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红粒病是什么?鼻红粒病怎么办?鼻红粒病症状有哪些?

横位难产为胎位不正的一种,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交叉成直角或垂直,胎体横卧于骨盆入口的上面,先露部为肩。随着产前检查开展的普及和完善,横位难产目前国内外报道已经很少。横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是胎儿未足月、母体腹壁松弛、胎头衔接受阻等影响胎儿的活动空间造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胎儿和母体两方面的因素,胎儿方面如未足月、畸形;母体方面如多胎妊娠、骨盆狭小、前置胎盘、内科合并症、双胎妊娠等。根据胎肩胛位居母体的前、后位和胎头居于母体左、右侧,称为左肩前、左肩后或右肩前、右肩后 4 种。横位难产的主要表现是产程进展停滞,先露下降缓慢,宫口扩张停滞。查体可于腹壁一侧触及胎头,另一侧触及胎臀。横位难产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妊娠期时发现可于 32~34 周后行外转胎位术,纠正胎位;分娩期仍为肩先露,应根据产妇年龄、胎产次、胎儿大小、骨盆大小情况、宫口扩张程度、并发症等情况,综合判断选择分娩方式。疾病的主要危害:产妇方面:因胎儿容易嵌顿于产道甚至嵌顿性肩先露,胎儿无法经阴道自然娩出,若此时宫缩过强,有子宫破裂的风险,并可能危及母儿生命。胎儿方面:是对于胎儿最不利的胎位,分娩过程可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可能。若行手术助产,极易损伤胎儿。横位难产,若没有行正规定期产检,未能及时诊断或选择正常分娩方式,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对母儿影响较大,增加手术产以及母儿相关并发症。

别称

鼻丘疹痤疮,鼻多汗性红斑小丘疹性皮肤病

概述

鼻红粒病是一种多发于儿童、常常累及中央面部汗腺,以多汗、红斑丘疹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皮肤自限性疾病。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本病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常于鼻尖、鼻翼等面中部出现弥漫性红斑,表面伴有密集、细小的圆形红色丘疹,表面无脱屑,并以鼻尖、鼻翼、面颊及上唇等处的多汗表现为主要区分特征。

本病多于青春期自然消退,多无须特殊处理。

本病多可自愈,无特殊危害。

预后良好,多在青春期后自愈。本病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因此对于家族中存在本病患者的人应多加留意,出现特征性皮疹、多汗等表现时及时就医。若被确诊,不要直接接触、刺激皮疹部位,避免用不干净的手直接触碰皮疹或用不洁净的纸巾擦拭出汗部位。

症状

鼻尖及鼻翼等部位的弥漫性红斑丘疹及水疱、表面大量汗珠是鼻红粒病的主要症状。

鼻红粒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鼻红粒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弥漫性红斑、丘疹及水疱:红斑丘疹常常发生于鼻尖、鼻翼、面颊部、上唇和颏部等面部靠中的部位,密集分布,为针尖或米粒大小,圆形,尖顶,为淡红至暗红色,互相不融合,偶有水疱形成,表面无鳞屑。

串珠状水滴:患病部位皮肤表面潮湿,常出现串珠状水滴,以鼻尖最为明显,如同出汗,冬季同样如此,部分患者也可伴掌跖多汗。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但具体遗传机制尚不明确。

鼻红粒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哪些人容易患鼻红粒病?

家族中有人患过鼻红粒病的人:鼻红粒病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但具体遗传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对于家族中曾有人患过该病的人,其患病的概率可能会增加。

儿童:鼻红粒病多发生于儿童,在青春期后多可自愈。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红斑、丘疹:鼻尖、鼻翼等部位出现弥漫性红斑、丘疹等。

串珠状水滴:鼻尖、鼻翼等部位出现串珠状水滴。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鼻红粒病?

