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Turner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性腺发育不良,特纳综合征
概述
性腺发育不良通常被称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或 Turner 综合征,该病是导致女孩身材矮小,及年轻女性原发性闭经的一个重要病因,通常由一条 X 染色体的部分或全部缺失所引起,是人类唯一能生存的单体综合征[1]。
该病是最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在活产女婴中的发病率约为 0.3‰~0.4‰,其发病率低是因为 X 单体胚胎不易存活,约 99% 的病例发生流产。其实它的实际患病率很难确定,因为临床表现较轻的患者,可能一直未得到诊断[1]。
由于决定女性性别的两条 X 染色体中的一条缺失,或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存活女婴出现性器官发育异常,并伴有生长及其他器官异常[1]。
主要特征为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粗短,成人后身高也多在 135~140cm,青春期无性征发育(即生殖器与第二性征不发育),原发性闭经(即妇女年满 18 岁或第二性征发育成熟 2 年以上,仍无月经来潮),外生殖器呈幼稚型,婚后不育[1]。
目前没有根治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方法,一般需要终身治疗干预。主要治疗方法为补充生长发育中缺乏的各种激素,包括生长激素、雌激素等[2]。
虽然没法治愈,但是积极治疗可以减轻疾病对患儿造成的危害,达到改善成人期最终身高和性征发育、保证患儿心理健康的目的。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为遗传病,预防需要从母亲孕期做起。备孕期和孕期尽量避免接触可导致基因突变的电离辐射、化学毒物等[4]。
症状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青春期无性征发育,原发性闭经,婚后不育。有一些特殊的体貌,并常伴有其他器官畸形、发育异常。
性腺:正常性腺被条索状性腺所取代,位于正常卵巢位置。青春期前表现为原发性闭经,伴有乳房不发育或发育不良,阴毛、腋毛稀少或缺如,子宫发育不良等症状。少数也可表现为继发性闭经及卵巢早衰[2]。
身材矮小:身材矮小合并短粗体型,是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成人后身高也多在 135~140cm,难以超过 150cm[1]。
特殊的体貌:颈短而宽、有颈蹼(颈两侧与肩呈蹼状连成一片),后发际线低,胸部呈方形或盾形,乳头间距大,乳房及乳头均不发育,皮肤多痣,肘外翻,第 4 或 5 掌骨或跖骨短,掌纹通贯手,胫骨前突如镰刀状[1]。
伴有其他器官畸形:手足背淋巴性水肿,肾发育畸形(马蹄肾、异位肾等),心血管畸形(主动脉根部扩张、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疾病、主动脉夹层等)[1],眼部异常(弱视、斜视、青光眼等)[3]。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并发症有哪些?
高血压:该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2]。
骨质疏松:据报道,骨质疏松和骨折,在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女性中很常见,发病年龄较正常人群低[2]。
恶性肿瘤:核型含有一个 Y 染色体的特纳综合征患者(例如,45,X/46,XY 嵌合体),其性腺母细胞瘤的发病风险增加,这是一种发生于发育不全性腺的肿瘤[2]。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增高,其中最重要的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甲状腺炎)、乳糜泻(正常人小肠黏膜细胞内有多肽分解酶,可将其分解为更小分子的无毒物质,但在活动性乳糜泻病人,肠黏膜细胞酶活性不足,不能将其分解而致病)和炎症性肠病[5][6][7]。
皮肤疾病: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女孩,比其他人更可能发生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这是一种少见的被认为起源于毛囊细胞的良性皮肤瘤[8]。
糖尿病:据报道,相比于正常女性,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成年患者,向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2 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增高[9]。
病因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是由于细胞内 X 染色体缺失或结构发生改变所致,可能机制为:
亲代生殖细胞等减数分裂发生不分离;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等部分丢失[1]。
导致染色体出现异常的任何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该病发生,包括如下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 DNA 正常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遗传信息的改变,通俗点讲这是在同样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每个人之间存在的个体化差异因素所致。
外因:各种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等)、化学因素(如烷化剂、黄曲霉素等)、生物因素(一些病毒的感染)等均可诱导基因突变[4]。
哪些人容易患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孕期接触放射线者:人类染色体对辐射甚为敏感,孕妇接触放射线后,其子代发生染色体畸变的危险性增加[4]。
孕期出现病毒感染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肝炎等病毒都可以引起染色体断裂,造成胎儿染色体畸变[4]。
孕期接触某些化学药物者:许多化学药物、抗代谢药物和毒物都能导致染色体畸变[4]。
