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攻击性婴儿纤维瘤病
概述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是发生于新生儿或 1 岁以内婴儿、以单个或多个出现的生长迅速的肿块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本病常发生于 1 岁以内的婴儿,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孕期营养以及外伤、激素等有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创伤、环境、孕期雌激素水平不稳定等。
本病多位于上臂、腿部和躯干,主要为压迫症状,具体表现为患儿皮肤表面长有直径数厘米~十几厘米、边界不清晰、表面光滑、质地柔韧的瘤体,瘤体大小不一,生长迅速。常局部复发,但不转移。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切除时一般会适当扩大切除面积,避免有组织残留而导致复发。
本病多次复发后,病变范围可扩大,出现不可抑制的生长,可能会侵犯患者重要器官,危及生命。
该病早期进行手术切除且适当切除相连的组织后,治愈率会提高。
症状
新生儿或 1 岁以内婴儿的上臂、腿部和躯干等部位出现瘤体是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最常见的症状。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肿物:新生儿或 1 岁以内婴儿的上臂、腿部和躯干等部位出现肿物,局部皮肤可能出现颜色加深,,表现为患儿皮肤表面长有直径数厘米~十几厘米、边界不清晰、表面光滑、质地柔韧的肿物。
角质层脱落:患者早期可仅表现为有手痒、麻木感觉,皮肤表面发生损伤后出现约 0.1 毫米大小的小白点,后期小白点演变为菲薄脱屑,随后出现大面积脱皮,产生强烈的灼痛感。
压迫症状:瘤体增大可能会产生压迫症状:压迫肌肉组织时,可导致肌肉组织的缺血坏死,出现皮肤青紫等表现;若压迫神经,可引起皮肤麻木、疼痛,或者有针刺、异物感。
感染症状:有的患儿可出现局部皮肤的感染症状,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等。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肌肉组织的缺血坏死:若瘤体浸润血管,会引发肌肉组织缺血坏死。
病因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主要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孕期营养以及外伤、激素等因素有关。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主要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正常免疫监视功能的丧失:这是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最常见原因,免疫功能丧失会导致新生儿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该病。
潜在病毒的活跃:长期接触毒物如苯、镉、汞等,易导致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
物理因素:如长期接触 X 线。
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会抑制新生儿的免疫功能,降低自身抵抗力,而且免疫抑制剂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而引起肿瘤的发生。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西罗莫司等。
孕期营养:母亲在怀孕期间营养不均衡或长期营养不良也与该病有一定的关系。
外伤:新生儿在出生后受到外伤也可能会引起该病。
激素: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激素类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孕激素等也可能会引起该病。
遗传:该病可能与遗传有关,家族中有人患有该病者,患病概率较高。
哪些人容易患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免疫功能异常儿童:新生儿若在出生后未得到良好照料,身体素质不佳,免疫功能出现异常者容易患有该病。
母体孕期接触射线:母亲在怀孕期间长期暴露于放射性高的射线环境内。
服用激素类药物:母亲在孕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雌激素、孕激素等。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患本病。
男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有患病的可能性,但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或婴儿身体出现肿物且生长迅速。
皮肤出现针刺感、异物感。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肌肉组织缺血坏死(坏死部位疼痛,肿胀,红肿,发热),皮肤发紫。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肿瘤外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侵袭性婴儿纤维瘤?
当医生怀疑是侵袭性婴儿纤维瘤时,将通常进行皮肤检查、B 超、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初步诊断,通过皮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进一步予以确诊。
视诊和触诊:为皮肤科常规检查,通过该项检查,可以了解患儿病变组织的范围以及病变组织的形态(颜色、大小、活动度、质地,以及与周围组织边界是否清楚),医生可初步判断是否为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
B 超检查:该检查可明确瘤体的大小、位置、形态。
血常规检查:该检查是通过确定患儿的白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判断患儿是否出现感染表现及感染程度。
肝肾功能检查:该检查是为了判断患儿的肝肾功能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的重要依据,检查准确率可以达到 99% 左右,是临床所有检查项目中最准确的检查。该检查主要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判定其病变的性质为良性还是恶性。
磁共振成像检查:是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神经系统以及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判断病变的组织是否有异常信号,并对病灶精准定位,可判断组织内是否有肿瘤。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有这些症状?
这些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什么时候症状会减轻或加重?
家族中有其他人患过此病吗?
曾经吃过什么药?
曾到别的医院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
还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吗?
这些症状会存在多久?
应该怎么治疗?
治疗后会复发吗?复发了怎么办?
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围内?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的恶性程度较高,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但手术治疗后仍容易复发,故常使用手术联合放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可做辅助治疗使用,需要由专科医师根据病情确定药物治疗方案。
中医药疗法:术后可使用中药配合放疗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放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但请注意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请专业医生开具药方,不要随意听信小诊所的“偏方良药”。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切除患儿的瘤体以及瘤体周围被感染的组织,从而直接将侵袭性婴儿纤维瘤去除掉。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是指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癌症三大治疗手段之一。本病主要在术后使用放疗,以减少复发。
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瘤体增大可能会产生压迫症状,造成肌肉组织的缺血坏死。若压迫神经还可引起皮肤麻木、疼痛感或针刺感、异物感,这些症状会使患儿哭闹不止。
本病预后较好,经过正规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治愈率约为 85%,但有复发可能,复发率约为 1/3。本病多次复发后病变范围可扩大,出现不可抑制地生长,可能会侵犯患者重要器官,严重时危及生命。
日常注意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患儿应从心理护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日常注意管理,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复诊,以达到更好的治疗预期。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如果患儿做了手术,术后每天更换两次敷料,保证卫生;引流管注意不要扭曲或折叠,保持通畅。
放疗注意事项:接受放疗的患儿,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疲劳、脱发、没有食欲、恶心呕吐、皮肤红肿等不良反应。一般在治疗开始 2~3 周后出现,如果不良反应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用药: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应每 6 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皮肤检查、血常规、B 超检查等项目。
饮食: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如清米汤、蔬菜汁、过滤的果汁等,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鸡蛋羹、菜泥等,若患儿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若患儿年龄过小,应增加喂养次数,多补充营养,增强患儿的抵抗力。
运动:术后第 1 天患儿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有过大的运动如蹬腿、爬行、站立等;术后 3 天患儿可适量在床边活动,但活动强度不宜过大,适度运动即可如按摩手部、弯曲膝部等;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预防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暴露在有害物理因素、避免滥用药物、注意卫生、避免近亲结婚、定期体检等。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注意避免暴露在有害物理因素下,如射线。
母体在怀孕时避免滥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天都应洗澡,尽量减少外界病菌的侵袭。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避免近亲结婚。
选好受孕时机:夫妻双方的年龄要适当,女方年龄最好不要超过 35 岁。
受孕时,男女双方应避开有害环境,若接受过放射线照射、接触过农药或正在服用某些有致畸可能性的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等),暂时不可怀孕。
家族中有人患有该病的人群,应注意定期体检,一年至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