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构音障碍是什么?功能性构音障碍怎么办?功能性构音障碍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脱水是指老年人由于水摄入量不足而导致的体液容量不足状态。本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常常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身体健康的老人因水摄入量不足导致患病;年纪大的和病情危重的老人饮水困难、排出量过多,导致脱水。按照失水量占身体的百分比,分为三度:轻度脱水,是指失水量小于体重的 3%;中度脱水,是指失水量占体重的 3%~6%。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 6% 以上。患者出现软弱、头晕、口腔黏膜干燥,但是病人不一定感觉到口渴。有的患者会出现神志改变的症状(如嗜睡、昏迷和谵妄)、明显的尿量减少和皮肤弹性差。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及时补充体液。关键在于,补液的同时,要及时治疗其他电解质的缺乏和代谢性酸中毒。难点在于,如果发现不及时,耽误治疗,患者会有生命危险。病情严重者,可导致酸中毒和代谢异常。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老年人重度脱水可能会危及生命,应及时治疗。单纯的脱水,预后较好。

别称

发育性发音障碍,发育性语音不清

概述

功能性构音障碍又称发育性发音障碍或发育性语音不清,是儿童最常见的语音障碍。患儿并无构音器官(如舌头、嘴唇、下巴等)的形态及功能异常,智力发育也正常,但却在构音、语言发育方面存在障碍[1]。

一项对湖南省 4~16 岁儿童的调查研究表明,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总发病率约为 0.78%,且男童多于女童(约 2∶1)。其中,以 4~6 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达到 2.14%;除此之外,近年来没有大样本的调查报告[2][3]。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神经发育不成熟有关,已知的病因包括遗传、心理、生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4]。

主要症状为吐词不清,某些字发音错误(读不准音节,比如常见拼音中的声母 g、k、h 发音不清),从而导致与他人交流困难、社交障碍[1]。

治疗主要包括语音矫治和行为训练,总体来看治疗效果良好[1]。

该病导致患者与他人交流困难,严重影响学习、日常生活,长此以往可能诱发心理健康问题,各种不利影响有可能延续至成年[1]。

如果孩子年龄超过 5 岁(正常儿童语音功能通常在 4 岁 6 个月左右完全发育,5 岁前一般都能稳定发出所有音节)但仍有部分音节发音不清,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性并及时就诊[5]。

症状

功能性构音障碍主要症状为吐词不清,某些字发音错误,这就导致患儿与他人交流困难,严重影响学习、日常生活,长此以往可能诱发心理健康问题,各种影响有可能延续至成年[1]。

常见症状有哪些?

吐词不清,某些字发音错误:具体来说有构音方法错误和构音位置错误之分,前者如:“爸爸”读作“啊啊”,“边”读作“班”;后者如用舌尖音替代舌根音、舌根音替代舌前音等,常见的 g、k、h 发音不清就属于此类[1][5]。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理问题: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在与外界交流方面存在障碍,难以融入正常社会,容易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社交退缩[3]:又叫社交退缩症,指在他人面前感到浑身不自在,于是尽量躲避他人、避免与他人接触。

病因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神经发育不成熟有关,已知的病因包括遗传、心理、生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4]。

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4]:有研究对比患有该病的儿童父母与健康儿童的父母,发现患儿的父母年幼时及近亲中吐字不清者更多,所以认为该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饮食习惯[4]:咀嚼功能与语言发育密切相关,辅食添加不及时、饮食结构不合理(食物过软、汤类为主等)不利于口腔运动功能的锻炼和发育,进而影响幼儿的语音功能发育。

家庭语言环境[4]:孩子由长辈、保姆照顾,各种方言夹杂的复杂家庭语言环境导致孩子出现构音障碍、语言表达障碍。

家庭教育因素[1][4]:监护人的鼓励、教导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而若不管不问、沟通很少则不利于孩子语言的发育。

孩子患有影响语言发育的一些疾病[1]:比如记忆、认知、听力方面的问题等。

哪些人容易患病?

