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儿童多动症,多动障碍
概述
小儿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小儿神经行为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
学龄儿童的患病率为 3%~6%,男孩比女孩多,男女比例(4~9)∶1。 小儿注意缺陷症状多出现于学龄前,至 9 岁时最为突出,12 岁之前即可出现大量症状。
遗传因素在本病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有注意缺陷障碍患者的家庭中,发生该疾病的比例升高。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 50%,双卵双生子为 33%。家庭中父母存在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癔症或注意缺陷障碍的后代,出现注意缺陷和品行问题的比例较高。家庭、社会环境也对疾病的发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还有神经毒素接触、感染等因素。
按疾病临床表现,分为混合型(同时具备注意缺陷及多动冲动的表现)、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按病情的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仅有微小或没有学校和社会功能损害;中度症状和损害介于轻度和中度之间;重度有明显而广泛的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方面的社会功能损害。
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表现为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养困难、不容易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除活动增多外,有动作的不协调,做精细动作困难,注意不集中或集中时间很短,行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课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低下。临床症状以学龄儿童较为突出。
主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由医生、儿童家长及教师共同参与。治疗关键在于药物治疗与行为矫治相结合,学校与家庭训练要求保持一致。治疗难点在于该疾病可与多种行为障碍、精神疾病共同发生,症状可发生重叠,复杂的情况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本病可能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业产生明显的功能损害,常伴学习困难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差等问题,约半数的小儿注意缺陷障碍儿童会发生伤害倾向,30%~50% 的儿童会发生品行障碍,如打架斗殴、欺诈、盗窃、纵火、破坏财物、非法吸毒等,且难以矫治。
不能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和行为纠正的儿童,约 30% 可在进入成人期后仍有相应的症状。未经治疗者进入青春期之后,易发生物质依赖反社会行为,造成学业、职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损害。
症状
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是小儿注意缺陷障碍最典型的症状。其中注意缺陷是核心症状。
小儿注意缺陷障碍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注意缺陷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
活动过度:部分在婴儿期即开始有过度活动,家长发现患儿小动作多,但大部分开始于幼儿早期,学龄期由于受到各种限制,表现更明显。
注意集中困难:注意力短暂、注意力易分散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
情绪不稳定,易冲动:部分研究学者认为,任性冲动是本病的核心症状。
学习困难:患该病的儿童的智力水平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注意力难集中、活动过多等,给学习带来困难。
小儿注意缺陷障碍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对立违抗性障碍
品行障碍
焦虑障碍
学校技能障碍
病因
小儿注意缺陷障碍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
小儿注意缺陷障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注意缺陷障碍为多基因遗传,多巴胺和 5-羟色胺等递质代谢通道的转运体、受体及代谢酶基因是易感基因。
环境因素:早期母子分离、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家庭关系紧张或过度拥挤,父母一方有犯罪或精神疾病,使患病概率明显升高。同时,生活的社区条件差、学校教师责罚、同学的欺辱、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会加重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问题。
铅中毒:快速发育的儿童大脑对铅暴露产生的毒性尤为敏感(尤其是居住在大量汽车尾气、电池厂、化工厂附近的孩子,更易于有铅中毒)。铅沉积的毒性作用易造成大脑皮质和海马的细胞损害,可能诱发进行性注意力分散。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注意缺陷障碍?
以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人群,容易患注意缺陷障碍:
一级亲属(即患儿的父母,同胞兄弟姐妹)中有注意缺陷障碍伴反社会行为、情绪冲动以及焦虑情况。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易患注意缺陷障碍:
不良生活事件的影响,如母爱剥夺、家庭问题、离婚、父母双亡或同胞的降临等。母亲对酒精或药物成瘾近年越来越受到关注。
社会条件差的地区缺少游戏场所,不适当的青少年社会风气,过度拥挤的住房条件,学校教师粗暴处理儿童行为问题,同伴欺辱。
儿童常在被汽车废弃物污染的街上玩耍而吸收更多的铅。长期进食含有人工食品添加剂的食物。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老师多次反映儿童或青少年在学习、工作和其他活动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常扰乱课堂秩序或多次与同学发生争执,学习成绩下降明显,并扰乱或影响、学校和社会秩序。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儿童和青少年出现冲动行为、伤人或毁物等破坏性行为时,造成自身或他人受伤。
建议就诊科室
儿童保健科
小儿神经科
精神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注意缺陷障碍?
