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CIN,SIL,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肿瘤,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概述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之一,过去也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原因[1]。
HPV 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性传播和直接皮肤接触[2]。
宫颈上皮内变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发生“接触性出血”[3]。
定期进行 HPV 病毒及宫颈细胞学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宫颈病变[4]。
根据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检出方式及分类不同,处理方法及之后的复查方式也有所不同[5],主要包括定期随访和手术切除。
平时应定时进行宫颈病变筛查;行宫颈相关检查或手术后,应适当减少活动量。
接种 HPV 疫苗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级预防措施[6]。
症状
大多数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患者并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
可能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
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
病因
宫颈上皮内病变是由什么引起的?
目前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证据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发生宫颈上皮内病变,并发展至宫颈癌的明确病因——可以认为,没有 HPV 持续感染的女性几乎没有患宫颈癌的危险[1]。所有宫颈病变中,HPV 16 型仍然是最常见的 HPV 型别[1]。
但并非感染了 HPV 病毒就一定会导致宫颈上皮内病变或宫颈癌。大多数年轻女性,尤其是小于 21 岁的女性,能够在平均 8 个月内清除 HPV 感染,或 8~24 个月内将病毒载量降低至阴性水平,而在这些人群中大多数宫颈病变也会随着感染的清除而自然消退[4]。只有持续感染 HPV,才容易发展成宫颈上皮内病变或宫颈癌。
发生 HPV 感染并致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有哪些[2]?
HPV 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性传播和直接皮肤接触。
年龄:性活跃的年轻妇女 HPV 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龄在 18~28 岁;30 岁以后 HPV 感染率下降,但宫颈病变的危险性增高。
性行为:初次性行为的年龄越小、性伴侣数量越多,HPV 感染率越高。
免疫状态:机体的免疫抑制可使感染 HPV 的危险性增加,如免疫系统缺陷病、艾滋病等。
吸烟:是 HPV 感染的协同因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若出现阴道排液增多、阴道出血、性生活后阴道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但宫颈上皮内病变通常并不表现出任何症状,临床上常规的妇科检查也难以发现病变,故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就变得尤为重要。筛查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通过筛查而发现的宫颈癌大多处于早期,治疗后生存率极高。
筛查年龄[4]
建议从 21 岁开始筛查。无论初次性生活的年龄为何,或有无其他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除非感染 HIV 或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小于 21 岁的女性不应做筛查。
筛查方法
宫颈病变的“三阶梯”筛查方法为:HPV 病毒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病理活检。
HPV 病毒检查:从宫颈的脱落细胞中检测是否有潜在致癌风险的 HPV 病毒亚型。
宫颈细胞学筛查[4]:从宫颈的移行带收集脱落细胞至存储瓶中,在实验室进行处理(液基细胞技术),或直接转移至载玻片进行处理(传统技术),然后寻找其中有无病变细胞。
阴道镜检查:可尽快确诊有无宫颈病变。
宫颈组织病理活检:即在阴道镜下或诊断性宫颈锥切中取宫颈组织进行活检。
筛查方法的选择和筛查频率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建议 21~29 岁的女性单独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每三年一次;30~65 岁女性推荐 HPV 病毒学及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每五年一次[4]。
国内部分专家在临床工作中也推荐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增加筛查频率,如每 1~2 年进行一次筛查。
各项指南中均不推荐小于 30 岁的女性进行 HPV 病毒学及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4]。
应根据当地医疗水平、自身个体情况及随访条件选择合适的宫颈癌筛查方式及频率。
停止筛查时间[4]
对于既往筛查结果充分阴性、且没有过宫颈高级别及以上病变的女性,65 岁以后可停止筛查。
既往筛查结果充分阴性的定义为:过去 10 年里,连续 3 次细胞学检查阴性,或 2 次 HPV 病毒学及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阴性,且最近一次检查在 5 年内。
有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原位腺癌病史的女性,应当在自然转归或治疗后再继续筛查 20 年,即使超过 65 岁。
已行全子宫切除,且既往无宫颈高级别及以上病变的女性,应停止筛查。
已行全子宫切除,但既往 20 年内有宫颈高级别及以上病变的女性,应继续筛查;对保留宫颈的患者,建议继续筛查 20 年,每 3 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筛查。
就诊科室
妇科
医生如何诊断宫颈上皮内病变?
医生将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重点为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
宫颈细胞学检查:主要根据该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根据阴道镜检情况酌情取宫颈组织做病理活检。
HPV 病毒检查。
妇科彩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异常阴道出血或阴道流液症状?
是否有性生活后阴道出血?
是否生育过?生育方式是什么?
是否有过流产史?
什么年龄开始的性生活?
是否有多个性伴侣?
既往是否进行过宫颈病变的筛查?结果是什么?
是否做过宫颈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宫颈癌前病变?
