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
概述
子宫内膜异位,又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是腺体、间质等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一种妇科常见病。
育龄妇女的发病率为 5%~15%,其中 50% 的患者合并不孕,不孕率为非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人群的 20 倍;生育期是子宫内膜异位的高发时段,其中 76% 在 25~45 岁;生育多、生育早者较生育少、生育晚的女性人数少。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广受认同的是经血逆流学说,即异位的子宫内膜是由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腹腔形成的。育龄期女性、长期月经失调、初潮年龄过早或推迟绝经者、长期痛经女性等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子宫内膜异位分为: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瘢痕子宫内膜异位以及其他少见的远处子宫内膜异位,如肺、胸膜等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
下腹部疼痛与痛经、不孕及性交不适,是子宫内膜异位的主要症状。
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子宫内膜异位术后容易复发,及早诊断并彻底清除病灶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子宫内膜异位的主要危害是长期痛经和引起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虽然属于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转移和种植能力,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且易复发,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其中下腹部疼痛与痛经、不孕及性交不适,是子宫内膜异位的主要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下腹部疼痛及痛经:
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的主要症状,典型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小腹、腰骶部及盆腔中部,有时候会阴部、肛门及大腿也会感觉到疼痛,常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
疼痛的严重程度跟病灶的大小无关;
少数人会表现为持续性下腹痛,且在经期时加剧。
不孕:40%~50% 的患者合并不孕,即未采取避孕措施一年以上未怀孕。
性交不适:性交时碰撞或子宫收缩上提而引起的疼痛,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最明显,多见于子宫直肠陷凹(即子宫和直肠之间腹膜折叠形成的最低的凹陷)有异位病灶,或因局部粘连使子宫后倾固定的人。
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或经期前点滴出血。
其他特殊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于肠道: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周期性少量便血;
子宫内膜异位于膀胱:常表现为经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但多被痛经掩盖而被忽视;
子宫内膜异位于输尿管:如腰痛、血尿等;如果双侧输尿管及肾受累,可有高血压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于瘢痕:常表现为剖宫产或会阴侧切术后数月或数年出现周期性瘢痕处疼痛和包块,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突发下腹部剧烈疼痛:常由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引起,多发生于经期前后、性交后或其他负压增加(如大便用力)的情况。
子宫内膜异位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不孕
继发性痛经
内膜异位囊肿的破裂
盆腔炎
输尿管的上段梗阻或者扩张
肾盂积水
病因
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广受认同的是经血逆流学说,即异位的子宫内膜是由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腹腔形成的。
子宫内膜异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人体环境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而子宫内膜就是充满生命力的种子,种子通过各种途径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后,不管土地贫瘠与否,只要能在此扎根下来,就会随着月经周期的更迭,而周期性的发生出血、破裂、播散,像癌细胞一样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侵袭力,不断地在人体内扩大自己的领地。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的机制包括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经血逆流,淋巴及静脉播散,医源性种植等),在位内膜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干细胞学说,免疫学说,遗传学说等等。
广受认同的是经血逆流学说:子宫内膜细胞,在女性经期时随逆流的月经血经输卵管进入腹腔,在卵巢、盆腔等处腹膜进行种植、生长、蔓延,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逐渐形成内膜异位囊肿。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异位?
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尚且并没有完全明确,以下人群容易发病:
育龄期女性;
长期月经失调、初潮年龄过早或推迟绝经者;
长期痛经女性;
黄种人;
经济收入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
家族近亲中有人得子宫内膜异位的女性;
低体重指数;
长期饮酒;
长期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
长期接触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女性。
就医
当患者出现下腹部疼痛、痛经、性交不适及不孕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突发下腹部剧烈疼痛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下腹部疼痛
痛经
性交不适
不孕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下腹部剧烈疼痛
建议就诊科室
妇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子宫内膜异位?
