岛素静脉点滴(1 单位胰岛素至少给葡萄糖 4 克),具有一定效果,能够增加食欲,增加食物进食量。

其他治疗方法

饮食卫生习惯训练:定时、按顿进食,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若做成小动物形状、水果形状、五角星等形状,荤素搭配、不要偏食,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不要乞求小儿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

针灸与捏脊疗法:可促进患儿食欲。

疾病发展和转归

一般有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后(如有感染疾病积极抗感染治疗,如气候过热,可使用风扇、空调等降低气温),大多可彻底治疗好。对伴有明显营养不良患儿或顽固性精神厌食症患儿,应采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方法。

对于小儿厌食症若不接受治疗或家长未重视,患儿随着长期食欲不佳,进食减少,会逐渐出现全身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身体反复感染,严重影响患儿生活治疗。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母乳喂养:4 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很少有厌食。

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如 5 月龄开始添加含铁米粉,不能一次添加过多,第一种辅食适应后开始添加第二种辅食,如菜泥,需缓慢添加,比如蛋黄,先加 1/4,适应 3~4 天后改为 1/2,再适应 3~4 天后开始 3/4,继续适应 3~4 天改为一个蛋黄,需缓慢少量过度,另外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市场上推销的蛋白粉之类)。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规定时间、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

家长配合: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加强患儿食欲,比如馒头可以做成小猫咪、小狗、小熊等动物形状或者做成小花朵、圆形、柱形、五角星等形状,还可以将蔬菜汁在发面时加入面粉中,增加面粉颜色,增加儿童食欲。

饮食习惯训练:荤素搭配、不要偏食:蔬菜、水果及面食、肉类等营养需均衡,不能让儿童挑食。

情绪管理: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儿童进食中避免打骂患儿或者训斥患儿,若一次未进食或者进食少,不要额外用零食补充,本顿进食少,下顿患儿会自动增加饮食。

避免滥用药物,如果进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应该及时就医。

增强体质,适当室外活动,可带患儿每日于公园或者家里小区里面走路、散步、跑步,做游戏、玩滑滑梯等,加强患儿锻炼,增强患儿体质。

定期儿科就诊评价生长发育及营养情况,让医生综合评价身高、体重、上臂围等发育情况。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4 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很少有厌食,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

对于幼儿需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规定时间进食、按顿进食,不吃巧克力、糖果等零食(包括饮料),平时进餐中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及外观,增加其对食物的兴趣。

对于精神因素导致的年长儿厌食问题,应在平时生活中多与患儿交流、沟通,多开导患儿,了解患儿心理需要及生活中的烦恼,保持其愉悦的心情。

加强卫生,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要洗手,进食食物前洗手,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纠正喜欢吃手等不良习惯。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儿童及青少年:合理膳食,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家长平时生活中多与患儿交流、沟通。

女孩:平时生活中多与患儿交流、沟通,了解患儿心理需要及生活中的烦恼。

对于合并有免疫功能缺陷患儿,出生后应加强护理,勤洗手,衣物保持干净,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感染,尽量避免前往超市、商场等人多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差的环境;对于佝偻病:预防方面应每日补充维生素 D,同时尊医嘱/按照儿童保健手册规定的时间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合并有严重感染、结核病:患儿应避免接触生病人群,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出现症状后早期就诊。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几种蔬菜最适合冬天吃

2023-9-5 23:23:44

药品

盆炎净片的功效与作用-盆炎净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