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是什么?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怎么办?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症状有哪些?

外伤后颅内积气通常是由于脑部受到锐气、钝器击打、坠伤跌伤发生开放性颅底鼻旁窦、乳突、后筛窦或蝶窦骨折,随后空气通过骨折线处进入颅腔造成颅内积气,由于外伤造成的颅内积气中常合并脑脊液的存在。临床中外伤后颅内积气发生率占头颅损伤的 9.7%。而发病趋势不详。该病由脑部受到外伤后发生开放性骨折,气体随着颅底鼻旁窦、乳突、后筛窦或蝶窦骨折线进入脑内所致,气体会聚集在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内或脑室内,通常以单侧为主,挤压正常脑组织,易发生脑疝。由于损伤的部位和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导致临床症状表现出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脑脊液鼻漏、耳漏,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头部有气过水声,出汗等。当咳嗽、打喷嚏时病情加重,并且可能出现颅内高压,脑受压可以引起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偏瘫、偏盲等,严重时可发生脑疝。不同治疗方法有不同特点。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者,少量的积气可自行吸收,给予抗菌治疗预防感染;手术治疗多用于出现脑脊液鼻漏、耳漏和脑膜刺激征的患者,存在大量积气的患者应立即手术治疗,以免发生脑疝;对于脑脊液漏复发性颅内积气,应按脑脊液修补原则及时手术。颅内积气的部位和量的大小不同从而危害也不尽相同,由于空气的进入可能携带致病菌而发生颅内感染,而脑脊液持续漏出引起颅内压减少,牵拉脑膜、脑神经等,而大量积气易引发脑疝甚至危及生命。值得注意的是外伤后颅内存在大量积气,易引发脑疝,而疝出的脑组织压迫临近的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引起相应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功能受损,往往预后不良。

别称

GPI缺乏症

概述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组分,氧气在肺毛细血管网与红细胞结合之后,运送到全身的各处组织器官,满足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所需。随后,红细胞又会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完成气体交换的整个流程。由此可见,红细胞对维持生命至关重要。

当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发生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glucose phosphate isomerase deficiency),导致红细胞的糖代谢过程受到影响,难以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进而破裂,发生溶血。持续性的溶血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波及全身各处器官,甚至有致死风险。自从1968年报告首个病例以来,世界各地已陆续发现了约60例患者。因该病临床相对罕见,估计其发病率小于1/50万。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有当父母双方都携带有致病基因时,后代才会有大约1/4的患病几率。

患者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红细胞的正常糖代谢途径受到阻碍,不利于毒性物质代谢和能量供应,令细胞更容易发生破裂,造成慢性溶血性贫血。

以往的病例报告显示,该病症状轻重不一。最严重者出生即无法存活,病情相对较轻者则可以存活至成年。

患者一般在童年时期已出现非常明显的慢性贫血和黄疸,易发感染,并可能由感染诱发“溶血危象”,危及生命。

当患者严重贫血时,就需要接受输血治疗。但长期依赖输血也会损害身体健康,并增加感染风险。目前,临床推荐施行脾切除术,以减少患者对输血的需求。

无论输血还是脾脏切除,都是权宜之计,无法改变先天存在的基因突变对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利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降低感染风险。

症状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患者以自幼伴有先天性慢性贫血和黄疸为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智力和运动障碍。随着年龄上升,病情可能不断进展,甚至由感染导致急性加重而致死。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会引起哪些症状?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患儿出生后就伴有轻度~重度贫血,大多数在童年或青少年阶段就因为病情严重而就诊。

该病患者常见各种慢性溶血性贫血的相关症状,包括:

肤色苍白;

黄疸:眼睛和皮肤黄染;

尿色橙黄或茶色;

极度疲乏;

呼吸短促;

心率过快;

脾脏肿大;

易发感染。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有哪些危害?

重度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可导致怀孕期间即出现胎儿水肿,新生儿出生后即难以存活。

对于出生时能够存活的患儿,如果病情无法得到控制,将会日益严重并出现下列问题:

胆结石:慢性溶血所生成的胆红素会致使胆结石的发生率上升。

神经系统损伤: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智力低下或运动功能障碍。

溶血危象:在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有可能引起病情突然加重,呈现更为危重的症状,例如:

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或功能衰竭;

中枢神经功能损伤;

意识障碍或休克;

严重者有致死风险。

病因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患者是先天性的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的糖代谢途径异常,各种代谢物质处于失衡状态,影响红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形态结构,使其更易于发生破裂。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目前认为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可能存在 2 种生物学功能:

参与细胞内的糖代谢。

在此过程中可以为红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

同时有助于毒性物质代谢,避免其损伤细胞膜,影响红细胞形态的可塑性。

作为细胞因子参与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维持。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基因突变造成在人体内的活性大幅降低,形成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最严重的危害就是阻碍了正常的糖代谢过程,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红细胞缺乏足够的能量供应,不利于维持正常功能;

