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三日热,假风疹,婴儿玫瑰疹,烧疹,第六病
概述
幼儿急疹(Roseola Infantum)是一种婴幼儿中常见的病毒感染,发病年龄一般在 2 岁之前,大多数儿童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感染过幼儿急疹。幼儿急疹不具有季节性特征,可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发病,不过其传染性不强,不会在某一区域迅速蔓延造成疫情爆发。虽然发病时的发热和皮疹看起来很吓人,但绝大多数患儿的症状其实并不十分严重,往往只是持续几天而已,过后即可痊愈。患儿痊愈后,通常不会发生二次感染。
幼儿急疹可以由人类疱疹病毒 6 型、7 型这两种疱疹病毒引发。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即使尚未出现明显的皮疹,在潜伏期和发烧期间就已经具有传染性。
当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保护性抗体逐渐消耗完,6 月龄~2 岁之间的婴幼儿发病风险将显著上升。
幼儿急疹最常见的症状是,开始的 3~5 天发烧,随后出皮疹而热退,或者热退而出皮疹。部分患儿的皮疹可能很轻微,也有部分孩子可出现全身性的症状。
幼儿急疹一般都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在少见情况下,可由于高烧而引起惊厥、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如果发生了幼儿急疹的明显症状,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对症治疗。由于初期症状与儿科其他常见病相似,因此不能立刻做出诊断。
医生常常需要结合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或直到皮疹发作之后才能得出确诊。
目前对于幼儿急疹,并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
该病属于病毒性感染,未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不适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不明,副作用显著,不建议常规使用。
治疗常规方案包括充足的休息、多喝水和药物退烧。一般情况无需住院,居家治疗 1 周后多可康复。
患儿可以隔离在家,积极开展家庭治疗,其他人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或散播病毒。
幼儿急疹没有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避免接触病原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症状
幼儿急疹最常见的症状是开始几天发烧,随后出现皮疹。部分患儿的皮疹可能很轻微,也有部分孩子可出现全身性的症状。幼儿急疹一般都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在罕见情况下,可因高热而引起惊厥。
幼儿急疹有哪些症状?
经过 1~2 周的潜伏期,幼儿急疹的症状和体征才会表现出来。
除了皮疹,还可能有下列常见症状:
发烧:发病起始阶段往往有突发性高热。
可达到 39~40℃;
持续 3~5 天。
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喉咙痛、流鼻涕或咳嗽。
眼皮水肿或颈部淋巴结肿大。
轻度腹泻、食欲下降。
皮疹:一旦发热消退,通常就会出现皮疹。
许多散在的小型粉色或红色斑丘疹,按压时颜色可消退。
先出现在胸部、背部和腹部,然后蔓延至面部、颈部和手臂。
一般都是扁平的,部分可有凸起,还有些周围可能有一个白色的环状。
皮疹虽然吓人,但不痛不痒,持续几个小时至几天就会自行消失。
幼儿急疹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幼儿急疹极少发生并发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癫痫发作、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若发生惊厥,应立刻就医。
病因
幼儿急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幼儿急疹通常是由人类疱疹病毒 6 型引起、也可以由人类疱疹病毒 7 型(HHV-7)、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 A 型、柯萨奇病毒 B 型和埃可病毒)、腺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 1 型引发。就像其他病毒性感染一样,这个病的传播方式包括:
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形成的细小飞沫;
接触传播:通过患者(包括无症状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唾液,例如共用饮食器具或共享玩具后未洗手就吃东西。
幼儿急疹的潜伏期为 1~2 周。在潜伏期和发烧期间,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皮疹,就已经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在患儿确诊之后,对于此前几天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儿童,需要重点关注,如果出现发病迹象,有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幼儿急疹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新生儿在离开母体时获得的保护性抗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耗掉;婴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抗体,来抵御各种外界病原体的攻击。因此,幼儿急疹的发作年龄通常在 6 月龄~2 岁之间。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生了下列明显症状,家长应该及早带孩子去医院:
发烧达到 39~40℃,使用退热药物无效;
发烧持续 5 天以上未见好转;
皮疹持续 3 天以上未见好转。
若由于高烧而发生惊厥,尤其是长时间或反复惊厥,应立刻就医,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通常都会缓解,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就诊科室: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幼儿急疹?
初期症状与其他儿科常见病相似,医生很难立刻做出诊断,还需要结合验血结果,或直到患儿的皮疹发作之后才能得出确诊。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并进行体检,排除咽喉、呼吸道、口腔、耳部各处的感染可能。随后,在控制患儿病情的同时,观察是否还会出现其他症状。
验血: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除非有并发症表现或者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通常不需要其他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患儿有什么不适症状?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长时间?
初始症状是什么?发热最高到多少度?
症状是否持续加重或有所好转?
患儿的饮食状况如何?是否有腹泻?
曾经在哪个医院就诊,当时记录的病历以及做了哪些检查,已经使用过哪些药物?效果如何?
患儿在发病之前是否接触过其他生病的孩子?那个孩子得的是什么病?家里是否还有其他人发生类似症状?
患儿是否患有基础疾病,正在服什么药治疗?
有无对药物、食物过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幼儿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对患儿是否安全?会不会有副作用?
目前还能采取什么其他措施?
治疗多久之后,患儿的症状可以缓解?
是否可能具有传染性?
居家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如何治疗幼儿急疹?
医生对幼儿急疹以对症处理为主。该病由病毒性感染引起,病程较短,预后良好。目前可用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不明显,考虑到药物副作用问题,不建议常规使用。
治疗幼儿急疹的常规方案包括充足的休息、多喝水和药物退烧。一般情况无需住院,居家治疗 1 周后即可康复。
非处方退烧药: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给孩子服用非处方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对于尚未确诊的婴幼儿和青少年,应慎用阿司匹林,以免形成致命的不良反应。
大多数孩子在开始发烧后的 1 周内,通过居家治疗就能完全康复。
日常注意
患儿可以隔离在家,积极开展居家治疗,其他人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或散播病毒。
儿童患病后,建议将其隔离在家,居家治疗,直至发烧和皮疹完全消退。
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多补充水分,可以在饮用水里适当添加维生素或饮用运动型饮料。
餐饮器具尤其要注意单独使用,清洗消毒,不要与他人共用。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部位,过后将纸巾丢弃并立刻使用肥皂洗手、流水冲洗干净。
当家中有患儿时,其他儿童更要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手卫生,必要时可使用酒精擦拭餐具和玩具。
若有家庭成员接受过移植治疗或正在接受肿瘤放化疗,也需要注意避免感染。
预防
幼儿急疹没有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就是避免接触病原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远离患病的孩子:尤其是营养状况不佳或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更要注意避免接触病原体。
勤洗脸、勤洗手、勤擦洗婴幼儿的玩具,确保良好的卫生状况。
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不要随意共用餐饮器具和被褥、枕头。
健康状况良好的儿童发生病毒感染后容易自愈,因此有必要注意均衡营养,确保足量饮水,充分睡眠,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