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缺乏病是什么?维生素K缺乏病怎么办?维生素K缺乏病症状有哪些?

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以往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以结肠黏膜的炎症及溃疡为主要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急起畏寒高热、腹痛、腹泻、排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志贺菌病分布很广,遍及世界各地。一般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较高。志贺菌病在我国是仅次于肝炎的第二位感染病,是国内分布最广的腹泻病。志贺菌病夏秋季发病率升高可能和降雨量多、苍蝇密度高及进食生冷瓜果食品的机会多有关。若在环境卫生差的地区,更易引起志贺菌病的大暴发流行。志贺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传播等方式,经口感染。本病可分急性志贺菌病与慢性志贺菌病。急性志贺菌病根据毒血症及肠道症状轻重分为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中毒性志贺菌病(分脑型、休克型、肺型)四型;慢性志贺菌病分为急性发作型、慢性迁延型、慢性隐匿型三型。典型症状为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患者先为稀水样大便,一两天后转为黏液或脓血便,量不多,里急后重感(表现为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而又无法一泄为快)明显。本病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辅助补液、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治疗。治疗关键点及难点在于彻底消灭病原体、综合治疗中毒型志贺菌病。急性中毒型志贺菌病起病急、病情变化、进展迅速,病情危重,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慢性志贺菌病患者不易根治、易反复发作,成为潜在传染源且部分患者不易识别。志贺菌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易成为慢性志贺菌病,并成为重要传染源。

别称

维K缺乏病,维生素K缺乏症

概述

维生素 K 的缺乏被称作维生素 K 缺乏病,以出血为主要表现。

维生素 K 缺乏病性出血多见于婴儿,根据 1997 年我国 7 省自治区 14 个市县调查,我国城区发病率约为 1.84‰,农村约为 2.86‰。

各种原因所致维生素 K 摄入减少是主要的病因。新生儿因为母乳中维生素 K 含量较少以及肠道缺乏能够产生维生素 K 的细菌所以容易罹患本病,长期禁食、营养不良及使用抑制维生素 K 活性药物如华法林等是此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幼儿的出血按照发病年龄早晚又可分为早发型(出生 24 小时内)、常见型(1 到 4 周新生儿)和迟发型(3 周新生儿到 8 月龄幼儿)。成人无分型。

皮肤、黏膜出血和消化道出血、新生儿脐带出血,新生儿和幼儿常见颅内出血。

口服或者注射补充维生素 K。

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贫血、颅内出血、休克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急症,危及患者生命。

新生儿预防性给予维生素 K 可以有效防治本病,使用抑制维生素 K 活性药物如华法林的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症状

皮肤和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新生儿脐带出血是维生素 K 缺乏病的最主要症状。新生儿和幼儿有时可见颅内出血,关节、颅内等深部出血症状在成人不常见。

维生素 K 缺乏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维生素 K 缺乏病的常见症状有:

皮肤出血:会形成皮肤瘀点或淤斑,是由皮下出血形成的大小不等的青紫色斑块;

黏膜出血:刷牙时常见牙龈出血,容易发生鼻出血等;

消化道出血:大便发黑、血便等,痔疮患者容易有痔疮出血;

出血伤口不易止血;

女性患者可有月经量增多;

乏力:感觉手脚没有力气,容易疲倦;

手术患者创面不易止血,术后容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

深部出血:如关节出血,可致关节肿胀、青紫和疼痛;颅内出血,较少见于成人;

颅内高压:新生儿和幼儿有时可见颅内出血。新生儿如发生颅内出血,可有患儿哭闹,头皮静脉怒张,头颅、骨缝和囟门增大等颅内高压症状。

维生素 K 缺乏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维生素 K 缺乏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包括:

贫血;

失血性休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因

维生素 K 主要来源于饮食和肠道内能够产生维生素 K 的细菌,任何导致人体摄入维生素 K 减少的因素均能造成维生素 K 缺乏病。

维生素 K 缺乏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肠道的吸收功能受损:肠道因为炎症、感染、手术等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长期禁食:因为接受消化道手术、脑梗死等原因患者长期不能正常地经口进食食物。

饮食摄入维生素 K 不足:饮食中维生素 K 含量较少(挑食、偏食)。

肠道内能够产生维生素 K 的细菌减少:正常人的肠道中存在能够产生维生素 K 的细菌,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会杀灭这些细菌,导致供给人体的维生素 K 减少。

胆汁分泌受阻:胆汁在肠道中可帮助维生素 K 的吸收,因此胆汁分泌受阻容易罹患此病。

口服抑制维生素 K 活性药物:如双香豆素类药物华法林(Warfarin)等,导致维生素 K 缺乏病。

哪些人容易患维生素 K 缺乏病?

