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脓胸
概述
脓气胸是脓胸的一种不常用名称,即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伴有气管或食管瘘的脓胸,胸腔与气道存在沟通,则脓腔内可有气体(X 线检查出现液平面),可被称为脓气胸。
脓气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幼儿和年老体弱者多见[1]。1~3 岁婴幼儿是脓气胸的发病高危人群,多发于农村地区,局部地区病例数高居不下[2]。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发病率明显降低[3]。
脓气胸主要是由于肺内感染灶中的病原菌,直接侵袭胸膜或经淋巴管而引起,常见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的患者[3]。
按照疾病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病理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渗出期(Ⅰ期),纤维化脓期(Ⅱ期),机化期(Ⅲ期);按致病菌则可分为化脓性、结核性和特异病原性脓胸[1]。
胸部隐痛,气促、咳嗽为脓气胸主要症状,也可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感染表现[1]。
治疗原则是抗感染治疗,用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全身治疗还包括营养支持、降温、吸氧;引流是治疗感染时最基本的元素,把气体和脓液引流以恢复肺的膨胀,使病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1]。
由于婴幼儿对炎症的局限能力差,患脓气胸后易并发脓毒血症(旧称败血症,一种严重的感染)、胸壁感染及呼吸衰竭。但如能及早治疗,并在治疗过程当中给予恰当的监测,脓气胸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后果[4]。
脓气胸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其防治首先要从防入手,要加强平时的体质锻炼,预防呼吸道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症状
脓气胸的全身症状主要为感染症状,包括发烧、白细胞升高、发烧后呼吸快、呼吸困难等。急性脓气胸常表现为高热、胸痛、呼吸困难;慢性脓气胸可见胸膜增厚、胸廓塌陷、慢性消耗和杵状指(趾)[3]。
脓气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
感染症状:发热、白细胞升高。
呼吸系统症状:脓性胸腔积液导致的咳嗽、咳痰、胸痛。如是支气管-胸膜瘘时突然咳大量脓痰,有时有血性痰。患者伴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发绀和休克。
体征变化:
急性期患者呈急性面容,有时不能平卧,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实,听诊呼吸音明显降低或消失。
慢性期患侧胸廓塌陷,呼吸运动减弱,脊柱向患侧侧弯,气管和纵隔移向患侧,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明显降低或消失。
如果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当患者健侧卧位时可出现呛咳加重。
病程长久患者可有杵状指(趾)。
中毒症状和营养不良:慢性脓气胸由于较厚的纤维板形成,急性中毒症状较轻,主要是慢性中毒症状和长期慢性消耗造成的低热、乏力、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脓气胸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脓毒血症:旧称败血症,指脓液被吸收入血,并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出现休克,威胁患者生命。
胸壁感染:可引发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炎症,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活动障碍。
呼吸衰竭: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
胸廓畸形:慢性脓气胸患者患侧胸壁塌陷,严重者出现脊柱侧弯。
病因
脓气胸的病因是病菌侵入胸膜腔,引起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同时伴有气管或食管瘘,导致脓腔内有气体。目前较为多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也可为结核菌、阿米巴原虫和放线菌等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3]。
脓气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肺部炎症,特别是靠近脏层胸膜的肺炎可直接扩散到胸膜腔。
肺脓肿或结核空洞直接破溃到胸膜腔。
胸壁、肺或食管的外伤。
纵隔感染扩散到胸膜腔,如食管自发性破裂或穿孔。
膈下脓肿通过淋巴管扩散至胸膜腔。
菌血症或脓毒血症的致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膜腔。
医源性感染,如胸腔穿刺或手术造成污染引起脓气胸。
哪些人容易患脓气胸?
肺炎患者:脓胸继发于肺部感染时,患者通常都有急性肺炎的病史。
肺脓肿和支气管感染也可引起胸腔积液,故有此病史人群需警惕。
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全,抵抗外界感染的能力较差的婴幼儿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进而导致脓气胸。
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容易患脓气胸。
就医
当患者出现高热、胸痛、咳嗽、呼吸困难时需及时就医,切忌拖延,以免导致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高热。
咳嗽、咳痰。
呼吸急促。
胸部隐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剧烈胸痛。
呼吸困难。
发绀。
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胸外科
小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脓气胸?
