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是什么?急性盆腔炎怎么办?急性盆腔炎症状有哪些?

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Ⅰ,简称 GA1)又称戊二酸尿症Ⅰ型(Glutaric Aciduria Type Ⅰ)或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机酸血症。其病因是细胞内戊二酰辅酶 A 脱氢酶(GCDH)缺乏导致赖氨酸、羟赖氨酸及色氨酸代谢紊乱,造成体内大量戊二酸、3-羟基戊二酸堆积而致病。这些化学物质的累积会损害大脑(尤其是控制身体运动的基底神经节)。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头畸形、进行性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cademia type Ⅰ简称 GA1)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细胞内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缺乏导致氨基酸代谢紊乱,进而造成体内大量戊二酸蓄积,引起代谢紊乱和脑部(尤其是控制身体运动的基底神经节)损伤。GA1 致死及致残率高。但是早诊断,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大多数国家已将 GA1 列入新生儿筛查项目。但我国尚未做到

别称

盆腔炎症性疾病

概述

急性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和输卵管卵巢脓肿,以及扩散后产生的盆腔腹膜炎和肝周围炎,以急性输卵管炎最常见。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和原本寄居在阴道内的细菌。

急性盆腔炎好发于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常见的风险因素有:年龄为 15~25 岁;性活跃;性卫生不良;有宫颈炎及阴道炎;有过宫腔内手术操作;阴道分娩、剖宫产、流产;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盆腔炎复发等。

炎症轻重及范围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典型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重者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

急性盆腔炎若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导致慢性盆腔痛、急性盆腔炎反复发作;输卵管及卵巢囊肿、脓肿;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堵塞及盆腔粘连等;甚至不孕。

如果出现下腹疼痛、活动或性生活后加重、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结合辅助检查,做出临床诊断。

急性盆腔炎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手术多以切除病灶为主。

预防急性盆腔炎应注意性生活卫生,及时治疗宫颈炎、阴道炎等其他妇科炎症。

症状

急性盆腔炎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1]

炎症轻重及范围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

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常见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生活后加重。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

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累及腹膜,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累及泌尿系统,可有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累及肝包膜,可有右上腹疼痛(肝周围炎)。

如有脓肿,可形成下腹包块,并出现压迫刺激症状:

位于子宫前方压迫膀胱:排尿困难、尿频、尿痛;

位于子宫后方压迫直肠:腹泻、里急后重(排便不净感)、排便困难。

体检有以下体征:

一般检查:患者表情痛苦,体温升高,心率增快,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在痛处按压并停留一段时间,然后迅速抬手,在抬手的瞬间有明显的痛感)。

妇科检查:阴道充血,可见脓性分泌物;医生托举宫颈时有痛疼;子宫略大而软、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区增厚、压痛,可触及包块。

急性盆腔炎有什么并发症?

当病原体毒性强、数量多、患者抵抗力低时,常发生败血症,可出现寒战、高热、皮肤和黏膜出血症状,表现为身体其他部位发生多处炎性病灶或脓肿。

急性盆腔炎有什么后遗症?[1]

如果急性盆腔炎未能及时诊治,可能会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

导致:

输卵管增生、增粗,输卵管阻塞。

输卵管卵巢粘连形成输卵管卵巢肿块。

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脓液吸收后,形成输卵管积水以及输卵管卵巢囊肿。

盆腔结缔组织增生、粘连。

临床表现:

不孕。

宫外孕。

慢性盆腔痛。

急性盆腔炎反复发作。

病因

急性盆腔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2]

病原体来源:急性盆腔炎的病原体有外界(外源性)及自身(内源性)两种来源。外源性病原体主要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内源性病原体主要来自于寄居在阴道内的微生物群,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脆弱类杆菌等。

感染途径:

经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经淋巴系统蔓延;

经血液传播;

直接蔓延。

发生急性盆腔炎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尤其是初次性生活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频繁以及伴侣有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者。

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炎等,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急性盆腔炎。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尚未关闭,宫腔内胎盘的剥离,宫腔内胎盘、胎膜残留,分娩造成的产道损伤,产后过早有性生活,自然流产、药物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等均可以导致病原体入侵宫腔,引起感染。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生殖道原有的慢性炎症可经这些手术影响,引起急性发作或扩散。另外,手术导致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可使细菌上行感染,引起急性盆腔炎。

不注意经期卫生:若使用不干净的卫生巾和护垫、经期盆浴、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最常见的是阑尾炎、腹膜炎,由于阑尾、腹膜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急性盆腔炎;患慢性宫颈炎时,炎症也可通过淋巴循环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出现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尤其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其他妇科急腹症也会导致类似症状,患者需经检查后才能确诊。

临床医生确诊疾病以后,才能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急性盆腔炎需尽早治疗,否则其迁延不愈,引起后遗症,会导致不孕等严重后果。

就诊科室:

妇科(急诊)

医生如何诊断急性盆腔炎?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并进行全身体检,尤其是妇科检查。

此外,还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

血常规:可能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阴道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明确病原体;

B 超及 MRI(核磁共振检查):可提示输卵管增粗、积液,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等;

腹腔镜探查:可直视盆腔情况,并直接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进行实验室培养。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维持稳定还是持续加重?

什么情况使症状缓解了?

什么情况加重了症状?

近期是否有过宫颈炎、阴道炎?

近期是否做过妇科手术?

治疗

急性盆腔炎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手术多以切除病灶为主。

抗生素治疗[1][2][3]

抗生素治疗原则:经验性、广谱、及时和个体化。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当地流行病学推断病原体,及时地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者联合用药,根据医院条件、患者病情及接受程度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门诊治疗:如果患者一般情况好,症状轻,有随访条件,可以门诊治疗,口服或者肌内注射给药。

住院治疗:如果患者有以下情况,应住院治疗。

一般情况差,病情重,伴有发热、恶心、呕吐;

有盆腔腹膜炎;

有输卵管卵巢脓肿形成;

门诊治疗无效;

无法明确诊断。

手术治疗[1][2][3]

治疗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

如果患者有以下情况,建议接受手术治疗:

脓肿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脓肿持续存在者。

脓肿破裂者。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

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切口小、痛苦小、恢复快)。

经超声或 CT 引导下穿刺引流。

中药治疗

主要为活血散瘀、消炎止痛、清热利湿的药物[4],如丹皮、川芎、桂枝、茯苓、蒲公英及金银花等。如果患者考虑中医药治疗,应该选择正规的中医院就诊。

性伴侣的治疗[1]

患者出现症状前 60 天内接触过的性伴侣应进行检查和治疗。

如果最近一次性生活发生在 6 个月前,最后的性伴侣应进行检查和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无保护的性生活。

日常注意

患者要保持充分休息,补充足够营养;多吃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自行停药,以免造成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日后反复发作。

预防

预防急性盆腔炎的方法主要有如下: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温清水清洗外阴,专人专盆专用。[5]

不要盲目使用各种消毒剂、清洁剂清洗外阴。

应选择棉质、宽松内裤,不要长时间穿紧身裤。

注意经期、孕期及产褥期的个人卫生。

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刮宫术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妇科手术和侵入性检查后,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6],禁止性生活、游泳及盆浴。

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经期禁止性交。

阴道炎、宫颈炎要及时治疗,避免细菌上行感染。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应清淡饮食,忌食生冷、辛辣刺激的食品。多吃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孔医生)的功效与作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孔医生)说明书

2023-8-2 23:41:04

保健

心血管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2023-8-24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