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疾病是什么?遗传性疾病怎么办?遗传性疾病症状有哪些?

肺部钩虫病是由于丝状蚴侵入皮肤,在体内游走至肺部引起的疾病。肺部钩虫感染在全球都常见,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经济较落后地区的感染率较高,在我国广大农村,肺部钩虫的感染率约为 5%~10%。肺部钩虫病的主要病因是丝状蚴经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主要危险因素为无保护措施(赤脚光膀子)下农田劳作。钩蚴性皮炎通常是疾病最早期的表现,即接触污染物的部位(如手、足)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非常瘙痒。其他的症状包括低热(体温在 37.3~38℃)、咽部瘙痒、咽部疼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甚至大咯血,还可出现一过性气急、胸闷、喘息等。肺部钩虫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驱虫治疗。本病可引起贫血。肺部钩虫病起病最初的皮炎,很容易被患者忽略。需要注意的是,农田作业后如果出现皮炎,应及时就诊。

别称

遗传病

概述

人体由数十亿活细胞构成,细胞的特性和功能由基因组所决定。细胞内的基因分布于染色体上,随着细胞的增殖过程,染色体也会同步复制、分裂,并一分为二进入新的细胞。遗传病患者往往伴有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体内的每个细胞都会带有这一烙印,并可能跟随生殖细胞遗传给下一代。由于人体基因的高度多样性,目前已知的遗传病多达成千上万种,涉及全身各个部位,有相当部分会对患者的健康和存活造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

染色体疾病:染色体上分布大量基因,此类疾病往往表现为多种症状的全身性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这是临床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又称为 21-三体综合征,即患儿的细胞内多出一条 21 号染色体。除了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之外,还可能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消化道畸形。产妇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性染色体疾病:例如克氏综合征的染色体类型主要是“XXY”,外生殖器为男性;特纳综合征染色体类型主要是“X”,外生殖器为女性。此类患者的性腺结构和功能常发育不全,且同时可伴有多种畸形和内分泌功能异常。

单基因疾病:人体内有 23 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的基因都是成对排列。显性遗传病只要其中 1 个是致病基因就会发病,隐性遗传病则要 1 对基因同为致病基因才会发病。

镰状细胞贫血: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进而使得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扭曲,不再是常规的圆环形,变成了长条状的镰刀型。此类红细胞流动缓慢,容易破裂发生溶血,导致体内缺氧,并堵塞毛细血管。

遗传性多囊肾病: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发病率约为 1/1000~1/500。患者的双侧肾脏出现大小不一、内含液体的囊肿,囊肿的体积可不断增大,最终破坏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终末期肾衰竭。

苯丙酮尿症: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体内的代谢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功能异常,无法有效清除代谢过程中的有毒物质。正常饮食对于患儿就会产生毒性,必须改用特定的配方奶粉喂养,否则可对全身各处造成严重损害。

多因素遗传病:此类疾病是多种基因突变和外界诱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常伴有内分泌系统或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例如克罗恩病、抗磷脂综合症、唇腭裂等。

线粒体遗传病:此类疾病以母系遗传为主,临床较为罕见。典型疾病包括莱伯遗传性视神经病、线粒体脑肌病等。

症状

遗传病患者的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病变可发生在全身的任何部位。部分患者出生时就呈现明显异常,并伴有全身性的器官畸形或缺陷。部分患者可能外观正常,但在细胞水平却隐藏着致命的威胁,可能在出生后短期内死亡或在一定年龄段发病后死亡。

遗传病患者的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差异:

部分患者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呈现异常症状。

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可能直到青少年,甚至中老年阶段才会发病。

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早晚没有必然联系。

遗传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可涉及全身任何部位:

外貌异常:

眼、耳、嘴、四肢的结构异常,外观明显有别于常人。

皮肤、毛发的颜色、质地有明显异常,例如泛黄、干燥、苍白。

智力障碍:

学习、理解、行为、语言等各方面都可能落后于同龄人。

嗜睡、呆滞、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或反应明显延迟。

发育延迟:身材、骨骼、性腺的发育都可出现延迟发育、发育不全。

伴有多种器官畸形或功能性缺陷,对整体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损害,例如:

喂养、进食困难,消化不良,体质虚弱。

心肺功能异常,有明显的缺氧症状,面色青紫、呼吸困难。

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易受到外界病原体入侵,频繁发生各种感染。

局部或全身性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行动困难。

不受控制的异常行为举止或伴有全身性的癫痫症状。

性腺缺失可导致患者终生丧失生育功能。

代谢性疾病患者身上的汗液或排出的尿液可散发出特殊的气味。

重症患者难以存活:

部分伴有致死性缺陷的患儿无法存活至出生,形成死胎。

部分患儿在出生后无法适应外界环境,不久即死亡。

部分患者在一定年龄段发病后,随病情不可逆的进展而最终死亡,例如亨廷顿病。

病因

遗传性疾病的病因是各种基因或染色体缺陷。致病基因具有不同的遗传方式,患者在出生后的发病过程也可能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共同影响。

染色体异常

人体内有 23 对染色体,其中 1 对是性染色体,带有决定人体性别的基因,其他 22 对属于常染色体。当染色体的数量或结构出现异常,就会形成染色体疾病。

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诱发因素包括:孕妇遭受辐射、服用致畸药物、接触有毒物质、感染病毒、高龄生育。

染色体上分布有大量基因,因而此类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具有多种异常症状的全身性综合征,临床较常见的如唐氏综合征。

单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要成对的染色体中有 1 条带有致病基因,个体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疾病症状。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隐性遗传是指只要成对的染色体中有 1 条是正常的,个体就不会表现出明显疾病症状,仅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必须 1 对染色体都带有致病基因,才会真正发病,表现出疾病的临床特征。因此,近亲结婚会大幅提升此类遗传病的发病几率。