注意:人们普遍认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与父母年龄无关[2]。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2]:
妊娠期产检发现胎儿生长受限。
超声检查发现胎儿颈部皮肤厚度异常或肾脏畸形,超声心动图发现胎儿心血管系统畸形。
母亲血清标志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抑制素 A 及未结合的雌激素水平异常。
新生儿和婴儿期发生手足淋巴水肿、脖颈短而宽、后发际线低及先天性心血管发育异常等。
儿童期生长速度减慢,身材矮小,学习及听力、视力障碍等。
青春期及成人期出现身材矮小,性发育幼稚,原发或继发闭经,卵巢功能衰竭或不孕等。
就诊科室
妇科
儿科
内分泌科
医生如何诊断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一般医生根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可做出初步判断,但最终需要做染色体核型分析来确诊[2]。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确诊及分型的依据。需要至少检测 50 个细胞,以避免假阴性结果[2]。染色体核型分析操作繁琐、价格昂贵,基层医院一般不具备检测能力,需要去大型医院检查。
激素测定:如性激素、甲状腺功能、生长激素等。测定身体内激素水平,协助诊断,并为激素治疗的剂量提供参考依据。FSH(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素)明显升高明显升高,E2(雌二醇)降低,提示卵巢功能衰竭[1]。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核磁共振、X 线检查等。了解有无心血管、肾脏畸形,测定骨龄,测量骨密度,了解有无骨质疏松。
血压、生化检查:评估患者有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肝肾功能异常,除初次检查需要了解有无相关异常外,每年亦需复查。
其他:如听力测定、眼科检查等,了解有无其他器官异常[3]。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
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有没有来月经?
视力、听力怎么样?
有没有胸痛症状?
是否自行用过药?
是否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该病?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需要住院吗?治疗需要多长时间?
推荐的具体治疗方案是什么?该方案的治疗效果怎么样?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这个病能彻底治愈吗?
坚持积极治疗的情况下,有生育孩子的机会吗?
治疗
目前没有根治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方法,一般需要终身治疗干预。虽然没法治愈,但是可以减轻疾病对患儿造成的危害,达到改善成人期最终身高和性征的发育、保证患儿心理健康的目的[1]。
生长激素:重组生长激素,对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患儿身高改善有作用,每晚临睡前皮下注射 0.15u/kg。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1]。
生长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氧雄龙(非芳香化雄激素):目前也有使用雄激素促进身高增长的疗法,主要针对重度身材矮小患者。但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2]。
雌激素:在青春期可用雌激素代替疗法,一般从 12~14 岁开始,先每天用小剂量炔雌醇 12.5ug 治疗 6~12 个月,以促进乳房及外阴发育,保障患儿心理健康,并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1]。
周期性对雌激素-孕激素疗法(人工周期治疗):每月 1~20 日连续口服炔雌醇,第 21 天停药;在服药第 10 天每天加甲羟孕酮 2~4mg,并与炔雌醇同时停药。停药后可引起子宫撤退性出血。采用倍美盈进行人工周期治疗效果也比较不错[1]。
其他:如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各种疾病,也需要及早治疗这些疾病[2]。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发展及转归[2]
早期及时积极治疗,可促进性腺发育。多数患者很难正常受孕及生育,但部分患者可以采用其他女性的卵子在体外受精,再植入患者子宫从而怀孕成功。
此外,卵巢组织或卵母细胞冻存,也有望成为治疗患者不孕的方法之一。在严格做好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情况下,患者完全有可能生育出正常的孩子。
日常注意
该病患者终生需要医治,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同时兼顾患者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要重视定期检查,至少应保证每年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激素水平、本身异常器官形态功能、有无新增的疾病(如血糖升高、骨质疏松、高血压、听力减退、视力改变)等[3]。
注意患者心理健康,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尝试指出孩子的强项,不要太过关注身高和乳房发育。
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食物且饮食健康,为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
预防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为遗传病,预防需要从母亲孕期做起。对已经出生的患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做好病因预防,防止染色体畸变。备孕期和孕期尽量避免接触可导致基因突变的电离辐射、化学毒物等。
孕期按个人情况做好胎儿的畸形筛查(即做好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如高度怀疑胎儿染色体异常,可选择终止妊娠以避免患儿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