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水疱性远端指(趾)炎
概述
水疱性远端指炎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儿童的手指正面或侧面的水疱性皮肤病。
该病主要发生于 2~16 岁儿童,成人少见。
该病最主要病因是乙型溶血链球菌感染,危险因素有年龄、皮肤破损、免疫功能低下等。
患者单个或多个手指的 1~3 节手指正面或侧面长有水疱或脓疱是该疾病最典型症状,同时会有自觉性疼痛、按压痛和瘙痒等症状。
口服抗生素药物、外用抗生素药膏、对成熟水疱切开引流并定时换药包扎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避免引起其他部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是该疾病的治疗关键点,没有明显疼痛时是否应该对水疱进行切除是该疾病的治疗难点。
该病会使人体更易感染细菌,同时会损害皮肤,影响皮肤外观。
该病应与单纯疱疹、婴儿肢端脓疱病、掌跖脓疱型银屑病、葡萄球菌性脓疱疮等疾病相鉴别,避免因症状相似造成误诊。
症状
水疱性远端指炎的症状主要症状有手指正面或侧面长有水疱或者脓疱,同时会有自觉性疼痛、按压痛和瘙痒等症状。
水疱性远端指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水疱性远端指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手指正面或侧面长有水疱或者脓疱:在单个或多个手指的 1~3 节手指正面或侧面长有水疱,形状不规则,类似于一个大的疱疹,但是容易破裂,颜色多为红色。水疱成熟后会变成脓疱,里面有脓液。
自觉性疼痛:不是所有患者都有疼痛的感觉,不同的患者皮肤敏感程度不同,疼痛的感受也不同,所以有的患者会感觉到疼痛,有的患者感觉不到疼痛。
按压痛:用手按压水疱会出现疼痛。
瘙痒:除了有疼痛的感觉以外,水疱和周围皮肤还会有瘙痒的感觉。
病因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抵抗力低下、皮肤损伤是水疱性远端指炎主要的病因。
水疱性远端指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水疱性远端指炎最常见的致病细菌。
哪些人容易患水疱性远端指炎?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水疱性远端指炎: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力低下使人体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使得细菌更加容易侵犯人体。
皮肤损伤:当皮肤有破损时,人体免疫力下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容易侵入体内,皮肤损伤处的渗出液为细菌繁殖提供良好环境。
皮肤卫生:不注意皮肤卫生,会造成细菌堆积,使细菌更易侵害人体。
环境:生活环境潮湿,适合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水疱性远端指炎:
年龄:儿童是患该疾病风险最高的人群,主要发生于 2~16 儿童,并且抵抗力低下的儿童更易感染细菌。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单个或多个手指正面或侧面长有水疱或脓疱。
水疱颜色变红。
自觉性疼痛。
按压疼痛。
瘙痒。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疼痛或瘙痒加重。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皮肤科
疼痛科
医生如何诊断水疱性远端指炎?
当医生怀疑是水疱性远端指炎时,将通常进行皮肤科检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并结合痰液涂片和细菌培养检查以及病史询问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皮肤科检查:检查是否单个或多个手指正面或侧面长有水疱,是否有地方出现化脓现象,从而判断是否有皮肤损害。水疱形状不规则,类似于一个大的疱疹,并且容易破裂,颜色多为红色。
体格检查:检查全身是否有功能障碍,如手指的肌肉力量和感觉情况,从而来判断是否有肌肉力量或者感觉等全身功能方面的减弱或消失。进行检查时,患者需听医生指令做动作或说出感觉。
血尿常规检查:检查是否有血尿异常。
痰液涂片:检查是否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从而来确定是否确实为水疱性远端指炎,因为该疾病是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造成的。收集肺深部咳出的痰,留第 2、3、4 口痰不染色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则痰液中含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革兰阳性球菌。
细菌培养:检查是否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从而判断是否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繁殖增长。取水疱里的液体里的细菌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
有没有发烧等前驱症状?
症状出现之前在哪里玩耍或者在哪里待过?
症状出现之前身上有伤口吗?
症状不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自己在家有做什么治疗?吃过什么药?
平时总是生病吗?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还会有别的症状出现吗?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多久之后症状可以出现缓解?
治疗之后症状会复发吗?
痊愈之后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水疱下去后会留疤吗?
治疗
水疱性远端指炎主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配合止痛药和止痒药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瘙痒,成熟水疱可切开引流并对其进行换药包扎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可以用来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治疗选用足量敏感抗生素口服,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
止痛药物:可以用来减少或消除疼痛,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
止痒药膏:可以用来减少或消除瘙痒感,如无极膏、皮炎平软膏、地奈德乳膏等。
手术治疗
切开引流术:将成熟水疱切开引流,消除脓液,避免人体再次感染或者传染给其他人。
其他治疗方法
家庭护理指导:平时多注意皮肤卫生,上厕所后要洗手,接触公共场合的物件后,及时洗手等;加强身体锻炼,如跑步、踢足球、跳绳等运动来提高抵抗力;保护自己不受伤,来避免皮肤外伤破损;毛巾、脸盆、浴巾禁止公用,防止传染。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皮肤溃烂,疼痛瘙痒加重,使患儿生活质量下降,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性格、情绪都有很大影响。
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后,患儿预后良好,1 周后皮肤破损处能痊愈。
日常注意
因患者多为儿童,并且与日常注意卫生关系密切,需要父母对患儿进行日常注意护理,来避免细菌再次感染或者使病情加重。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保持纱布的干净清洁,应及时更换清洁敷包,防止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再次感染。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按照医嘱选用足量敏感抗生素口服,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杀死细菌,但注意不要过量。
定期复查:若不在家自己换药,可每 2~3 天去医院换药,或检查有无再次感染。
避免感染: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伤口,避免其他部位感染,同时注意杀菌消毒。不要去医院等人多、细菌多的地方,避免再次感染细菌。
其他:注意对患儿进行安慰,告诉其该病恢复快,不留疤痕,使其情绪稳定,保持心情愉悦。
预防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主要的致病因素,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提高机体免疫力: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篮球等,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避免受伤:保护自己不受伤,避免外伤皮肤破损。
保持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要勤洗手、洗澡,防止细菌堆积。
毛巾、浴巾、脸盆禁止公用,防止传染。
环境因素:注意家居环境清洁卫生,多开窗通风,勤消毒。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预防接种:因为儿童的免疫力较低,易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以让儿童接种乙型溶血链球菌疫苗,来预防乙型溶血链球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