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儿童甲基丙二酸血症,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甲基丙二酸尿症
概述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又称甲基丙二酸尿症,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有机酸代谢病。由甲基丙二酰辅酶 A 变位酶或其辅酶钴胺素代谢缺陷所导致。根据酶缺陷类型,可以分为 MCM 缺陷型(Mut 型)及维生素 B12 代谢障碍型(cbl 型)两大类。轻症、晚发性病例预后尚好,本症常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影响预后。治疗原则为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是一种在我国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有机酸代谢病。
根据酶缺陷类型,可以分为 MCM 缺陷型及维生素 B12 代谢障碍型。
致病机制是甲基丙二酰辅酶 A 变位酶或其辅酶钴胺素代谢缺陷引起酸蓄积。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喂养困难、肝大等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运动障碍、意识障碍、抽搐、发育迟缓或倒退、小头畸形等。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
MMA 总患病率在国外不同人种之间为 1/169000~1/50000。中国台湾地区约 1/86000。中国大陆尚无确切数据报道,根据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结果估算出生患病率约 1/28000,但北方有些地区发病率可高于 1/10000。
轻症、晚发性病例预后尚好,本症常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影响预后。
症状
MMA 在各年龄段中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通常发病年龄越早,急性代谢紊乱和脑病表现越严重。病情反复多与感染和应激相关。
甲基丙二酸血症有哪些症状?
新生儿期患者
呕吐、喂养困难
肌张力低下
脱水
严重酸中毒、高乳酸血症、高氨血症
昏迷和惊厥
儿童期患者
发育迟缓或倒退
神经系统症状如运动障碍、意识障碍
成人患者
周围神经病变
精神心理异常
病因
本病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 A 变位酶或辅酶腺苷钴铵缺乏,使 L-甲基丙二酸不能转变而在血中蓄积,引起神经、肝脏、肾脏、骨髓等多系统损伤,导致发病。
就医
临床观察和身体检查有助于识别上述明显的MMA症状。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以下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酮症、酸中毒、高氨血症、高或低血糖、低钙血症、肝功能异常、蛋白尿等。
血氨基酸、酯酰肉碱谱分析:丙酰肉碱(C3)增高,游离肉碱(C0)降低,C3/C0 比值增高,C3/乙酰肉碱(C2)比值增高。
尿有机酸分析: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显著增高。
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单纯型 MMA 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正常(<15μmol/L),而合并型 MMA 患者血液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不同程度增高。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双侧基底神经节区受损、皮质萎缩或发育不良、脑白质异常等。
基因诊断:致病基因发现基因突变。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儿有严重的呕吐脱水现象;
出现严重酸中毒甚至昏迷;
发育停滞甚至倒退;
精神心理异常;
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影响生命时。
就诊科室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甲基丙二酸血症?
该病诊断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查体:身体是否存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体征,疑诊。
碱谱分析:丙酰肉碱 C3 增高,C3/游离肉碱 C0 比值增高,C3/乙酰肉碱 C2 比值增高,初步诊断。
尿有机酸分析: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显著增高,可诊。
基因诊断:可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出现了呕吐脱水的症状?
患儿是否出现过昏迷的现象?
患者是否发育异常甚至倒退?
是否注意到发作之前有什么异常?
家里有人有相关病史吗?
你或你的家人是否因为接受过遗传咨询?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严重吗?
我需要做更多检查吗?
您推荐哪种治疗方法?会出现副作用吗?
假如我的孩子经常呕吐,该怎么办?
怎样才能知道什么是该病发作的诱因?
这病会遗传给孩子吗?
我的家人应该接受相关基因测试吗?
这病会影响后续的生活吗?
治疗
治疗原则: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
急性期治疗
适当限制天然蛋白质摄入;
静脉滴注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溶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给予能量支持;
急性失代偿期应给予碳酸氢钠纠酸;
静脉滴注左卡尼汀;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应考虑血液透析或血液过滤治疗。
缓解期治疗
多使用不含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的特殊配方奶粉或蛋白粉喂养;
长期口服左卡尼汀;
对于合并癫痫等疾病的患者,需给予抗癫痫治疗;
对于合并贫血、心肌损伤、肝损伤、肾损伤的患者,需给予维生素 B12、叶酸、铁剂、果糖、保肝药物等治疗。
日常注意
预后:轻症、晚发性病例预后尚好,本症常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影响预后。
尽量多了解 MMA,这有助于高效治疗和正确用药。
尽量避免摄入过多天然蛋白质如肉类、豆类等。
在治疗阶段中需要随时进行检查,以免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
如果孩子患上了该病,家人和朋友需要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
预防
该病为遗传代谢性疾病,目前只能通过相关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来进行预防。
避免近亲结婚,有 MMA 家族史者生育前可进行遗传咨询。
避免外伤、感染等诱发因素。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
在产前进行产前诊断,预防婴儿出现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