父母年幼时及近亲中有吐字不清症状。

辅食添加不及时,饮食以汤类、软烂食物为主者。

所在家庭语言环境复杂者。

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沟通很少者。

本身存在记忆、认知、听力等方面的问题。

就医

正常儿童语音功能通常在 4 岁 6 个月左右完全发育,5 岁前一般都能稳定发出所有音节。注意:有些患儿构音错误的方式是很难通过幼儿自身的学习纠正的,切勿认为大一点就慢慢好了而导致病情延误[5]。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孩子年龄超过 5 岁仍有部分音节发音不清者。

建议就诊科室

儿童保健科

医生如何诊断功能性构音障碍?

医生在诊断该病时通常是看患儿是否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发音器官的形态及功能没有异常;

听力正常;

言语发育水平达 4 岁以上;

发音错误呈固定状态(症状持续半年以上)[4]。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测试发音:让患儿自行朗读或通过看图提问引导幼儿发音,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吐词不清[3][5]。

听力测试:分为主观测试法(需要患儿主动配合)和客观测试法(无需有意配合,通过仪器检测),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能够协助判断患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其他:当怀疑患儿存在记忆、认知等方面问题时,可进一步行颅脑 CT、颅脑核磁共振(MRI)等检查,来了解患者有无脑部发育问题。

医生可能询问患儿家属哪些问题?

孩子说话时常见哪些字或音节不清晰?

这种总是读错、纠正不过来的现象出现有多久了?

孩子听力正常吗?有没有做过相关检查?

智力、认知方面发育跟周围同龄孩子相比一样吗?

平时孩子吃的最主要的食物都有哪些?

孩子小时候是几个月断奶?当时是怎么进行辅食添加喂养的?

孩子的父母以及近亲有没有小时候也出现吐字不清问题的?

患儿家属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孩子得的是什么病?现在诊断明确吗?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为什么会得功能性构音障碍?

该怎样治疗?

好不好治?一般疗程大概要多久?

会遗传吗?

如果再生一个孩子,也会得这种病吗?有没有办法预防?

治疗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加强口腔等构音器官的功能锻炼,以及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纠正错误的发音,包括语音矫治和行为训练,总体来看治疗效果良好[1]。

语音矫治:分三步进行,先教患儿认识到自身发音的错误,然后通过听觉语音刺激、语音定位法等治疗方法让患儿朝着正确的发音目标努力。完成前两步后,再逐步锻炼患儿把正确读音用于词语、句子之中。

行为训练:针对患者不良发音习惯进行的纠正训练,主要是口功能训练来锻炼口腔运动协调能力,比如练习吹泡泡、吹喇叭,改善食物质地(由软逐渐变硬),用牙刷刺激口腔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不积极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吐字不清的症状通常难以改善,严重影响患儿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长此以往可能诱发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影响成年后的发展。若坚持积极治疗,该病的预后通常较好,总体有效率可达 85%~90%[1]。

日常注意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治疗周期较长(通常达 2 周~7 个月)[1],日常注意生活中应注意始终遵照该病的治疗方法要求来护理,并尽量消除可能的病因。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方面:食物不能一味软、烂,建议增加各种质地的食物,让口腔得到充分刺激。

加强语言教育:鼓励患儿多说话,认真纠正发错的音节,加强发音锻炼。

创造有利的家庭语言环境:尽量避免说方言,家人应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吐字清晰、准确的良好语言环境。

有意识地锻炼构音器官:比如鼓励患儿玩吹泡泡、吹喇叭的游戏等。

预防

虽然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从目前已知的可能病因入手或许能够起到预防该病的作用。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及时诊治可能影响语言发育的一些疾病:比如记忆、认知、听力方面的问题等。

饮食方面:重视辅食的添加,食物不能一味软、烂,要增加各种质地的食物,让口腔得到充分刺激,通过咀嚼吞咽锻炼口腔运动的灵活性。

创造有利的家庭语言环境:孩子的照护者应做到吐字清晰、准确,避免方言夹杂。

重视语言教育:多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鼓励孩子模仿、学习发音。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维生素B6片的功效与作用-维生素B6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健儿清解液的功效与作用-健儿清解液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