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巴西紫热(Brazilian purpuric fever,BPF)是 1984 年首先发现于巴西圣保罗州的小儿急性暴发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温暖季节,易感人群多为 10 岁以下小儿。90% 以上的患者,发病前半个月左右患过化脓性结膜炎。
该病由流感嗜血杆菌埃及生物型感染所致。
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热 12~24 小时后,皮肤和黏膜出现瘀斑和紫斑,迅速扩散到躯干、四肢及面部等处。
治疗主要为尽早给予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
若不及时、有效治疗,进一步发展可伴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酸中毒、休克等,危及生命。
流行地区疫情监测,了解菌株消长情况,预测流行的可能性,并采取适当措施有助于预防本病。
本病病死率较高,积极有效的抗菌药物及对症治疗,有助于恢复。
症状
常见症状为高热、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紫斑、休克等。
巴西紫热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90% 以上的患者,发病前半个月左右罹患化脓性结膜炎。
结膜炎消退数天后,突然出现高热、呕吐、腹痛、腹泻等。
发热 12~24 小时后,皮肤和黏膜出现紫斑,迅速扩散到躯干、四肢及面部等处。
可能有血压降低、少尿、胃肠道出血、口唇青紫等。
手、足、耳、鼻等部位可出现缺血性坏死。
巴西紫热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如不及时治疗,本病可伴发 DIC、酸中毒、休克等,危及生命。
病因
该病由流感嗜血杆菌埃及生物型(HIBA)感染所致。典型患者的血或脑脊液中,可查找到的 HIBA(称为 BPF 株),与仅引起结膜炎的 HIBA 比较,其侵袭力与致病力更强。
巴西紫热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BPF 株侵入眼、鼻、咽部后,在局部增殖并引起炎症。其中,侵袭力较强的 BPF 株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同时释放毒素,毒素可能是引起多脏器损害的重要原因。
哪些人易患巴西紫热?
居住在或去过流行地区者。流行地区为巴西和澳大利亚,美国也有可疑病例报道,大多数发生于温暖季节及当地有化脓性结膜炎流行的地区。
化脓性结膜炎患者。其眼的分泌物中有大量细菌,为主要传染源。
直接或间接接触含菌物品者。侵袭力和毒力强的菌株可由结膜炎处进入血液,引起巴西紫热。少数无结膜炎病史的患者,病原菌入侵途径不明,对于咽拭子培养阳性者,不能排除由呼吸道传播的可能。
10 岁以下小儿。易感人群多为 10 岁以下小儿,其中,30~36 月龄的婴儿最易患病。
就医
当 10 岁以下小儿出现化脓性结膜炎,并伴有高热、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紫斑、休克等时,需要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化脓性结膜炎消退数天后,突然出现高热、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并在 12~24 小时后出现皮肤和黏膜紫斑,迅速扩散到躯干、四肢及面部,应及时就医。
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若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伴血压下降、胃肠道出血、少尿、口唇青紫等。
出现手、足、耳、鼻坏死等。
伴多部位出血、神志不清等。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病科。
小儿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巴西紫热?
根据患者的年龄、居住环境、病史、症状等,结合流行病学,医生通常可以明确诊断。还可能建议做如下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可高达 15×109/L 左右,杆状和分叶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可减少。
病原学检查。应尽早、尽快做细菌培养,如果从血、脑脊液和紫斑处培养出 HIBA,可诊断巴西紫热;若从眼分泌物、鼻咽部培养得到 HIBA,则须做细菌鉴定试验,以确定是否为 BPF 株。
肝肾功能。转氨酶、尿素氮等指标可升高。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氧含量。血氧含量降低,可能发生 DIC 和代谢性酸中毒。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可轻度升高,平均为 26×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多在正常范围。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患儿最近是否感染过结膜炎?
是否去过巴西、澳大利亚等?
是否有高热、腹痛、呕吐,随后出现皮肤黏膜的紫斑?
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孩子最近去过巴西,感染了结膜炎,有什么问题吗?
孩子感染了结膜炎后,出现发热、呕吐、腹泻以及皮肤黏膜紫斑,会是什么病?
孩子需要进一步检查吗?
孩子如何治疗?恢复怎么样?
治疗
治疗原则为,尽早给予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
静脉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氯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氟喹诺酮、头孢菌素等,BPF 株对这些药物敏感。应尽早、尽快通过静脉输入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如能在紫斑出现前治疗,则可明显控制病情发展。
氨苄西林或氯霉素滴眼液。可治疗结膜炎。但结膜炎治愈后,仍不能防止巴西紫热的发生。
已有大量紫斑出现并伴有休克者,应尽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并输以新鲜血液。在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的基础上,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出现高热者,及时进行物理降温。
疾病发展和转归
该病生存率低,病死率约 70%,恢复通常较差。但若能在出现紫癜和休克前,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及对症治疗,则可能降低死亡率。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卧床休息。家人还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安抚患儿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
休克、剧烈腹痛、呕吐者暂禁食或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高热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及时补充水分。
婴幼儿建议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预防
关注流行地区的疫情监测,了解 BPF 株在当地的消长情况以及巴西紫热流行的可能,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
结膜炎患者,除使用氨苄西林或氯霉素滴双眼外,建议全身用药数日,以防巴西紫热的发生。
免疫力低下者避免接触患者,如不使用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脸盆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疾病流行地区及流行季节做好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