有如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此病:

新生儿及幼儿。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人群,容易罹患此病:

营养不良;

长期口服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这类药物会抑制维生素 K 参与的肝脏凝血因子的合成过程,从而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

滥用广谱抗生素:生活中常用的“消炎药”很多都是广谱抗生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等),此类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随意的使用对人体是有害的;

患有影响营养吸收的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短肠综合征、消化道手术等);

患有胆道疾病(如患胆石症、胆管炎、先天胆道闭锁、接受胆道手术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多处不明原因的瘀血点、瘀斑,尤其当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增多时;

当患者有持续的大便发黑或血便;

当患者长期面无血色、眼睑粘膜苍白、指甲苍白、头晕乏力时;

当患儿哭闹、头皮静脉怒张,头颅、骨缝和囟门增大。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当患者晕倒;

当新生儿及幼儿持续呕吐、精神不振,甚至四肢抽搐、面部肌肉抽动、两眼眼白上翻、面色青紫、呼吸暂停等,应立即拨打 120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皮肤科

新生儿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维生素 K 缺乏病

当医生怀疑维生素 K 缺乏病时,将通过采集病史、查体、抽静脉血检查凝血功能等方式予以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是否有皮肤、粘膜瘀血,大便发黑、血便等出血症状,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出血症状;

体格检查:检查皮肤是否有出血点,是否有关节肿胀、瘀血,以此判断患者是否有出血症状;检查眼睑、指甲是否苍白,判断患者是否贫血;

血液检查:以下这些指标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以及与维生素 K 缺乏病之间的关系。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评估患者总体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标;

国际标准化比值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同样用于评估患者凝血功能。

维生素 K 缺乏病诱导蛋白 PIVKA-II (protein induced in vitamin K absence),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患者是否缺乏维生素 K。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对于成年人:

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吃饭怎么样?挑不挑食?有没有在减肥?

大便是什么颜色?黑不黑?

月经的量如何?

是否觉得乏力?

是否有服用什么药物(双香豆素类?广谱抗生素)?

既往有没有别的病?有没有做过手术

对于新生儿,询问家长:

孩子大便颜色如何?黑不黑?

孩子吃奶好不好?母乳还是奶粉,多长时间了?

母亲孕期是否在吃什么药物?

孩子精神如何?是否哭闹?有没有呕吐?有没有抽搐?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如果不处理,这些症状会加重吗?

我需不需要住院治疗?

除了吃药之外,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

这些症状会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治疗

维生素 K 缺乏病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补充维生素 K。

药物治疗

口服:每天口服 1~25 毫克维生素 K;

静脉输液:对于需接受手术的肝功能严重损害患者或使用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的患者,为了在术前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可静脉滴注维生素 K100~200 毫克。过量维生素 K 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毒副作用。

皮下注射:对新生儿维生素 K 缺乏病引起的出血,常用 1~2 毫克量维生素 K 皮下注射,一般 2 到 3 小时内即可生效。

其他治疗方法

输血: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需注意同时补充新鲜血浆或者凝血酶原复合物。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维生素 K 缺乏病一直得不到改善,患者将因皮肤黏膜或者消化道出血等处于长期失血状态,导致贫血,甚至出现颅内出血、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急症,危及生命。一部分颅内出血的患者,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有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可影响患者智力、运动、感觉等机体功能,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较大。

大部分患者经过补充维生素 K 及相应治疗后凝血功能都能得到及时改善,纠正原发病和相关危险因素后能够恢复健康,对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大。

日常注意

注意补充维生素 K。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加强营养,多吃鱼、蛋、奶、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因病需要长期口服双香豆素类药物及相关抗维生素 K 药物(例如冠心病放置支架后需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注意监测凝血功能,若反复发生出血的,建议就医更换其他替代药物。

预防

均衡膳食,多吃绿色蔬菜,避免不合理用药。

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多吃绿色蔬菜。

合理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新生儿预防性给予维生素 K 皮下注射(一般正规的医院都能完成)。

一般 6 个月以上宝宝即可开始尝试添加果蔬汁或泥等作为辅食。

投放鼠药等注意避开幼儿能够接触的位置。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独一味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独一味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安乃近片的功效与作用-安乃近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