我的宫颈病变属于哪一个阶段?
我需要做宫颈手术治疗吗?
我需要切除子宫吗?宫颈手术会对我生育有影响吗?
以后我需要多久复诊一次?
有什么预防的方法吗?
我该什么时候接种 HPV 疫苗?
接种前需要进行 HPV 病毒学及宫颈细胞学筛查吗?
治疗
根据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检出方式及分类不同,处理方法及之后的复查方式也有所不同。
根据患者第一阶梯筛查(即 HPV 病毒检查及宫颈细胞学检查)的结果,可诊断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不同阶段,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分流治疗。
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分类有:
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
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等同于宫颈上皮内瘤变 Ⅰ 级(CIN1);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等同于宫颈上皮内瘤变 Ⅱ 级(CIN2)、宫颈上皮内瘤变 Ⅲ 级(CIN3)、原位癌;
鳞状细胞癌。
ASC-US 患者的处理流程
若无 HPV 检测结果,首选 HPV 检测。HPV 检测阴性,则每 6~12 个月复查宫颈细胞学或每 3 年重复 HPV 联合宫颈细胞筛查;若 HPV 检测阳性,尤其是高危型 HPV 阳性者,建议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及可疑病灶活检。
若无 HPV 检测结果,次选 1 年后复查宫颈细胞学。若为阴性,则定时复查;若仍为阳性,建议行阴道镜检查及可疑病灶活检。
因某些原因无法按时复查或经济能力欠佳者,可直接进行阴道镜检查,避免遗漏癌前病变或浸润癌。
ASC-H 患者的处理流程
推荐行阴道镜检查及可疑病灶活检。
LSIL 患者的处理流程
若 HPV 未检测或 HPV 阳性者,细胞学提示 LSIL,建议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可疑病灶活检。
若 HPV 阴性,最好 1 年后复查,也可采用阴道镜检查。
若首先采用阴道镜筛查活检提示 LSIL,而细胞学检查提示 ASC-US 或 LSIL、或 HPV16、18 型阳性,可仅随访观察,12 个月后进行细胞学和 HPV 联合筛查。
若首先采用阴道镜筛查活检提示 LSIL,而细胞学检查提示 ASC-H 或 HSIL,推荐诊断性宫颈锥切术。
HSIL 患者的处理流程
30 岁以上患者可立即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或阴道镜检查。
21~24 岁患者推荐采用阴道镜检查。
根据阴道镜检查或环形电切病理结果做下一步处理。
若被分流至阴道镜检查,并根据阴道镜检查下指征取病理活检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按以下情况分流。
CIN1
细胞学检查结果为 ASC-US、LSIL,可随访观察(第 12 个月时进行联合筛查);
细胞学检查结果为 ASC-H、HSIL,若阴道镜检查充分,推荐诊断性锥切,或在第 12 个月和第 24 个月时联合筛查(尤其是 21~24 岁女性)。
阴道镜检查充分时,行宫颈切除术或消融术。
CIN2/3
细胞学检查结果为 ASC-US、LSIL,可随访观察(第 12 个月时进行联合筛查);
阴道镜检查不充分,或为复发性 CIN2/3,推荐行诊断性切除术。
若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根据切除病理结果按以下情况处理。
切除宫颈组织切缘阴性,无浸润癌,6~12 个月后复查细胞学,1 年后行细胞学联合 HPV 筛查。
若切除宫颈组织切缘阳性,且为 CIN1,可采用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方式进行随访复查。
若切除宫颈组织切缘阳性,且为 CIN2/3,首选 4~6 个月后采用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管活检再次进行评估,也可进行再次诊断性切除。
若过程中检测出宫颈浸润癌,按宫颈癌具体分期进行处理。
日常注意
健康生活,增强体质,避免高危性行为。
定期进行宫颈病变筛查。
行宫颈相关检查或手术后,应适当减少活动量,进行轻体力活动;并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若阴道出血增多,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
HPV 疫苗可靶向免疫最常见的致癌 HPV 亚型,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级预防措施。
二价 HPV 疫苗
覆盖 HPV 16、18 型。
对 HPV 16、18 型导致的宫颈、阴道、外阴高级别病变及癌症的保护率达 98%~100%。
四价疫苗
覆盖 HPV 6、11、16、18 型。
对 HPV 16、18 型所致病变的保护作用同二价疫苗。
还可预防 90%~100% 的由 HPV 6、11 型引起的肛周及外阴尖锐湿疣。
九价疫苗
覆盖 HPV 6、11、16、18、31、33、45、52、58 型。
具有不劣于四价疫苗对 HPV 6、11、16、18 型感染的预防效果。
还能预防约 97% 的由 HPV 31、33、45、52、58 引起的宫颈、外阴及阴道的高度癌前病变和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