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炎是什么?胎膜炎怎么办?胎膜炎症状有哪些?

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是指在妊娠期和分娩期,病原微生物进入羊膜腔引起感染的总称,包括羊水、胎膜(绒毛膜、羊膜和蜕膜)、胎盘甚至子宫感染。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可增加胎儿、新生儿感染,是引起胎儿宫内死亡或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可引起一系列产科并发症,增加产妇围生期感染及死亡风险。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发生率为 4%~10%,且胎龄越小的新生儿,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发生率越高;另外,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是诱发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约占早产原因的 30%。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最主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而胎膜早破、医源性因素孕妇抵抗力下降、孕妇既往有早产史、产褥期感染史、胎膜早破史,既往有阴道炎和子宫颈炎史、妊娠前合并子宫内膜炎以及羊水内胎粪污染等是本病的危险因素。本病根据症状表现可分为亚临床型和临床型。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孕妇体温升高,心率增快超过 100 次/分钟,胎心率超过 160 次/分钟,子宫收缩伴有压痛,阴道出现脓性分泌物,外阴出现瘙痒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胎盘、胎膜和羊水粪便污染并伴有臭味。若胎儿感染,出生后新生儿可表现为心率快、呼吸急促、发绀(皮肤发紫)、嗜睡等。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是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适时终止妊娠;治疗关键点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论早产儿还是足月新生儿,如怀疑或确诊孕妇为本病者,新生儿均应收住新生儿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治疗难点是感染时间越长,发生胎死宫内以及新生儿感染的风险性就越大。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未及时治疗,可引发众多并发症,孕早期出现感染可造成流产,孕中期发生感染可造成胎儿畸形、死胎发生;在孕晚期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及产褥感染等;另外可引起孕妇感染性休克,继而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危及孕妇生命。对于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

别称

绒毛膜羊膜炎

概述

胎膜炎是在分娩前或分娩期间发生的急性细菌感染。胎膜指胎儿周围的膜——“绒毛膜”(外膜)和“羊膜”(充满液体的囊)。当细菌感染胎儿周围的绒毛膜、羊膜和羊水时,就会出现该病。

本病可能导致母亲和婴儿严重感染或婴儿早产。

胎膜炎与分娩时孕妇的孕龄存在强相关性,被确定多发于 10% 的足月分娩,30%的早产分娩。在 20 至 24 周发生流产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现(80%~90% 多发于此类情况)。

主要表现为子宫收缩、宫颈成熟和蜕膜激活,最终导致膜破裂和分娩。

可见于足月和早产分娩,虽然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多考虑炎症介质的作用导致了此病的发生[1]。

本病一旦确诊,需立即接受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症状

常见哪些症状?

胎膜炎并不总引起症状,但有些女性可能经历如下体征和症状:

产妇发烧(这是感染最重要的临床症状);

发汗(出汗过多);

血压过低(低血压);

子宫压痛;

显著的母体心动过速(心率> 120 次/分钟);

胎儿心动过速(心率> 160~180 次/分);

羊水恶臭。

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菌血症(血液中的感染);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感染);

需要剖腹产;

分娩时大量失血。

大约 3% 至 12% 患有胎膜炎的女性患有菌血症,这会增加剖宫产的需求。在进行剖宫产的患者中,高达 8% 会出现伤口感染,约 1% 会出现盆腔脓肿(脓液的收集)。由感染引起的产妇死亡极罕见,且患有胎膜炎的母亲的婴儿也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可导致脑膜炎,即脑和脊髓内层感染)。然而,这种情况发生在不到 1% 的足月分娩婴儿中。

肺炎或菌血症也可能发生在约 5% 至 10% 的妇女所生的婴儿中。菌血症在早产儿中更常见。极少数情况下,与胎膜炎相关的并发症可能对早产儿造成生命危险。如果早期诊断出感染并开始抗生素治疗,则不太可能发生这些并发症[2]。

病因

虽然本病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多考虑炎症介质的作用导致了此病的发生[1]。

增加胎膜炎风险的因素包括:

母亲的年龄较小(不到 21 岁);

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第一次怀孕;

劳动时间长;

早产;

分娩期间多次阴道检查(仅有膜破裂妇女的危险因素);

先前存在下生殖道感染;

内部胎儿或子宫监测。

就医

早产(怀孕不足 37 周分娩)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发达国家,其占围产期死亡率的 75%,且长期发病率>50%。

感染是主要的病理过程。通过阴道和子宫颈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途径。先天免疫系统是在母体和胎儿隔室的界面处,抵抗入侵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该系统负责建立和维持适合怀孕的微环境,识别微生物和母亲、胎盘、胎儿。一旦出现异常即可导致该病发生。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胎膜炎?

通常,可以通过体检来诊断。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认诊断。

早产情况下可能需要羊膜穿刺。产前检查中,取出少量羊水进行检测。如果羊水中含有低浓度的葡萄糖和高浓度的白细胞和细菌,提示可能患有胎膜炎[3]。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

是否吸烟?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饮食方面有什么偏好?

在服用哪些药?

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怎么患上胎膜炎的?能治好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一旦被诊断患有胎膜炎,需立即接受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治疗可以降低体温,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婴儿感染和发生并发症的风险[4]。

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此症。一般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以达到足够的血药浓度,并持续到分娩。通常,治疗此病的常用抗生素如下:

氨苄青霉素(Principen);

青霉素(PenVK);

庆大霉素(Garamycin);

克林霉素(Cleocin);

甲硝唑(Flagyl)。

抗生素治疗的具体疗程和用法如下:

标准:氨苄青霉素每 6 小时静脉注射 2 克;庆大霉素每 8 小时注射 1.5 毫克/千克[4]。

替代方案:氨苄青霉素-舒巴坦 3 g 静脉注射,每 5 小时一次;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盐 3.1 g 静脉注射,每 4 小时一次;头孢西丁 2 g 静脉注射,每 6 小时一次[4]。

剖腹产:氨苄西林 2 g 静脉注射,每 6 小时+庆大霉素 1.5 mg / kg,每 8 小时+克林霉素 900 mg,每 8 小时一次,或甲硝唑 500 mg,每 6 小时一次[4]。

青霉素过敏:万古霉素 1 g 静脉注射,每 12 小时+庆大霉素 1.5 mg / kg,每 8 小时一次[4]。

规律治疗可以缩短母亲和新生儿的住院时间。但只有在分娩后才考虑完成治疗。当感染对治疗有反应时,将停止使用抗生素。一般不出现发热,即预示治疗有效。经过观察,感染控制后,可以停止药物治疗。

日常注意

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胎膜炎的基础。胎膜炎患者日常注意还应注意下列几方面。

戒烟。

健康、均衡饮食。日常注意饮食中,将脂肪限制在每天热量的 30%,饱和脂肪不要超过 7%。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规律锻炼。运动有助于控制胎膜炎的进展,可以制定一份锻炼计划,并长期坚持。通常每周运动 5 天以上、每天 30~60 分钟。走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有助于治疗。

保持健康体重。不要暴饮暴食,使体重迅速增加。

做一些放松练习,如散步和深呼吸,帮助缓解压力。

预防

医生将尽一切努力防止感染的发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例如:

怀孕第 2、3 个月筛查是否有阴道炎症。

怀孕 35 至 37 周,筛查是否存在 B 组链球菌感染。

减少分娩期间进行阴道检查的次数。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皮敏消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皮敏消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复方鱼腥草合剂的功效与作用-复方鱼腥草合剂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