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亚临床型呆小病,亚临床型矮呆病,亚克汀
概述
是一种由缺碘引起的疾病,以轻度智力落后(智商为 55~69)为主要特征,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
在我国碘缺乏病的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众多,病情较重,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地方性克汀病以及亚克汀的患病率均较高。该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中,其中婴幼儿、青少年及妇女(孕妇、育龄妇女及哺乳妇女)的患病率较高。
孕妇供碘不足、轻度缺碘是最主要的病因,常存在于碘缺乏病的病区。
主要表现为智力较差,听力较差,体格发育稍落后,骨龄落后。
本病为先天性脑损伤,故本病的关键在于预防。
疾病的主要危害:亚临床型克汀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我国的相关部门在碘缺乏病的病区会采取干预措施以补碘,严格执行食盐加碘来预防碘缺乏。
症状
轻度的智力落后是亚临床型克汀病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
亚临床型克汀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亚临床型克汀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轻度的智力落后:轻度智力落后的智商(IQ)在 55~69,这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患者表现为计算能力差;记忆力差,特别是长期记忆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理解和认知的能力低于常人;有的还伴有一定的情感障碍,表现为时躁怒、时抑郁。
轻度的神经损伤:一是表现为患者的运动能力较差,比如婴幼儿患者跑步不稳,完成一些动作反应时间较长或不够准确。二是患者表现出轻度听力障碍,即听力较差。
激素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症状:患者可表现为体格发育稍落后,身高、体重、头围和身体大小等低于正常人;骨龄落后或骨骺闭合不良,其中骨骺闭合不良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志。
亚临床型克汀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该病暂无并发症。
病因
孕妇供碘不足、轻度缺碘是亚临床型克汀病最主要的病因。
亚临床型克汀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孕妇供碘不足:这是该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孕妇供碘不足导致新生儿骨骼、体格或脑发育不良。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出现在胚胎发育及婴幼儿发育的不同时期,继而影响发育。
轻度缺碘或缺碘导致的轻度损伤:因碘缺乏而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从而影响发育。
生活在碘缺乏病区或碘盐中碘浓度不合格的病区:易造成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使得其发育迟缓。
哪些人容易患亚临床型克汀病?
轻度缺碘的婴幼儿;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
母亲碘供应不足的新生儿;
碘缺乏病区或碘盐中碘浓度不合格的病区的新生儿及婴幼儿;
因缺碘导致的轻度损伤的婴幼儿。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婴幼儿智力较差,听力较差,体格发育稍落后,特别是生活在缺碘病区。
婴幼儿出现骨龄落后或骨骺闭合不良。
婴幼儿的运动能力较差。
建议就诊科室
内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亚临床型克汀病?
当医生怀疑是亚临床型克汀病时,通常将会进行智商测定、甲状腺激素测定、骨龄测定、脑电图检查等检查来确诊该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儿童智商的测定:可以诊断是否有智力障碍,通常患者智商值不高于 70。
甲状腺激素测定:可以判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可出现血清总甲状腺素(TT4)降低,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测定:可以判断脑发育或体格发育是否受到影响。
骨龄检测:可以提示有骨龄发育落后,以及骨骺愈合不良。
脑电图检查:婴幼儿可出现视觉、听觉诱发电位异常。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孩子几岁了?
出生和生活在什么区域?
孩子智力状况怎么样?是否做过智力测试?结果如果?
孩子体格发育状况怎么样?是否做过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指标多少?
孩子听力状况怎么样?
是否做过骨龄检测?
孩子跑步稳不稳?有没有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情况出现?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能完全康复吗?
会影响寿命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以后要注意些什么?
有哪些方法可以锻炼孩子的智力?
治疗
因该病是先天性的脑损伤,本病的关键并不在于治疗而在于预防。
药物治疗
碘油或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针对于激素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补充不同的剂量,剂量遵医嘱即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严重影响当地人口素质,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智力低下,患者自身生活质量较低。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能有所改善,但不可能完全逆转先天性的脑损伤,生活质量依旧受到影响,但有一定的改善,对寿命影响较小。
日常注意
患者日常注意需加强教育和训练,改善其营养状况。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规律服药,切勿私自停药。有病情变化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用药复查:1 个月后复查,病情稳定后 3 个月至半年复查一次。
饮食:低盐低脂因素,不要挑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含碘较高食物摄入量,比如海带。
康复训练:到专业康复机构进行智力训练,并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预防
防治本病的主要手段:一是相关部门采用补碘的干预措施,纠正碘缺乏地区的碘盐浓度,严格进行食盐加碘;二是育龄妇女强化补碘(碘油口服或肌肉注射)。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碘油注射或口服:碘化油特别适用于交通不便、偏僻、有土盐干扰的地区,尤适用于育龄妇女,是一种方便、经济、长效、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注射碘化油后,供碘的效果可长达三至五年;口服碘化油具有服用简便、易于接受的优点,防治效果同样明显,供碘的效果一般为 1 年半左右。
育龄妇女及孕期妇女补碘可防止胚胎期碘缺乏病(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新生儿甲低等疾病)的发生。
保证人体碘的需要量:小于 4 岁正常范围为 30~105 微克/天;适宜量在 70 微克/天。大于等于 4 岁及成人正常范围为 75~225 微克/天;适宜量在 150 微克/天。孕妇、乳母正常范围为 150~300 微克/天;适宜量在 200 微克/天。
在碘缺乏的地区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措施,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