当医生怀疑是小儿注意缺陷障碍时,通常对父母或养育者进行询问,包括家族患病情况、儿童出生情况、儿童性格特点及生长发育情况等。再进行体格检查,除外躯体疾病后,通过心理评估结果,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智力测验:用于评估患儿的智力情况,因为一些智力低下儿童也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症状,用于鉴别诊断,常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瑞文测验。
注意力测定:用于评估患儿的注意集中情况,多用持续性操作测验,看患儿和同龄儿相比,对于操作中的错误率和漏报率,评估患儿注意缺陷的严重程度。还需要对儿童的社交能力、行为问题进行评估。
问卷量表:用于评估患儿是否存在注意缺陷,以及注意缺陷的分型。多用康纳斯量表,有父母和教师用两种。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父母亲是否患有类似疾病?
儿童出生时情况如何?
生长发育情况怎样?
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
父母和/或教师发现儿童有哪些表现存在问题?这些有问题的表现在其他哪些场合还出现过?持续有多长时间了?是否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与交往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是否曾到其他医院就诊?进行了哪些测评?是否能提供测评结果?进行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情况严重吗?
如何治疗?治疗时间多长?
治疗效果如何?
应该怎样跟学校老师沟通,让他们怎样对待孩子?生活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治疗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应由医生,儿童家长及教师共同参与。
药物治疗
中枢兴奋剂:盐酸哌甲酯为治疗此病的首选药物。按照剂型不同分为:
短效哌甲酯片:晚上不用,以避免引起失眠;6 岁以下儿童一般不使用。
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食欲不振、失眠、头昏、头痛和腹痛。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托莫西汀,可强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突触前转运体,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
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对伴有焦虑和抑郁的注意缺陷障碍较适宜,还可选用α受体拮抗剂(可乐定)、氟西汀等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心理干预:如在医生帮助下进行认知-行为疗法。
特殊教育项目:根据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安排接受 1~2 年不等的特殊教育。
疾病发展和转归
小儿注意缺陷障碍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可能对其学业、社会和情感功能以及行为发展等产生影响,导致学习成绩差、职位地位低、滥用药物危险性增加,甚至犯罪等不良的后果。
小儿注意缺陷障碍的儿童在成年后,社会功能良好者占 15%~30%,这部分人在成年期前症状完全缓解,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甚至取得较大的社会成就。
日常注意
按照医生要求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改正对儿童的不正确认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行为治疗的要求,与教师充分沟通,争取训练要求保持一致。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医生确定了需要强化的目标行为后,当目标行为出现时要立即强化,在强化过程中可结合其他的奖励方式。
在医生确定了需要消除的目标行为后,当目标行为出现时使用处罚法,刺激抑制、消除儿童不适当的行为;坚持正面教育,处罚时对儿童适度地施加使其痛苦的刺激,或取消其某种喜爱的刺激。
儿童家长采用漠视和不理睬等方法来减少和消除儿童出现的不良行为。
家长应指导儿童按时作息,提供安静、温度舒适的睡眠环境。
每晚睡觉时间要有规律,睡前不宜进食过饱;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不看让孩子紧张、害怕的书籍或电视节目。
清淡饮食、荤素搭配、粗细交替、软硬适中,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优质蛋白质,及时补充多种维生素。
父母和老师要了解注意缺陷障碍的孩子不是故意的,要忽视其无伤大雅的小动作,给予他们一定的活动机会。
还要多发现这些儿童的优点,创造机会让其发挥优点,以得到认可和表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预防
应给与儿童更多的温暖和细心,正确地引导和鼓励。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为儿童制定每日休息的时间,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合理搭配膳食,在保证能量摄入充足的前提下,给予优质蛋白如鱼肉、瘦肉等,同时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 A、D 及矿物质如钙、磷、铁等。为儿童制定合理、适当的学业要求。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发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在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对孩子过分严厉、否认、干涉、过分的保护和溺爱等,都会增加小儿注意缺陷障碍患病的可能。
给儿童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方法是:父母需通过合理的心理咨询(医院或康复机构中)了解如何与孩子相处,学习选择较合理的期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