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秋季腹泻
概述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是轮状病毒感染胃肠道导致的炎症,是儿童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超过90%的轮状病毒胃肠炎患儿≤3岁。轮状病毒流行高峰发生在秋冬季(每年10月至次年2月)。
大便往往呈水样便,量多,样子有点像蛋花汤样。故特别需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避免脱水,即多次饮水;饮服口服补液盐溶液可以较好的预防脱水,及治疗轻中度脱水;患儿脱水较重时需接受静脉补液治疗。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可预防病毒性胃肠炎,并防止其传播。婴幼儿服用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水样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大多数儿童在5岁前会感染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 ~ 3天出现,可持续3 ~ 7天。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脱水(身体丢失过多的水分,处于缺水状态)。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可以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及治疗轻中度脱水。
目前尚无针对性的药物杀灭轮状病毒。
饭前便后、更换婴儿尿布或接触污物后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至少20秒)可避免患上及传播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症状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和呕吐,并可能伴有发热和腹痛。患儿会因腹泻及呕吐丢失体内的水分,如果不及时补充液体,会导致身体出现缺水的表现。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呕吐
水样腹泻
发热
腹痛
呕吐往往先于腹泻,在疾病的第1 ~ 2天出现,随后出现腹泻(先吐后泻)。腹泻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呈水样便,量多,一般持续3 ~ 7天,是引起并发症(如脱水)的主要原因。发热也往往在疾病的第1 ~ 3天出现,有中度发热(<39℃),或高热(≥39℃)。腹痛往往在大便前出现,不会言语的小儿往往用哭闹表达,便后腹痛往往消失。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症状与细菌性痢疾类似,但细菌性痢疾多发生于夏季,且每天腹泻次数较多(≥5次)。细菌性痢疾患者的大便与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水样便不同,往往带有黏液或脓血。此外,细菌性痢疾患者有里急后重的症状,即有强烈的排便感,但仅排出少量的大便。如果怀疑患有细菌性痢疾需要尽快就医。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有哪些并发症?
轮状病毒腹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脱水。当患儿喝水不足,无法补充因为腹泻和呕吐丢失的水分时,身体会出现脱水。脱水发生后,由于身体缺乏足够的水分,无法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时可导致精神异常(如小儿异常哭闹,异常安静)、昏睡、器官损伤、昏迷,甚至死亡。
极个别的患者,病毒感染会影响到心脏,肝脏等器官,造成这些器官的并发症出现。
婴幼儿脱水的常见表现包括:
口舌干燥
哭泣时泪少,甚至无泪
眼窝、脸颊或囟门凹陷
尿少,甚至无尿
行为暴躁或昏睡
此外,脱水患儿的皮肤弹性减弱,在提起并松开后,无法迅速地恢复原样。
病因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胃肠道引起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秋冬季高发。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病因是什么?
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原因,感染后轮状病毒在小肠的表面大量增殖,最终导致腹泻等症状。轮状病毒感染在6 ~ 24个月的婴幼儿中最为常见。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康复后并不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未来仍有可能感染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轮状病毒很容易在婴幼儿间传播。感染轮状病毒的儿童在腹泻症状出现前即可传播病毒,并且在症状消失后数天仍可传播病毒。病毒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段是开始发病到康复后的前3天。患病的儿童还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家中的其他成员以及密切接触者。
轮状病毒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轮状病毒儿童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儿童排便后或成人为婴幼儿更换尿布后若未妥善处理粪便或充分洗手,可导致病毒的扩散。轮状病毒可通过接触以下受污染的物品传播:
手
玩具、家具表面
食物
水
哪些人容易患病毒性胃肠炎?
儿童是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高危人群,存在以下情况的儿童感染轮状病毒的危险更高:
体质较弱的婴幼儿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
存在以下情况的老年人及成年人也有发生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危险:
照顾已感染轮状病毒的儿童
免疫功能较差
在旅行途中
就医
就医时,医生根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即可做出诊断,通过大便检查可明确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
何时应就医?
患病后,若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就医:
呕吐每天超过3次,及呕吐2天甚至2天以上
发热≥38.5℃,或超过2天
大便次数每天≥5次,或量很多
大便中带血
有脱水症状:口干、泪少甚至无泪、小便减少甚至无尿、皮肤干且弹性差、性格异常等
有轻度脱水症状,在自行治疗后病情加重
自行治疗超过1周病情仍未好转
就诊科室
儿科
肠道门诊
如何诊断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一般情况下,医生根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就可以诊断。为了确定是何种病毒感染,需要采集患儿的大便进行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儿或家长哪些问题?
腹泻/呕吐持续了几天?
腹泻/呕吐每天大约几次?
发病前是否食用过不干净的食物?
是否在上托儿所/幼儿园?
近期是否接触过腹泻的患者?
患儿家长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症状或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患儿是怎样患上该病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
最好的治疗办法是什么?是否有其他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传染性会持续多久?怎么确保其他家人不会被传染?
是否需要待在家里休息?需要休息多久?
以后还会再得这种病吗?
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性的药物杀灭轮状病毒。
患儿在患病初期往往会有呕吐出现,但一般为起病的第1 ~ 2天,一般也不十分严重,应注意饮食摄入的种类与方式。
患儿往往会有发热出现,应服退热药。
患儿往往会有腹痛,可以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抚摸腹部。
大多数患儿虽有水样腹泻,但给予口服足够水分,尤其是口服补液盐溶液,一般无脱水出现,或仅为轻度脱水,或较轻的中度脱水。
如为较重的中度脱水或重度脱水,需要在医院补液治疗,并观察病情变化。
日常注意
以下措施有助于缓解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的症状并防止脱水:
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或次选食物清汤(尤其是含很少量盐的蔬菜清汤)等液体,以预防或治疗轻中度脱水。
食物,可选米粥、清淡面食(如清淡烂面、淡软馒头、清淡软面包等),土豆泥、少量瘦肉糜等不油腻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量多餐。
婴儿在口服补液盐溶液的同时,仍可照常进行哺乳或使用全营养配方奶粉喂养。
充分休息。
非儿童患者,尤其是有免疫功能低下,及老年患者也应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以防止脱水。
预防
通过以下措施可以预防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并阻止其传播:
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一般在10月至次年2月),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应注意预防感染。
轮状病毒高发季节,在轮状病毒容易存在的区域,如医院、近期发生过轮状病毒感染的公共场所(如幼儿园的教室等),及公共的儿童活动场所(尤其是室内儿童游乐场所等)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直至症状消失至少2 ~ 3天。
使用消毒液清洁桌子、玩具等可能被轮状病毒污染的物品表面。
饭前便后、更换尿布后,及接触食物之前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至少20秒)。
沾染了粪便或呕吐物的衣物应清洗彻底,手洗时应戴上橡胶手套,机洗时应选择最长的洗涤时间。
仔细清洗生食的蔬菜和水果。
此外,目前已有针对轮状病毒的疫苗,可以使轮状病毒引起的严重腹泻减少90%以上。轮状病毒疫苗采用口服的形式,适用于2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