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摇晃婴儿综合征
概述
摇晃综合征又称摇晃婴儿综合征(shaken baby syndrome,SBS),是指剧烈摇晃对婴幼儿造成的,以头部损伤为主的疾病,是幼儿受虐后的一种严重病况[1][2]。
摇晃婴儿综合征的发病率国内尚无确切数据,西方国家数据显示 1 或 2 岁以下婴幼儿中,该病发生率约为(15~30)/10 万不等[1][3]。
摇晃综合征,顾名思义,病因是遭受他人剧烈摇晃。施暴者通常为患儿家人,婴儿不停地啼哭会导致照护者失去耐心、情绪失控,进而猛烈摇晃婴儿[3]。
典型的摇晃综合征患儿,检查可发现硬脑膜下出血(颅内出血的一种)和视网膜出血,但体表外伤迹象少见。根据受伤害严重程度不同,患儿可出现差异较大的表现,比如反应迟钝、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严重时出现意识昏迷[1]。
针对患儿脑、眼、骨骼、脊髓受到的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严重的硬脑膜下血肿可能需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而视网膜出血通常可自行消散,若合并视网膜劈裂、脱离可能需手术治疗[1][4]。
该病的致死率、致残率很高,患儿通常预后不良[1][2]。
许多父母知道用力摇晃婴儿,试图使其停止哭泣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却意识不到这种错误做法的严重性。因此在产妇住院期间,应积极进行健康宣教,让父母学习摇晃综合征相关知识,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3]。
症状
摇晃综合征患儿通常表现为脑、眼和骨骼受到损伤,以硬脑膜下出血和视网膜出血最常见,且一般从外表看不出有外伤迹象。根据受伤害严重程度不同,患儿可出现差异较大的表现,比如反应迟钝、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严重时出现意识昏迷[1]。
摇晃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摇晃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1]:
反应迟钝:患儿呆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下降。
发热。
不进食、呕吐。
精神萎靡、没精神、反复陷入昏睡状态。
癫痫:俗称“羊羔疯”、“抽风”,发作时四肢控制不住地抽搐、眼球上翻、口吐白沫等表现。
角弓反张:表现为颈部背部高度强直、紧张,头后仰腰前挺,使身体仰曲如弓状。
摇晃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摇晃综合征患儿,通常表现为脑、眼、骨骼、脊髓等受到损伤,以硬脑膜下出血和视网膜出血最常见。可能会引起失明、癫痫、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1][4]。
常见并发症包括[1]:
失明: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脱离可导致失明。
癫痫:所有脑损伤都有可能诱发癫痫。
瘫痪:脑或脊髓损伤涉及运动神经系统时可并发瘫痪。
病因
遭受他人剧烈摇晃是该病的最主要病因,由于婴幼儿的头部较重而颈部肌肉很弱,摇晃会导致易损的大脑在头骨中晃动,从而导致大脑、脊柱、眼睛和骨损伤。施暴者通常为患儿家人,也见于其他照护者,婴儿不停地啼哭会导致照护者失去耐心、情绪失控,进而猛烈摇晃婴儿[3]。不良的家庭、社会环境可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
就医
婴幼儿疾病多具有进展迅速的特点,因此,一旦发现患者拒绝进食、呕吐、精神萎靡、癫痫发作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要如实告知医生,是否有剧烈摇晃婴儿的情况。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反应迟钝。
发热。
拒绝进食、呕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精神萎靡、陷入昏睡。
癫痫发作。
角弓反张。
一侧肢体不能活动。
失明:发现幼儿无视眼前的人和物。
建议就诊科室
小儿外科
神经外科
眼科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摇晃综合征病?
对于因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来就医的患儿,医生通常会仔细询问病史,初步了解是外伤所致,还是脑炎等感染性疾病所致;如果有剧烈摇晃婴儿的情况,通常行颅脑 CT 检查和眼底检查,了解有无硬脑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等典型表现;仍难以确诊者,则依靠颅脑磁共振的加权成像(DWI)检查来最终确诊。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1]:
颅脑 CT 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包括硬脑膜下出血在内的颅内出血情况。
眼底检查:即利用眼底镜(也叫检眼镜),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及视神经乳头等眼球后部结构的方法。不仅能确定有无视网膜出血,还能全面了解眼部损伤情况,进而判断预后。
DWI 成像:是核磁共振(MRI)的一种特殊检查方式,能够检查出颅脑 CT 所不能发现的,超早期发生的微小脑损伤,是诊断摇晃导致的脑损伤的最灵敏、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孩子都有哪些异常情况?
最早发现这些异常表现是什么时候?
近期孩子有没有得过脑炎、脑膜炎或其他疾病?
出生时是否顺利,有没有缺氧的情况发生?
孩子平时都由谁来看护,有没有看护者剧烈摇晃孩子的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现在能不能确定得的是什么病?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轻轻摇晃也会对孩子造成损伤吗?
这个病该怎么治疗?
这个病好不好治疗?会不会留后遗症?
治疗
摇晃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患儿脑、眼和骨骼受到的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总的来说,摇晃综合征患儿预后不良,致死率、致残率较高[1][2]。
针对脑损伤:根据硬脑膜下血肿量的多少,以及其他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可能采取药物保守治疗(主要是营养脑神经药物,比如神经节苷脂)或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针对眼损伤:视网膜出血通常可自行消散,而若合并视网膜劈裂、脱离可能需手术治疗。
其他:包括骨骼损伤、脊髓损伤等,原则也是根据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摇晃综合征患儿,由于脑部、眼部、骨骼、脊髓受损,而导致硬脑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骨折、脊髓出血等,若损伤较重或治疗不及时则导致癫痫、失明、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这些并发症即便积极治疗,也较难改善,最终留下永久后遗症[1][4]。
日常注意
对于摇晃综合征患儿,一经诊断应住院治疗,日常注意护理重点是严加看护,发现任何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护士。由于该病患儿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少部分幸存者多存在精神、认知和行为障碍,需要长期有人陪伴照顾日常注意生活,以及坚持定期复查、治疗。
预防
避免剧烈摇晃婴幼儿是摇晃综合征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产妇住院期间积极进行健康宣教:许多父母知道用力摇晃婴儿,试图使其停止哭泣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却意识不到这种错误做法的严重性,因此在产妇住院期间积极进行健康宣教,让父母学习摇晃综合征相关知识,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3]。
改善家庭、社会环境:不良的家庭、社会环境可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