X 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是性染色体,男性为 XY,女性为 XX。此类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于男性仅有 1 条 X 染色体,即使是隐性遗传也会表现出来。所以此类疾病与患者性别具有高度的关联性,绝大多数为男性患者,致病基因则来源于母亲。

X 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此类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无论患者是何性别都会表现出来。不过,由于女性有 2 条 X 染色体,通常病情较为轻微。男性仅有 1 条 X 染色体,致病基因具有绝对优势,病情更为显著。在实际生活中,因男性重症患者往往无法婚配,只有病情较轻的女性患者可能结婚、生育。所以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致病基因来源于母亲。

Y 染色体连锁遗传:Y 染色体遗传病仅有男性患者,并且临床非常罕见。

多基因突变累积致病

此类疾病由多种突变基因的效应累积而成,每种突变基因都不足以单独致病,但当其逐个累加超过一定的阈值后,就会表现出临床症状。而疾病的发作时间、严重程度还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 2 型糖尿病、炎性肠病等。

线粒体 DNA 突变

线粒体是人体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主要与能量代谢有关,它带有一定数量的 DNA 遗传物质。当其中的 DNA 发生突变可导致非常罕见的遗传病,通常与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有关。

就医

就诊科室

儿科

内科

常见检查项目

病史采集:

基本情况:患者病史、治疗史;母亲怀孕、分娩的大致过程;以及家庭成员是否也有类似的疾病。

临床症状的特征:例如起病时间、进展趋势、发作频率、每次发作的诱因等。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评估全身各处是否还有其他异常,腹腔内是否发生肝脾肿大等明显的内脏病变。

嗅闻患者身上是否带有某种较为特殊的汗味或臭味。

抽血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数量,评估是否存在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测定血液生化成分,例如血糖、血脂、血氧、胆红素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

测定各种生物学标志物,例如激素水平、苯病氨酸水平。

大、小便检查:

观察每天大、小便的多少、形态、颜色、气味等。

鉴别其中是否存在血细胞、病原体等各种异常成分。

流式细胞术:对血液和骨髓中的血细胞进行分型计数,评估各自比例是否发生大幅波动。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手段,观察体内具体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及其对周围器官的影响;若有必要,需进行全身性扫描,了解是否还有其他尚未出现症状的内在病变。

蛋白水平或酶活性检测:通过蛋白的功能分析和对比,寻找具体病因。

基因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判断细胞的染色体上是否存在已知的基因突变类型。

基因测序:筛查是否有存在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

治疗

医生会根据遗传病患者的类型及其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手术或替代治疗方案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虽然无法实现根治,但患者仍应及早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免病情进展、恶化。

引产术中止妊娠

下列情况需通过引产术取出胎儿:

部分胎儿伴有严重的遗传病,很可能无法存活至出生而胎死腹中。

医生在产检过程中,通过影像学检测早期发现存在严重缺陷的胎儿,会及时告知孕妇详细病情,并征求孕妇意见,是否中止妊娠过程。

内科治疗

临床用药以对症治疗为主,例如纠正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病情严重者可补液或吸氧。

必要时需进行替代治疗,例如:

造血功能缺陷:需进行输血治疗。

免疫功能缺陷: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清球蛋白或各类细胞因子。

纠正体内激素缺乏:常用药物包括重组人生长激素、睾酮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

代谢性疾病患儿需制定特定的食谱,例如苯丙酮尿症患儿就必须改用特定的配方奶粉喂养,此后需长期监测血液中的苯丙氨酸水平。

代谢性疾病还可以服用药物,促进有毒代谢废物的排泄或阻止人体对其吸收,例如肝豆状核变性患儿需服用青霉胺和硫酸锌,以防止铜元素在体内蓄积。

外科治疗

对于伴有结构性缺陷的患者,可以通过外科修复手术,恢复其正常状态和功能,例如:

心脏畸形患儿可通过外科修复或植入人工瓣膜,恢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血流通道,通常都能实现良好的预期疗效。

消化道或泌尿系统畸形,大多可通过手术修复或矫正,在一定程度恢复至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使得患儿能够正常进食或排尿。

日常注意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饮食,以利于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做好疾病管理,若有必要可做好每天的病情记录,作为复诊时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调整饮食方式,注意防止感染:

根据医生的评估和指导,调整日常注意饮食结构,避免导致病情加重的食物。

每天适量饮水,补充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

避免含糖、含盐量过高或过于油腻的食物。

注意个人卫生,患儿应勤换尿布,成人应保持全身清洁。

因遗传病患者通常体质较弱,外出时应带好口罩或围巾,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加强疾病管理,做好自我防护:

患者必须遵医嘱用药、按时复诊,便于医生监测病情变化趋势,适时调整用药方案。

发生任何异常情况或不良反应,都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会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切勿随意改变治疗方案或擅自加用其他药物,这都可能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

假如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应尽可能安抚患儿,避免哭闹或剧烈动作。

家长有必要为患儿做好每天的病情记录,作为复诊时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预防

由于此类疾病与遗传基因有关,患儿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病变,临床难以对此类疾病开展有效的预防。关键在于严禁近亲结婚,规范产前检查,从源头上减少患病婴儿出生的几率。

假如孕妇伴有明确的遗传性疾病性疾病的家族病史,并且存在胎儿致死性风险,医生会推荐在妊娠期间进行基因检测,尽早了解胎儿是否携带有致病基因,并根据评估结果酌情终止妊娠。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八珍益母丸的功效与作用-八珍益母丸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土霉素片(兴华)的功效与作用-土霉素片(兴华)说明书

2023-8-3 2:17:57