当医生怀疑是鼻红粒病时,将通过进行问诊、视诊、触诊、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视诊及触诊:通过问诊、视诊、触诊可以对皮疹进行基本定性并诊断。通过询问年龄、红斑丘疹等症状出现时间、是否瘙痒等了解疾病情况,通过视诊观察是否存在特征性皮疹、表面是否有串珠状水滴等诊断疾病,通过触诊局部皮肤是否潮湿进一步确诊。

组织病理学检查:此检查可作为诊断鼻红粒病的辅助检查,并可用于区别、排除部分其他疾病。通过组织病理检查,若见真皮层血管扩张、汗腺导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等表现,且真菌、毛囊虫等阴性,可辅助诊断鼻红粒病。但由于本病多发于鼻及鼻周,该检查可能影响美观,常不做诊断的首选考虑。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多久了?

今年孩子多大了?

有没有脱屑、痒不痒?出汗多不多?

有没有水疱?

有没有流脓?

有没有家人存在相似表现?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做什么检查?

如何治疗?治疗效果如何?治疗周期多久?会复发吗?

治疗费用大概多少?可以报销吗?

我得这个病是因为什么?

我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饮食有没有忌口?

会不会留疤?

治疗

无须特殊处理,本病好发于儿童,青春期后多可自愈。

药物治疗

他克莫司:他克莫司作为一类新型的非糖皮质激素类的抗炎药,其抗炎作用强,能够有效促进皮损处屏障功能的恢复,提高局部免疫力,促进皮肤胶原纤维的合成,进而促进皮损的修复。有研究显示,局部敷以他克莫司软膏可缓解鼻红粒病的皮疹、皮炎症状,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炉甘石粉剂或洗剂:保护、干燥局部皮肤。只起到保护、干燥局部皮肤的作用,并不是本病的治疗性药物。

局部注射 A 型肉毒毒素:有研究显示,局部注射 A 型肉毒毒素有助于鼻红粒病的恢复,具体机制不详。为减少注射后出血、淤青的发生,应用前需停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物,尽可能避开经期、孕期,还需观察局部是否存在感染,患者是否存在过敏现象,有无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等),另外期间避免使用如奎尼丁、硫酸镁、胆碱酯酶抑制剂等,以防肉毒毒素毒性增强。

手术治疗

液氮冷冻治疗:冷冻疗法对于局部皮肤瘢痕的修复具有较好的作用,目前也有较多应用,如液氮冷冻用于治疗慢性湿疹、扁平疣、跖疣等。有研究显示,液氮冷冻治疗有助于鼻红粒病的恢复,它可以促进局部皮疹的修复,但具体机制不详。该治疗方法适用于鼻红粒病患者皮肤表面皮疹较陈旧、突出较明显的患者,其对于局部瘢痕的修复效果较明显。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症状多持续,至青春期后多自愈,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若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症状大多轻微控制,局部皮疹稍缓解,至青春期后也逐渐自愈,多不复发,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定期复查:对于青春期前的患者多应在 1 个月左右到医院皮肤科复查,主要复查皮疹表面情况、范围、性质有无变化,复查是有存在局部感染等,对于青春期后的患者若已自愈,可在自愈后一周左右到医院皮肤科复查一次,若医生也明确疾病已痊愈,则可在家中自行观察,若不再出现皮疹复发等情况则可不再复查。

饮食:注意清淡饮食,如适当控制肥肉、食盐的摄入量,尽量少吃辣椒,每餐 7 分饱即可,切勿暴饮暴食、高糖高脂、油腻辛辣,以减少皮肤表面的油脂分泌,从而降低皮疹部位的感染风险。

运动:日常注意患者应加强锻炼,每天运动 30 分钟以上,增强抵抗力。

戒烟、限酒:吸烟、不适量的饮酒都会增加皮肤氧化风险、增加皮脂分泌。

其他:注意个人卫生,注意面部(尤其是皮疹部位)的日常注意清洗及护理,勤洗手,少用手直接接触鼻部或其他皮疹部位,每天中午及晚上各清洁一次面部,尤其鼻及周围皮肤,防止油脂、汗水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继发感染等,对于油性皮肤患者则可适当增加清洁次数。

预防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无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六味地黄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口服液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