当患者出现下腹部疼痛、痛经、性交不适及不孕等症状,医生怀疑子宫内膜异位可能时,可结合超声检查、血液学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检查结果予以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妇科检查:妇科检查可摸到结节以及附件粘连包块,对子宫内膜异位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卵巢异位囊肿和膀胱、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的重要方法,可确定异位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经阴道或直肠超声,对浸润直肠或直肠阴道隔的深部病变的诊断和评估有一定意义。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浸润直肠或阴道直肠隔的深部病变有诊断价值,但是费用昂贵,不作为初选的诊断方法。
腹腔镜检查:目前子宫内膜异位诊断的常规手段,是腹腔镜下对病灶形态的观察,但是腹腔镜是有创性检查。
病理检查:确诊需要病理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是子宫内膜异位确诊的基本证据。
血清 CA125 水平检测:抽血检查, CA125 水平升高常出现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者,有一定的诊断提示意义,但 CA125 水平检测对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的诊断意义不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第一次月经什么时候来的?一般多久来一次?来几天?
来月经的时候会痛吗?痛多久?
备孕多久时间了?超过一年了吗?
自己有摸到小腹包块吗?
同房的时候会有不舒服吗?
以前有做过什么妇科相关的检查吗?有什么问题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有没有可能是其他病?
治疗方法有哪些?目前最适合我的治疗方式是什么?
治疗后痛经会好吗?
后面还会复发吗?
手术有没有什么后遗症?
治疗后有希望怀上孩子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治疗
手术或药物可以有效改善疼痛,促进生育,而手术的彻底性是降低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不损伤正常器官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清除病灶。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或塞来昔布,可以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如月经来潮前 24~48 小时前给药,止痛效果明显增强。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有肝肾功能异常,长期应用要警惕胃溃疡的可能。
复方口服避孕药:疗效明确、安全性好、费用低,适合长期使用,作用是控制轻~中度痛经。对于青少年,和暂时没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年轻女性,复方口服避孕药,是较为理想的药物治疗方式。
孕三烯酮:孕三烯酮具有抗孕激素、中度抗雌激素和抗性腺效应,其优点是使用方便,直接口服,且疗效显著,作用稳定。孕三烯酮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雄激素症状,如多毛、痤疮、脂溢性皮炎和嗓音变粗等,还有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肝功能异常、不规则出血和情绪变化等。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等。该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特别是中~重度疼痛,也可以用于延缓术后疼痛及囊肿的复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雌激素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潮热、阴道干燥、性欲缺乏、情绪不稳定、睡眠障碍等),及骨质疏松症状。
手术治疗
保守性手术:即病灶切除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适合于年龄较轻或需要保留生育功能者。保守性手术以腹腔镜作为首选。
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以及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适合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复发后经保守性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者。
子宫切除术:切除全子宫,保留卵巢。主要适合无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复发后经保守性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但年龄较轻希望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者。
其他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中药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作用是减轻和控制疼痛,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长期痛经,影响生活质量,同时性交不适影响性生活的和谐,且易导致不孕的发生。
大部分患者的痛经症状,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但是药物治疗仅在治疗期间有效,停药后症状会很快再出现,手术治疗若病灶剔除得不彻底则易复发。
日常注意
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需从心理护理、饮食、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日常注意护理,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心理护理
患者需要减轻思想负担,要相信治疗后痛经的症状能有效改善;
详细了解自身病情、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增强信心,消除自身对治疗方式的顾虑。
肠道准备
术前 3 天进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面线糊等;
术前 1 天进流食,如米汤之类;
术前晚八点后禁食,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清洁灌肠。
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后去枕平卧 6 小时;
术后 8 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脉搏、血压等,直至病情平稳;
术后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扭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
早点下床进行肢体运动和学会有效深呼吸;
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环境、床铺的干净和整洁,卧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饮食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低盐、易消化饮食,如牛肉、排骨、菠菜、空心菜等;
补充钙、铁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提高病人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出院后注意事项
保持会阴部清洁及大小便通畅,避免排便困难;
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以免增加局部伤口的张力,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出院 1 个月后应及时到门诊检查术后恢复情况,并于术后 3 个月再次到门诊复查。
预防
目前,尚无完全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的方法,但是以下方法可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率:
体育运动,一周进行 4~5 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有氧运动;
戒酒;
限制含咖啡因的饮料的饮用量;
避免长期接触二噁英等相关化学物质;
保持合理的体重水平,避免体重过低;
避免月经期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尽量避免在月经期或接近月经期做妇科手术;
坚持避孕,尽量少做或不做人流手术;
长期月经失调、初潮年龄过早或推迟绝经者、长期痛经女性、经济收入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家族近亲中有人得子宫内膜异位的女性等高发人群最好定期体检,如有痛经或不孕症状需尽早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