医生一般会根据高热、脉快、呼吸急促、食欲差、胸痛、全身乏力、白细胞增高等征象来诊断脓气胸;患者患侧语音震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胸部 X 线检查患侧显示积液所致的致密阴影,并出现液平面;胸腔穿刺可抽得脓液。医生根据以上症状、体征、X 线表现,特别是胸穿结果,便可明确诊断[3]。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1]:
血液化验:脓气胸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慢性期有贫血,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降低。
胸腔穿刺液化验:早期渗出液呈脓性,部分有臭味。白细胞计数达(10~1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3 g/dL(克每分升),葡萄糖<20 mg/dL,涂片染色镜检可找到致病菌,进行培养可确定致病菌,药敏试验用于指导治疗。
胸部 X 线检查:脓气胸早期 X 线结果同一般胸腔积液征或包裹性胸腔积液相像,由于有气体,出现液平面。若有大量积液,患侧呈现大片浓密阴影,纵隔向健侧移位。如脓液在下胸部,可见一由外上向内下的斜侧弧线阴影。脓液不多者,可见肺部病变。慢性期可见胸膜粘连,患侧胸容积缩小,肋间隙变窄,纵隔移位等。
超声波检查:所示积液反射波能明确范围和准确定位,有助于诊断和穿刺。
肺功能检查:慢性期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减低。
痰色检查:疑有支气管-胸膜瘘时,医生会在患者胸腔内注入 1% 亚甲蓝 2~5mL 后观察咳出痰的颜色,以助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有无肺炎、支气管感染病史?
发烧多久了?咳嗽多久了?
有没有咳痰,痰中有没有血?
胸部疼不疼?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有没有自行服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会导致脓气胸?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你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需要手术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脓气胸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急性脓气胸的治疗原则为抗感染、排净脓液和气体促进肺复张以消灭脓腔,同时给予全身一般治疗;对慢性脓气胸的治疗原则是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排除造成慢性脓气胸的原因,闭合脓腔,消除感染[3]。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加强营养、补充血浆或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对症处理。医生会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给氧方式。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胸腔液或血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一般采用联合、足量、静脉内全身给予方法。特殊菌种如结核菌、真菌、放线菌等应给予有效的抗痨治疗和抗真菌治疗。
手术治疗
急性脓气胸
脓气胸压迫肺,通过引流进行局部缓解。
引流是感染治疗中最基本的元素,医生会把气体和脓液引流以恢复肺的膨胀,使病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
如穿刺引流脓液不佳,医生会在局麻下做肋间插管或经肋床插管闭式引流排脓,行灌洗和局部抗生素注入治疗,脓腔关闭后拔管。
脓液和气体排出后,肺逐渐膨胀,两层胸膜靠拢,空腔逐渐闭合。若空腔闭合缓慢或闭合效果不好,医生可能会行胸腔扩清及纤维膜剥除术。
慢性脓气胸
改善原有胸腔引流,使引流更通畅,为以后的手术创造条件,部分患者的脓腔可因此得以闭合。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医生会剥除壁层和脏层胸膜上的纤维板,使肺组织从纤维板的束缚中游离出来,重新扩张,不仅消除了脓腔,而且还能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这是最理想的手术。但由于肺内有广泛病变或增厚的胸膜与肺组织粘连过紧,使胸膜纤维层常无法剥除。因此,该手术的适应症比较严格,仅适用于肺内无空洞、无活动性病灶、无广泛纤维性变、肺组织能够扩张的慢性脓气胸。
胸膜肺切除术:若慢性脓气胸合并广泛而严重的肺内病变,如空洞、器官和支气管高度狭窄或支气管扩张等,需施行胸膜全肺切除或胸膜肺叶切除术。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出血多、创伤重,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胸廓成形术:目前多用改良的 Schede 手术,即仅切除壁层纤维板,骨膜下切除肋骨,保留骨膜和肋间肌、肋间神经和血管,将肋间束固定在脏层纤维板上,消除脓腔。此术式创伤较大,目前已很少使用。
疾病发展和转归
婴幼儿脓气胸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及时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若急性脓气胸就诊过迟或处理不当等,会使得脓腔长期不愈,进入慢性期。慢性脓气胸的手术难度会增加。
日常注意
对于脓气胸的护理,第一是在全身对应治疗;第二是增加营养;第三是放置引流后,保持引流管通畅;第四是注意体位,需要经常给患者翻身。因为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变换体位活动有利于肺的膨胀和痰排出[5]。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监测体温,及时处理,对应治疗。
增加营养,严重感染会极大消耗体内营养。如果能够饮食,经口最好,如果营养经口不能完全供应,可用药静脉营养,包括氨基酸,脂肪乳。如果营养严重消耗,可以补充一些蛋白。
放置引流后,保持引流管通畅。拍背、吸痰、雾化和祛痰药物能使痰液稀薄,促进排出。
变换体位,经常给患者翻身,因为这种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变换体位有利于肺的膨胀和痰排出。
预防
目前并无预防脓气胸相关的可靠研究。脓气胸多继发于肺炎,故应在肺炎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即可防止并发化脓性胸膜炎。增加抵抗力避免感染,从源头预防是最重要的。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遇有气候变化,及时更换衣物。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进食或喂食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求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以免食物呛吸入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