毒性物质代谢受阻,逐渐聚积在红细胞内,累及细胞膜,导致细胞形态僵硬,容易发生破裂。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人体内的染色体均为成对编组,共有23对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指只要成对的染色体中有1条是正常的,个体就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疾病症状,仅作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必须2条染色体相应部位的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才会真正表现出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只有在父母双方均为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突变基因携带者时,下一代才会有大约1/4的发病率。

哪些新生儿可能发生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

哥哥或姐姐已确诊为患者:假如家庭里先出生的孩子已经确诊患病,那么后续新生儿就有 25% 的患病风险,远远高于普通人群。

目前国内外报告的病例总体呈散发性分布。

就医

该病在婴幼儿时期就会出现贫血症状,家长如果怀疑孩子患有先天性的血液系统疾病,最好及早去医院确诊。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血液检测和红细胞酶活性测定,可以作出初步的临床评估。随后,结合基因测序分析就能得出精确的诊断结果。

哪些情况下应及时就医?

患者在婴儿期就会表现出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的临床特征——慢性贫血和黄疸(皮肤或眼睛呈黄色)。由于其他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或毒性物质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因此家长最好尽快带患儿去血液专科确诊病情。

注意:婴儿出现贫血和黄疸现象,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务必及早确诊,及早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开展治疗和护理,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就诊科室

血液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

医生会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可能询问的内容包括:

● 正在服用的任何药物;

● 是否接触过有毒物质;

● 其他家庭成员的病史。

随后,医生需要通过一系列辅助检查来鉴别发生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最终得出确诊结果。这些检查可能包括:

血常规检查:检查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数量。

网织红细胞计数:有助确定贫血的原因。

血生化检测:测定胆红素水平,同时评估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血清铁蛋白水平: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评估红细胞的细胞膜是否出现异常。

红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检测:鉴别可能造成溶血性贫血的具体原因。

基因测序:分析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父母所携带致病基因之间的相关性。

影像学检查:观察腹部器官的病变情况,是否伴有脾脏肿大或胆结石。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

症状达到怎样的严重程度?

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减轻或加重?

是否还伴有其他异常情况?

其他家庭成员是否也有类似症状?

是否未经医嘱,擅自服用某些药物?

近期的饮水和食物是否来路不明或受到污染?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患儿的症状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这种情况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

采用何种检查手段可以得出确诊结果?

病情是否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

是否还会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您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案?是否还有其他替代方案?

日常生活和饮食应注意哪些方面?

治疗

对于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临床始终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当患者严重贫血时,就需要接受输血治疗。但长期依赖输血也会损害身体健康,并增加感染风险。目前,临床推荐施行脾切除术,以减少患者对输血的需求。

如何治疗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

脾切除术: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的治疗重点在于尽量改善溶血症状。目前,医生一般推荐患者接受脾切除术。

脾脏相当于是红细胞的过滤器,会去除大量异常红细胞。切除脾脏后,可以有助于维持体内红细胞的数量。

不过,由于患者的红细胞存在先天性的功能缺陷,虽然脾切除可以增加细胞数量,但并不能恢复细胞功能,

因此患者在某种程度上仍伴有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输血治疗:当贫血严重时,患者需要接受输血。

祛铁治疗:长期输血的患者可能发生铁过载,需要使用去铁胺、地拉罗司进行祛铁治疗。

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结石的患者可以同时切除脾脏和胆囊。

日常注意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患者应该注意增强体质,讲究个人卫生,传染病高发季做好防护,尽可能降低病原体的感染风险。

日常注意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医生或营养师指导,均衡饮食。

确保日常注意食谱中含有各种充足的营养成分;

服用任何补剂或药物之前都要咨询医生;

不要擅自服用任何保健品或民间偏方,以免对血液系统造成更大的伤害。

开展适当的锻炼,以利于增强体质。

锻炼方式可采用散步、慢跑等方式,每天坚持锻炼 20~30 分钟;

避免剧烈运动或对抗性运动,减少创伤、出血的风险;

减少创伤的意义还在于同时降低发生感染的风险。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诱发“溶血危象”。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推荐使用含有杀菌剂成分的洗手液;

注意饮食和餐具卫生;

外出时,尤其去医院复诊时最好戴口罩,不要接触其他传染病患者;

日常注意可以选用含有杀菌剂成分的漱口液和鼻腔洗液,减少病原体侵入的风险。

预防

由于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属于遗传疾病,因此就个体而言无法预防自身发病。假如家庭中已有确诊的患儿,医生会在母亲再次怀孕时,推荐其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产前基因检测,提前知晓胎儿是否为先天性患儿。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盐酸洛美沙星乳膏(洛芙林)的功效与作用-盐酸洛美沙星乳膏(洛芙林)说明书

2023-8-2 23:41:04

保健

怎么去脚臭 治疗脚臭偏方大全

2023-9-4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