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障碍
概述
心境障碍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伴有认知和行为的改变,有时候会出现幻觉或妄想症状。心境障碍主要包括抑郁症、双相障碍、心境恶劣及环性心境障碍等。女性患心境障碍的概率会高于男性,而且患者大多会出现社会功能缺陷。
一般认为心境障碍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个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
心境障碍的特征在于情绪的严重改变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一般存在三种主要的情绪障碍状态:抑郁症状、躁狂症状以及双相症状。
当患者的性格及情绪状态突然发现明显且持续的变化时,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医生会根据症状表现及结合相关检查手段,作出明确的诊断。
目前公认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影响很大,因此家属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走出生活的阴霾。
想要从根本上预防心境障碍比较难。如果能够通过一些积极的方式排解不良情绪,积极调整自我情绪,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症状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将心境障碍可分为抑郁症、双相障碍、心境恶劣及环性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有哪些症状[1][2]?
心境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
抑郁症:
兴趣减弱:表现缺少活力,即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
情绪消沉: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
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表现出主动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对答困难等。
意志活动减退: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表现出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
l双相障碍:也称为躁狂抑郁症,患者会有很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会持续地出现情感激昂容易激惹和情绪低落,经常出现间歇性轻度躁狂和抑郁发作或者混合发作。
心境恶劣:心境恶劣也被称为“神经性抑郁症”,心境恶劣的患者会出现持久性的情绪低落状态、贪食和嗜睡现象。相较于抑郁症,心境恶劣患者的抑郁状态相对恒定且程度较轻。
环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最主要的特征为持续性的心境不稳定。患者的心境高涨状态或低落状态会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未达到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的标准。
心境障碍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境障碍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患者有可能在发病期间由于过度抑郁或者激惹状态下,可能会产生自杀倾向。
病因
到目前为止,还未完全找出心境障碍的发病机理。有研究指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心理等有关。
心境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 [3]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当家族病史中存在有心境障碍的个体,那么他们患有心境障碍的概率会高于一般人口。
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创伤性的生活事件会导致该病的发病,是心境障碍发病的重要诱因。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作为社会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对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而缺少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因为一些应激性事件从而产生心境障碍。
个人心理因素:易感素质是重要的发病基础,一般有异常神经质特性的人对生活事件过分敏感,容易引起该障碍。
其他:重度饮酒及酒精中毒个体或药物滥用也有可能引起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的危险因素有哪些[2]?
孕期的不良因素:例如,孕期被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胎儿神经发育不全,更容易导致精神障碍疾病的产生。
人格特征:一般有情绪不稳定或具有抑郁个性特点的人,遇到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素后,比他人诱发该病的概率更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的情感出现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而且伴有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更严重时出现幻觉或妄想症状。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心境障碍?[2][3]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呼吸、血压及神经系统检查等,排除潜在躯体疾病对情绪的影响。
医生会对患者的表现进行辨别分析,并根据病史、病程及一系列检查来进行判别。临床确诊应该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或者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对于心境障碍的诊断,包括:
躁狂发作: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至少持续1周以上。
抑郁发作: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症状,病程持续至少两周。
环性心境:反复出现轻度心境高涨或低落,心境不稳定至少2年。
恶劣心境:慢性的心境低落,至少2年内抑郁心境或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其间的正常心境很少持续几周。
不是由于其他精神疾病所引起的。
问卷测试:患者填写心境障碍问卷用于辅助医生判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患者的典型行为是什么呢?
这种行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患者是否有遭受过重大打击事件?
是否有过心理治疗的经历?
是否有精神疾病史呢?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之前有服用过什么药物么?之前有没有得过这种病?家人是否也有相似的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
这种症状是否能够缓解?
一般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这个病会遗传吗?
日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如何预防呢?
治疗
心境障碍一般需要持续治疗,防止复发,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社会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辅以心理治疗。
如何治疗心境?[4][5][6]
药物治疗:心境障碍患者具体可表现出抑郁症、躁狂症及双相症状,患者一般可以根据心境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抑郁症,这种情况治疗主要以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主,包括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舍曲林等。
躁狂症,其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包括碳酸锂、丙戊酸盐和拉莫三嗪等。
双相障碍,其治疗以心境稳定剂药物为主(例如,锂盐、丙戊酸盐等),可以辅以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例如,富马酸喹硫平、奥氮平、氯丙嗪等)。
心理治疗: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一般包括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中的松弛反应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身心放松,从而缓解紧张及躁动的情绪反应。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对生活的认知,建立新的、适度的生活目标,改善情感体验。但在躁狂发作期间心理咨询效果有限,需要先借助药物去除症状之后再进行。
人际关系疗法:人际关系疗法可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这种治疗方法关注患者当前的人际关系问题,旨在帮助患者改变人际适应不良的情况,对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帮助。
日常注意
心境障碍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影响很大。在日常注意生活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什么呢?
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呢?[7]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放松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患者应积极调解焦虑、抑郁情绪,学会控制和疏泄自己的高亢或低落的心境,对自己内心的愤怒和抑郁能以正向积极的方式宣泄。
患者应多与人交往,参加团体活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患者在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避免油炸食物、糖、腌肉等刺激身体的食品。
患者应多吃绿色蔬菜及新鲜水果,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饮食应定时、定量,按食谱供应。
家人或照料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7]
由于患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心理需求,除确保真诚的支持与关怀贯穿始终外,家人还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走出生活的阴霾。
首先是消除患者的抵制、阻抗心理,让患者确信自己能够被理解,并相信通过心理干预能够获得帮助,减少心理压力。
其次,时刻关注患者对治疗和就医安排上的反应,避开能让患者产生压迫感的诱因,消除患者心理上的疑虑。而且还要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自伤等行为,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最后要帮助患者恢复接受和表达情感的能力,确保顺利回归社会,从生活方面训练患者的独立自理能力。
预防
想要从根本上预防心境障碍比较难,但可以从心理、社会、教育等方面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注意自我防护。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与锻炼,食用健康的食品,避免食用咖啡因或其他兴奋剂。
培养缓解自己情绪的方法,学会表达不愉快的情绪。当遇到应激性事件时,如果自己没办法排解调节,应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孕期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严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